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take是个非常活跃的动词,它与各类名词连用构成意义各异的短语、成语、俗语或俚语。本文对take与名词的搭配能力、构成形式和表达语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盘笋 《初中生》2006,(6):20-21
初中英语课本一、二册中出现了不少与食物有关的单词,这些单词有时和其他单词搭配后,可构成一些新的有趣的习语。  相似文献   

3.
"Noun+Noun"结构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搭配,在CLEC(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Noun+Noun"出现的错误在所有词语搭配错误中占11.8%,因此,对中国学习者"Noun+Noun"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CLEC,并参考本族语语料库LOB和BROWN,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学习者使用"名词+名词"结构错误类型及原因,从而为学习者及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彤 《考试周刊》2009,(48):135-136
搭配是语言学习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的搭配是成功语言习得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动名搭配是搭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类,因此,本文选取reach一词.着重考察其在语料库中与名词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中国学习者使用reach与名词搭配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研究结果.作者对搭配的教与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崔冬梅 《考试周刊》2010,(34):137-139
动词have能与数百个名词搭配构成短语或成语,用法极其广泛,本文首先探讨了have的搭配能力,并用大量的实例说明have在语义表达方面的广泛性,接着阐述了have作为兼语式人际使役结构的语义限制条件,最后从教学角度指出,英语中动词的教学不仅涉及语法形式的教学,而且涉及语义限制条件(即构式意义)的教学输入,而这一点恰是我国英语教学界所容易忽略的。  相似文献   

6.
白云 《时代教育》2012,(15):99-100
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指的是关键词的典型搭配词在其语境营造中起的语义氛围(Sinclair,1991;卫乃兴,2002)。当前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对语义韵的真实客观研究。该文基于COCA语料库分析"影响"类名词的语义韵使用。研究表明"影响"类名词主要为中性语义韵,"effect"的积极和消极语义韵搭配词汇数量都明显高于其他两词,而其中性语义韵搭配词汇数量明显低于其他两个,更多使用的是积极和消极语义韵搭配词汇。  相似文献   

7.
名词在语义特征方面虽然有界名词有空间性,但无界名词却无空间性而表现为物质性,度量名词则表示事物的一维的量的大小;在语义特征上三种名词体现为从有界名词三维的空间性到无界名词的物质性,再到度量名词的一维的量的过渡.另外,三类名词在与量词的搭配使用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有界名词有专用量词即个体量词;无界名词无专用量词,借用度量衡量词和容器量词构成的临时量词,无界名词有时也有可重复性;度量名词却只能适用于度量衡量词.  相似文献   

8.
这两道题的答案均为A,并且都考查了“have+宾语+……”结构的用法。 动词have在英语中使用广泛,搭配能力强,所以测试其用法的试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本文将对“have+宾语+……”结构的构成及用法作一具体例释。  相似文献   

9.
中学俄语必修教材中有许多动词、名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形式,这些固定用语对学生解题及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总结如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对于英语形容词比较结构和名词的搭配,一般语法书籍有所涉及,但往往失之偏颇。本文对"as…as…"结构或者"more…than…"结构相搭配的名词、单数名词、复数可数名词或者是不可数名词。这两种结构与以上这三类名词进行搭配的能力和搭配的词序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