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2021年8月27日—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场所,要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进”是民族地区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新举措,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探索,也是自觉运用和拓展“三进”理念的新尝试。组织编写国家层面的教材、具有融入式特点的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材以及相关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的路径;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堂教学目标,强化与培育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置专题课程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的路径;认真学习贯彻相关重要论述和政策文件,树立思想观念,涵养情感体验,形成坚定信仰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头脑”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内蒙古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提高,教育方式有待深入挖掘等困境。因此,内蒙古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增加课程思政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营造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4.
苏德 《民族教育研究》2024,(1):10-12+15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6.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中,高校招生规模大、生源分布广、人才培养责任重,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考量师生易于接受的逻辑、模式及宣传教育机制,凸显高校师生的主体性与实践能力,实现宣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既是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积极行动,也是打通学段壁垒、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性、连续性和实效性的迫切需要。本文试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中小幼一体化”二者结合起来,提出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面临的挑战,为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探寻出更为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通辽总支副主委、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王晓红:建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下一步,要继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积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五个认同”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课堂主渠道,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社会实践为平台,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等多种形式,提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历史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性的需要;形势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性的需要;国情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性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提高政治认同、培育民族认同、传承精神财富等方面的价值耦合。通过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等有效路径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北方民族大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构建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体系、教育体系、研究体系、制度体系和实践体系,通过深度服务地方中心工作、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举措,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否具有稳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育对于培育与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逻辑,也阐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多民族共生,有助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化。这些价值的有效转化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基于“认知阶段-情感生成-意志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逻辑,基于“四个共同”理念的教学内容组织逻辑和基于时间、空间维度的教育空间延伸逻辑等三个内在逻辑;还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教学,从时空史实关联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图谱,从关键情境中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升华拓展中实践运用,最终实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构建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既是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措施,也是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地理环境特殊、民族关系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等具体特点,边疆地区常态化宣传教育应重点围绕“理念认知”和“情感认同”展开。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党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尝试。边疆地区在常态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也要把握边疆地区的特殊情况,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与共”“四个共同”“五个认同”“三个意识”等内容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可通过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细化宣传教育目标受众、丰富宣传教育方式手段、完善宣传教育基础工作等实践路径,构建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各族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思想引领,通过思政教育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教育,有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统一的民族关系,推动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大家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亟须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巩固和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政教育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时代英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铸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进行研究。要注重培育途径的多样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的基础性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即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储备后备力量。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架构,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机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亦是重要方式之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理念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识基础的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嵌入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构建适配性话语体系、恰当选择社会教育场所、精心设计全流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对于引领中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基础历史教育实施的教本,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在全面推广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恰当地融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历史课堂上,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教材体系转制带来的不适、专有名词认知上的障碍,以及既有的不容易与本民族历史结合等问题。从认同需求梯度的角度分析,现行统编历史教材应该完善自我认同、族群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认同的路径上改善编排体例及部分细节取舍方面的不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而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互动关系结构,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工作,以此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族院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之一,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文章以“纲要”课为载体重点梳理了“纲要”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语料内容,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2523”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坚持两条主线、五大“语料”模块、两大平台、三段式教学活动,以期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体系,增强大学生“五个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与共”的理念,并使其真正地入耳、入心、入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