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肩挑两担:既有阅读教学的要求,又有写作指导的任务。但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在进行某一篇“习作例文”教学时,应该为与之相应的习作指导铺路搭桥,让“例文”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在教“习作例文”时,要把它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作为重点,这是“习作例文”与一般阅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区别。现谈谈我对  相似文献   

2.
小语习作例文,负有指导阅读和写作的双重任务。这类课文的教学,必须与讲读课的教学和习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现以第五册几篇习作例文的教学为例谈点具体教法。小语课本中,每篇习作例文都配置在与它写法相类似的一篇讲读课文之后,因此,教例文时,结合温习前一篇讲读课文能取得  相似文献   

3.
“扶”、“放”结合教好习作例文镇原县殷家城小学张万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学生不但要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类课文在编排上多属于二类课文,要求教师“引”着学生走。所谓引着走,如同大人领小孩...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它联结课文与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习作指导的抓手和支点。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把握习作例文在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机,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5.
习作例文既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材料,又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肩负着把阅读训练过渡到写作训练的双重任务,是一种特殊的二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它与二类课文的关系,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同处和差异点。一、在指导方法上,习作例文与一般的阅读课文一样,都要求体现“半独立性”,不要当作讲读课文来教。怎样体现“半独立性呢”?对教师而言,既要善于“扶”,又要敢于“放”;  相似文献   

6.
谈习作例文教学武都县莲湖小学赵彦芳习作例文是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作文的示范性课文。每篇例文都是结合每组教材训练的重点设计的。与其它各类课文不同,它起着从阅读训练过渡到写作训练的桥梁作用。所以,抓好习作例文的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而编排的有别于看图学文、读写例话等类型的课文。它集中编排在三年级及四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中,篇数不多,但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作用不小。关于习作例文的教学,我想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双重任务应向“写”的教学倾斜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习作例文担负着培养阅读能力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换句话说,习作例文既是阅读课文,要进行阅读训练,又是写作范文,要为写作打基础。但是,我认为,习作例文的双重任务应该要有向“写”的教学倾斜的体现。这个“倾斜”,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和规定: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写”的教学时间要多于全课书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般安排两课时);在“读”与“写”的关系上,阅读理解要为写作指导服务,根基要落在写作指导上。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写文章,一开始,就象学写毛笔字一样,是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模仿的。课本中二类课文的习作例文就是小学生学做作文的范文。要教会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功,教好习作例文就显得很重要。怎样教习作例文?我作了这样的尝试:1. 明确学习二类课文的要求和方法。出示课题时,就要学生明确。课本中凡带有“*”标记与“习作  相似文献   

9.
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提供习作范文的双重任务,教学中应注意瞻前顾后。瞻前,即引导学生重温前面在写作上相类似的讲读课文,用已经学到的知识作钥匙,自己试着去“开锁”;顾后,指顾及后面“基础训练”中的习作要求,把写作指导提前  相似文献   

10.
正往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习作例文"的篇目。顾名思义,习作例文是为帮助学生作文时借鉴模仿,结合高年级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一般来说,习作例文都比较浅显易懂,语言、情节和读写方法等,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习。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出现,习作例文也随之消失。如今进行作文教学,教师通常在教材外寻找作文资源指导学生习作。这样不仅工作量大,有时还与教材脱节。于是,我们尝试利用现行教材,将文本的内容进行整合,作为新的"习作例文",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  相似文献   

11.
教学“习作例文”,大都是教师先教例文,进行习作指导,再学生习作,最后师生讲评。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有二:一是学生不能较好地发挥习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在习作中仿写例文的句子多,学生自己的语言少。二是因为指导前教师没有获取任何反馈信息,指导时就缺乏针对性。表现在教学中往往把作文指导课上成阅读课,把评讲课上成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2.
一、对“习作例文”的认识“习作例文”是从第五册教材开始的一种新形式的课文,是让学生习作当作范例的文章。(以下简称“例文”)  相似文献   

13.
“习作例文”的教学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抓住“例”,搞清楚每篇习作例文“例”在何处。抓习作例文的“例”,要着力于以下三点:①扣住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弄清它是什么例;②根据具体的教材,抓住它的特点,看它“例”在什么地方;③针对本班学生在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处理教材,发挥“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习作例文”,首先要明确这类课文的编写意图,弄清它的性质和特点,以此确定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编写的说明,习作例文既是半独立的阅读课文,又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例文,这就告诉我们,它既是阅读教材,用以指导学生阅读,又是写作教材,用以指导学生习作,它是读写结合的范文。这种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习作例文担负的教学任务。作为阅读教材,它有读的任务,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作为写作教材,它有写的任务,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第五册起开始出现《习作例文》。这类课文集中地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课文是怎样表达内容的。然后,要抓好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好“例文”的内容。“例文”是半独立的阅  相似文献   

16.
习作例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各类课文,就在于它有一个“例”字。习作例文是用来引导学生迈进作文大门,进行习作模仿的文章举例。模仿,主要是仿照“例文”学习写作方法。通过读懂例文,掌握训练重点,学习写作方法,便构成了习作例文的教学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完成双重任务。要让学生模仿习作例文之“例”,掌握写作方法,落实训练重点,必须首先读懂例文。如果不严格进行读的训练,就不知道例文写了什么内容,不了解为了表达这样的内容,文章是怎样选择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组段从而形成优美的文章的。可  相似文献   

17.
“习作例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语教学大纲》指出:低、中年级作文教学,主要是加强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即一是言之有物;二是言之有序;三是重视培养观察能力;四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五是要有叙述的重点。这五点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学生能把所见所闻所思,如实地、有顺序地、有重点地叙述出来。“习作例文”就是从这个教学目的出发,分层次有重点地提高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8.
运用例文指导学生习作.能够引导学生南仿到创,逐步形成独立的习作能力。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习作例文定位不准、运用时机不适、指导方法不当等,导致习作例文的运用陷入误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正>由仿到创,是学生习作过程至关重要的一环。苏教版教材习作编排相对独立,单元课文与习作训练点之间缺少联系,多数习作教材没有呈现例文,部分习作内容提供的例文存在不足,或内容过于偏窄,或文字过于简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二度开发,为学生量身打造习作范文。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改进习作例文方面的努力与尝...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通用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是一种新的课文形式。这种形式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它是阅读课文,属第二类课文,又是指导习作的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对促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较有帮助。这里,仅就三年级的习作例文,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要抓住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教学一篇习作例文,要注意抓住基本功训练的重点。三年级有哪些重点基本功训练,教师要有个大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年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