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由于身份的标签化、话语的秘钥化、交往的隔离化形成了“圈层化”的生态模式,呈现出凝聚性、封闭性、层级性的特点。“圈层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主客体之间无法同频共振、学生思想无法准确捕捉、出现问题教育者无法及时引导的困境。破解“圈层化”带来的这种困境,高校需要优化网络平台,增强平台的学生黏性;需要转变师生互动方式,塑造教育者的“圈内人”形象;需要教育与监管双管齐下,冲破“圈层化”的信息茧房,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的革新为“圈层”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场域和条件,在媒体和大数据的推动作用下,大学生对网络圈层的依赖度逐渐提高,大学生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明析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的时代特征及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提出应对策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由于信息获取定制化、个人社交圈子化、信息交互层级化而呈现出"圈层化"的实然生态,表现出个体性、封闭性、稳定性、迁移性等特征。"圈层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学生个体选择能力弱化、高校话语权威式微、意识形态传达中断、错误倾向纠偏失效等现实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主体间性,持续塑造"圈内人"形象;整合教育平台,融入网络圈层;转变话语方式,再造开放、兼容、综合的新圈层,积极探索破解"圈层化"困境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复杂网络为视角,将信息圈层化操作化为用户信息共同关注网络,通过日志法收集用户信息接触数据,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分析圈层化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用户信息共同关注网络密度较低,呈现圈层化趋势。用户属性(包括人口特征、媒介使用偏好)、既有社交关系和信息关注网络的自组织结构影响信息圈层化,其中网络自组织结构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要素,节点的点度中心性、聚集系数正向影响信息圈层化,但中介中心性负向影响信息圈层化。用户社交关系数量、社交关系强度的影响因信息关注网络中的自组织结构而弱化,进而并不影响信息圈层化,线上社交媒体使用不会促进信息圈层化。此外,算法推荐平台使用偏好、算法政治信息偏好不会导致信息圈层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深刻影响了青年的性格特征,其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得用户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参与相对固定的圈层。然而,网络圈层化引发了传统话语权威性消解、审美能力异化和主流价值失序等一系列问题,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了严峻挑战。对此,社会各界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准则,整合新媒体资源,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同时,立足实际解决难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出圈”与破局。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兴起对高职高专院校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使得思政教育出现了"圈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圈层"封闭性强,主客体间存有交流屏障;"圈层"层级分化,信息转发传播无法把控;"圈层"界限明晰,思想动态无法准确把握。而破解"圈层化"现象,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信息的交互,因此,要创新教育理念,塑造"圈内人"形象;完善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圈层生态;扩大圈层界限,把控思政教育主动权。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刘铭  武法提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87-92,114
为解决“互联网+”时代学习路径辨识难、个性化学习信息过滤难、学习碎片化等“富信息时代”典型学习问题,文章以构建学习服务模式作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采用系统论方法以学习场景作为分析单位,探究了场景化理念的内涵,发现“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基于用户场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特性和信息增值效用;构建了学习场景模型,由学习者、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活动四要素及其各自构成元素组成;以场景化信息传播模式为基本框架推演出场景化学习服务模式的结构模型,由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资源推荐、潜在交互场景生成、学习场景切换、交互场景生成、学习服务效果评价以及修改七个模块构成;确立了场景化学习服务学习延续性、学习资源推荐强度和场景边界划分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学交互环境就是在教学环境中引入网络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虚拟的学习场所。而游戏化学习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我们看到,尽管很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都已具备了网络教学的交互环境,但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却热衷于游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群体聚集的圈层化。大学生网络行为圈层化是个体需求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个体上看,主要是找寻精神情感的寄托和融入兴趣爱好的诉求;从环境上看,主要是深度嵌入互联网时代和摆脱家庭束缚的情绪。大学生网络行为圈层化的多样性与网络思政的单一性、圈层化的特定性与网络思政的宽泛性、圈层化的贴近性与网络思政的疏离性、圈层化的及时性与网络思政的滞后性,这是网络思政质效提升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网络思政质效提升可以从准确把握行为表征、转换话语表达体系、拓宽交流互动渠道和强化线下育人协同等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圈层化”现象在学生中引发热潮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响。关注学生思想状态,对流行的网络“圈层化”进行理性剖析,正视主流价值传播受阻、价值引领功能削弱、主客体认知差异、学生思想动态难以把握等挑战,探寻网络“圈层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途径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往呈现出"圈层化"的趋势,由此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出现身心分离状态而无法有效过滤网络异见,形成的沉默螺旋导致主流声音无法精准传达,进一步引发的网络技术屏障使得难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此,高校要整合网络平台服务内容资源,再造圈层内的信息生态;转变网络平台话语传播模式,引导圈层内的交往方式;提升高校网络平台管理水平,及时掌握圈层内的舆情动态。  相似文献   

12.
以Z大学为研究对象的本科生学习投入内卷化分析发现,本科生学习投入内卷化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群体行动,具有圈层结构特征。内卷化学生主要集中于保研核心圈与保研冲刺圈附近,在“内圈”形塑了一套默会规则。内卷化表征为:保研为“正道”的自我锁定、从学习为天职到唯分数取向的目标替代、社会性与文化性资本效用最大化资源竞争。学生评价分析发现,教育目的模糊使学生评价缺少自上而下基本标准,自下而上学生评价实践背后价值取向偏误,教师权威下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师生“博弈”,是学习投入内卷化的结构性成因。  相似文献   

13.
“信息光学”是现代光学的重要分支,普遍被学生认为是比较难懂的一门光学专业课程。采用过程化考核模式,对信息光学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设计进行了课程建设与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从绪论中引入苏州大学光学工程学科的光信息特色方向介绍、注重基础理论与现代光学应用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基础内容学习采用章考核方式、应用学习注重文献阅读和翻转课堂汇报。过程化考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智媒作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介,因其自身传播特点给青年价值理念的形成带来巨大影响。智媒时代青年价值观存在3种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兼具理想性与时代性;“内卷”与“躺平”二元并存,极端心态凸显;权威意识逐渐淡化,“泛娱乐化”倾向明显。智媒时代信息过载导致主流价值传播式微,削弱了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影响;算法个性推荐形成“信息茧房”,固化青年价值认知与偏好;网络场域自由性解构信息权威性,造成青年价值取向迷茫与盲从;圈层文化隔阂“圈内”“圈外”,加速青年价值认同的群体激化,这些都给青年价值观引导带来巨大挑战。要想突破智媒时代信息过载与算法偏好对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束缚,可以从4个维度着手:政府主导,规范媒介传播的功利化倾向;内容为主,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供给;平台“慎为”,探索数据收集与应用伦理的张力;主体自律,青年要不断提升自身智能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冗余信息的性质与媒体类型对多媒体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3(信息的性质)×3(信息的媒体类型)两因素实验设计,以“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为学习材料对210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冗余信息的性质与媒体类型对多媒体学习的回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对迁移成绩有显著影响;冗余信息的性质与媒体类型对多媒体学习的回忆成绩有交互影响,对迁移成绩没有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再度综合与交互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技术为基于二进制运算的信息存在和活动奠定了基础,保证了高级程序、运算和信息过程的展开,推动技术从肢体的超生物延长走向脑的超生物延伸。在脑的外化和网络人脑化的双向结构中。网络学习获得得新平台。新技术(数据挖掘、行为分析等)开拓心理交互空间,让网络学习从“模拟人际交互”(穆尔)提升到“代理人际交互“。知识因子分离和自组织以及知识网络推动知识创新,超越了信息化水平,开启了心理学的“量子”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王祥 《中国德育》2008,(9):68-69
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他还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这一指示,江苏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大学关工委”)从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出发,会同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于2006年10月创办了“菁荚学校”。菁英学校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开展优生优培为主要特色,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主要目标。截至目前,菁英学校已培训本科生、研究生学员达107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8):F0004-F0004
“中国大学生在线”,是由教育部主导并推动,全国大学生参与,全国高校依照“共创、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原则,以“栏目共建、信息交互、活动联办、服务共享”的方式合作共建的公益性、综合性中国大学生门户网站;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以服务全国大学生为宗旨,通过推进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领中国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将大学生的学习、科研、实践和生活融入网络,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往往容易导致信息获取同质化,从而使大学生陷入个人与技术构建的“信息茧房”中,加剧认知体系的固化。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信息茧房”的研究现状;随后,文章从信息过载、选择性的接触心理和技术负效应的角度剖析了“信息茧房”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信息茧房”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破解“信息茧房”的路径,即加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内化能力、计算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并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来探讨智能时代的“信息茧房”问题,有助于引导并帮助大学生“破茧而出”,并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圈层化”的出现促使网络舆情在传播路径、内容、场域等方面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加剧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窄化、信息内容群体极化、传播场域闭环化,增加网络舆情有效应对的难度。针对网络舆情“圈层化”的生成机理,归纳分析网络舆情“圈层化”治理困境,探寻出以意见领袖增强思想引领有序性、以议题设置占据话语传播主动权、以管理矩阵提高舆情治理实效性的应对策略,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