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景坤  张雅  李思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93-2201
平台型企业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典型的新组织形态,在促进组织间基于平台的知识活动和价值创造方面优势明显,但从知识治理视角探究平台型企业促进知识共享和价值共创的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平台情境下分析知识治理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并探究知识共享在知识治理和价值共创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对中国部分平台型企业及其用户的220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现,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价值共创和知识共享具有积极的影响,社会型知识治理对价值共创和知识发共享的影响不显著;知识共享分别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和价值共创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和价值共创关系中不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线下与线上问卷相结合的257份问卷,研究平台包括线上消费、社区团购、跨境电商等交易型平台,调研时间从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持续7个月。构建平台正式治理、平台非正式治理、互补者价值共创、互补者关系强度、互补者关系深度以及用户积极反馈行为等变量及各变量的题项,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平台治理机制、互补者关系嵌入、用户参与行为与互补者价值共创的情境适配性。结果表明,平台正式与非正式治理机制均对互补者价值共创产生积极影响,且正式治理机制的促进更显著;互补者关系强度正向调节平台正式治理、非正式治理与互补者价值共创的关系,关系深度仅对正式治理机制具有促进作用;用户积极反馈行为促进非正式治理机制与互补者价值共创的正向关系,机会主义行为则放大了正式治理对互补者价值共创的积极影响。由此提出平台应努力构建完善的多元治理结构、与互补者建立积极稳定的合作关系、将用户积极反馈行为作为市场信息的补充、合理规制用户机会主义行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创新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其可以重塑产业体系、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然而,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面临着特殊和复杂的治理挑战,需要建立独特的治理体系以促进数据要素的安全和高效流通。目前,对于影响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治理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缺乏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来揭示不同治理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情况为例,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梳理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三个维度的6个前因变量条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影响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的条件之间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以期因地制宜地提升各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参与者机制的协同作用可以形成4种类型的高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的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环境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要朝绿色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纳入区域污染排放强度,使用SFA的方法测算中国各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之后考察制度环境、要素市场扭曲、资源投入比重、政府行为等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部门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相比于西部并未表现出较高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2)制度环境的优化、地区居民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3)要素市场扭曲、政府对创新活动的资助、创新要素的资本化、劳务费所占比重等因素则不利于绿色创新技术进步,企业自有资金比重的升高对绿色创新技术进步的影响也不明显。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发挥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改善要素配置效率是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2014年长三角地区228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产学研合作要素、合作机制与合作绩效的关系,找准了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有效路径。发现:(1)"提高学研方科技成果转化率→选择合理的合作模式→提升合作绩效"是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路径;(2)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行为对合作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内部要素中,企业吸收能力、学研方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行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程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合作行为均显著正向影响;(4)外部要素的政府政策支持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合作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洲钰  邓兴华  林泉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87-1194
公共发展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问题。本文基于政府治理视角,采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调研数据度量公共发展环境水平,研究表明:(1)在公共发展环境水平较高的城市,企业表现出更高的专利产出能力;(2)非国有企业专利产出能力对于公共发展环境水平的敏感度更高;(3)公共发展环境水平对于企业专利产出能力的影响随着企业隶属层级的降低而增强;(4)基于传导机制的考察发现,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推动技术市场发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遏制权力寻租活动等措施促进了企业专利产出能力的提升。本文研究结论凸显出公共发展环境转型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战略意义。为此,应当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步伐,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7.
平台型媒体媒介信任影响机制鲜有实证研究支撑,其中多数研究从媒介理论出发,对社会认知视角关注不足。媒介信任作为一种个体行为,是个体在调整对自身和环境认知的基础上能动反思,持续建构的结果。社会认知理论能够有效预测个体行为,提出“三元交互”模型,并重视个体的感知与能动反应,为媒介信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全网音视图文各类平台用户的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平台型媒体媒介信任影响机制和路径,重点考察个人激励与平台治理的直接作用和用户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人激励与平台治理对媒介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对媒介信任同样具有正向影响,同时身份认同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该研究启示媒介信任行为与个体和环境紧密相关,不仅要关注媒介信任的影响机制,更要基于用户思维建立激励模式,通过优化过滤机制加强平台治理,内外合力探索完善针对性的媒介信任建立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年报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测度企业的政策关注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企业的财务数据及企业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政策关注度对创新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的政策关注度对于其获得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融资约束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后滞性;(2)政府资助中的直接补助和税收返还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行为;(3)直接补助在当年和滞后一期激励了企业创新,而税收返还存在滞后性,只在滞后一期起激励作用。本文为衡量政策对企业的引导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测度方法,更为合理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13—2018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基于产权对比视角,考察政府行政型激励和企业内部经济型治理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政府补助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激励效应,而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激励效应不显著;(2)高管激励对不同产权制造类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不同的激励效应,具体而言,股权激励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薪酬激励对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翟淑萍  毕晓方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71-1380
以2010-2014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和管理防御效应如何作用于政府资助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以及股权治理机制能否对高管防御效应产生治理效果。研究发现:(1)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2)高管持股比例适中时,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高管持股过高或过低时会产生管理防御效应,从而抑制了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3)股权制衡度和基金持股比例的提高能够抑制管理防御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政府资助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创新体系,具有技术创新模块化、系统成员多样化,成员企业合作共赢、争取网络效应推进事实标准的典型特征,为防止创新生态系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成员敲竹杠、搭便车、退出威胁、隐瞒与虚假发布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大量案例论证了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包括系统成员共享决策权的决策机制,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用户基础规模与市场地位、政府支持力度的谈判协调机制,包括专利许可定价、补贴定价、源代码开放的平台定价机制以及基于网络声誉与专用性资产投资锁定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等概念运用到互联网中,如何针对大数据下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云计算下的Hadoop框架,其次对用户网络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基于Web日志挖掘的用户行为聚类方法;(1)构建用户行为的挖掘模型,(2)建立聚类问题优化模型,(3)采用基于混沌的人工蚁群算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实验说明本文算法具有比较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据要素治理是数字时代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通过强化数据要素与国家治理深度融合,能够加快建立数据驱动国家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国家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欧美等国不断加强数据要素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技术创新应用、协同治理机制和全球治理合作,有效提高了数据要素治理水平,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不过,受数据要素的虚拟性、涉及主体较多、泄露风险较大、技术支撑水平要求较高等特点的影响,目前我国数据要素治理仍面临着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伦理治理机制不完善、人才和技术基础较薄弱等挑战,无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以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新时代迫切需要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和应用场景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树立兼顾公平、效率与安全多方位发展的治理观念,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强化科学、技术与制度多维协同驱动的治理思路,完善人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以提高我国数据要素治理水平,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型期,产学联盟的技术创新行为和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约束。通过考察产方(企业)与学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行为逻辑,将政府行为引入产学双方的目标函数,构建了一个"考虑政府行为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模型"。模型分析表明:(1)若提高对公共资源的干预力度,企业单位创新产出所耗费的资本与劳动将增加,即地方政府干预行为会导致企业创新要素利用低效率;(2)随着地方政府干预力度的不断增强,产学联盟双方会更加偏好于创新产出目标(以产值计),更多的公共资源被配置到创新与研发领域,进而有利于扩大整个社会的创新产出;(3)产学联盟收益分配应该遵循"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企业的创新收益或政府补贴应该向人力资本倾斜。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在中央政府鼓励和支持产业(企业)创新的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有动力加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从而直接或间接提高了社会总的产出总量,但这是以牺牲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为代价的,长远来看应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研究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这其中技术获取模式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政府补助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供给侧改革加强了这种促进作用;(2)政府补助通过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国内技术购买以及国外技术引进作用于企业创新;(3)国外技术购买在企业创新中产生了一定的负向效应,供给侧改革对其具有一定纠偏作用;(4)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受制于区域的金融效率、产业结构水平。基于此,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视角提出了优化财政支持模式、注重内部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微观层次系统探讨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研究发现:(1)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包括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2)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提供创新动力,国家需求为复杂产品提供市场,政府政策提供政策保障,两者共同为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资源投入提供可能性;(3)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提供创新资源,坚持自主品牌的战略定力和构建关系型交易的合作模式使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在保证自主品牌的基础上获得外部创新资源,积累自身研发能力;(4)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创新型人才,包括坚持集中统一、价值创造为本的人才激励机制;(5)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提供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确立为人民服务的隐形宗旨。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理性化抱团行为和企业规范化年报信息披露是影响资本市场整体稳定的关键因素,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0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抱团对上市公司年报语调操纵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抱团对年报语调操纵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机构投资者抱团会显著加剧年报语调操纵程度,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支持该结论;(2)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当管理层迎合动机较强和机构投资者团体“用脚投票”时,机构投资者抱团会进一步加剧年报语调操纵程度;(3)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监管相对较弱的企业,管理层更有可能为了迎合机构投资者团体而进行年报语调操纵;(4)影响效应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抱团情况下,年报语调操纵行为会显著提高股价崩盘风险,从而阻碍了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结果从理论层面为分析年报语调操纵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多元化视角,从实践层面为规范机构投资者抱团行为、提升企业信息披露水平以及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琦  张悦悦  段蒙汉  张诚 《预测》2023,(2):43-50
数据要素已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政府作为数据要素的重要供给者和协调者,具有充分发挥要素引导与资源配置的潜力,但政府数据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尚缺乏严谨的微观层次检验。本文基于数据密集型政府采购合同,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三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数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签署数据密集型政府采购合同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数字技术创新和非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数据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程度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的企业中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本文验证了政府数据在企业创新中的价值创造,对促进政府数据流通、深化政企数据合作等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扎根理论,通过文本资料收集与整理、访谈获取研究资料,运用NVivo 10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最终得出PPP项目履约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公私双方合作3个主范畴。通过分析这3个主范畴对履约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管理启示:(1)政府应通过职能转换以及行政法治化不断完善政府治理;(2)社会资本应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注重科研创新,爱惜企业声誉;(3)政府应树立契约精神,以实现与社会资本的平等市场交易,并通过构建社会资本信誉平台扬优抑劣。  相似文献   

20.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