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职业教育年期以来走着一条封闭式道路,国际化的跨文化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受到冷落,致使全球排名前200名大型跨国企业中竟没有一个是属于占全球1/4人口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迫切要求优先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而跨文化培训、培养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职业技术人才应该是现代职业教育首要的任务。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二战后全球经济的一大特点。目前跨国公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87):10-11
本文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跨文化教育理论为支撑,以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线,借鉴国内外跨文化教育先进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高校跨文化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系统地构建一个适合高校发展现状的跨文化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明确规范的跨文化教育,并使其成为常规化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重中之重。跨文化交际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加强对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要素为抓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着力在优化语言文化课程设置和打造多元文化校园环境两个层面下功夫,寻求培养高职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网络经济的崛起,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培训也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教育培训特别是企业培训只有适应这种趋势,不断提高培训的国际化程度,为企业培养具有全球眼光、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竞争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的人才国际化趋势给我国高校提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任务。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素质是跨文化素质及其能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跨文化学习的重要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应从人才国际化的视角,探讨大学生跨文化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石油企业积极落实国家“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海外石油市场快速扩张,油气合作项目迅猛发展。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一批懂专业、会经营、外语水平高的石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满足石油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石油行业高校在深入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外教学的无缝衔接、打造全景式外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生活能力,完善学生服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如此激烈竞争中,企业不断向海外转移,例如到中国发展,在中国的日资企业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日本国内高,并被认为日益严重.日本的职工灾害补偿保险适用于海外日资公司,该项针对在中国的日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对策,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措施.笔者根据以上现状,我们测定了国际人才跨文化适应力和抑郁情绪的问题.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得出国际人才跨文化适应力的下级标准——人格要素(自尊心度?自我接纳)越高,抑郁情绪度越低的结论.日本人在中国工作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日资企业员工要求得更好得生存和发展,保持员工的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提高自尊心度和自我接受度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这也是能在国际化社会中求得更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国际化建设中,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蕴育国际化氛围、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功能。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中心是在满足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而量身定制的,通过跨文化建设极力促进我校国际化校园氛围的建设,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祖婉慧 《成人教育》2012,32(12):103-104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时代潮流。拥有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不仅能够使自己获得更为宽广的就业平台,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还能为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做出突出贡献,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因此,培养大批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就成为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文章在解析跨文化交际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最终目标和科学途径,从而为我国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重要趋势.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中心,从跨文化的角度,推动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一定能助推中外文明互鉴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北京高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存在着跨文化课程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国际化尚未真正融入大学文化的问题.北京高校在树立国际化观念、营造国际化大学文化、提升跨文化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立足本土国际化,探索在线国际化教育,拓宽学生跨文化视角和全球性思维;在北京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基于跨文化理解,创新叙事表达,增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