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不断地将目光投向中国,好莱坞电影也不断地融入更多中国元素.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表征的是西方对东方的"凝视",既是美国对中国"东方主义"异域想象,又是作为界定"他者"、确认自我的文化霸权.在新时代全球化文化对话的演变中,只有寻求电影文化的多元对话,才能使得中国元素在世界舞台绽放其蓬勃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12,(39):24-25
2012年的秋天,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来势汹汹,且逐强渐猛,成为2000年后美国国内鼓噪最大声的一次反华浪潮。在美国某些政客眼中,中国不再只是在某一个方面,而是以经济领域为主导对美国构成"全方位的挑战"。其所列举的威胁也不再是学院式的预测,而是眼下"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森严的政策壁垒,粗暴的惩罚措施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中国企业头上。  相似文献   

3.
电影《2012》以一个美国家庭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在2012年地球末日即将来临,人类将要遭遇灭种之灾,全球的人们如何应对灾难的故事。在该影片中不仅仅单纯地运用中国场景、中国人物和中文对白来表现整个故事情节,更多涉及的中国元素包括:片中男主角历经劫难获得了逃生地图,展开地图时映入眼帘的竟是CHINA,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所在地中国成了人类最后的救赎地;拯救人类的数艘巨型诺亚方舟是Made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中美各界就美国庚款"退款"用途主体基凋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美国所退庚款也部分用于中国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每个新加坡人都热爱功夫格斗吗?根据卡尔·道格拉斯的研究,在1974年美国的迷恋功夫电影的高峰期时,美国每个人倒确实都热爱"功夫格斗"。许多学者对中国武侠电影在美国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美国电影在其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着美国的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十分遗憾的是,少有人探讨中国武侠电影在亚洲地区的影响。今天,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崛起已然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电影也已经越来越流行,并且其亦作为"软实力"也进入了中国的官方话语中——正如旨在安抚别国情绪的所谓"和平崛起"。本文旨在从新加坡观众的角度探讨中国武侠片在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中国电影力量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的潜力。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武侠片确实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继续在亚洲推广的很有前途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吉姆·罗杰斯无疑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作为一名华尔街传奇式人物,罗杰斯对中国的喜爱应该更多的是基于投资方面的原因。近日,"中国牛市将持续80年"的论断更是将这位资本市场的常胜将军推到了争议的漩涡之中。然而,《中国牛市》一书的出版为我们全面清晰地了解罗杰斯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他者"镜像,中国人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美国电影当中,从文化层面折射出当时中美社会关系状况,充分体现了视觉传播的本身特点与其社会影响。本文分析中国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变迁,了解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和刻板印象,探究这种看法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因素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新闻媒体的运作。中国网络媒体必须自觉地去学习、掌握网络经济的规律特点和网络传播的方式方法。通过创建网络媒体中的知名中国品睥以争取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更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妖魔化中国"这个概念,最早是1996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等人在合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一书中提出的,当时是针对美国掀起的一股反华浪潮,而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借机大做文章,对中国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播发了大量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报道.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后,便出现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美国人马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中国妖魔化美国"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不断推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时机,中国文化的推广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程,其传播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完善,国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制定系统的文化推广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中国文化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发展中,努力向世界真诚、真实地展示中国的国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保持发展势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度和影响力会有质的飞跃,创造出更多世人喜爱的优质产品,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中国文化"走出去"表达了中华民族推进各国文化交流交融的美好愿望,也顺应了丰富世界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在坚持自己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文化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芭比"到"苹果":笼罩在数据迷雾下的"中国制造"》一稿,用数据、事实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和强化中国立场,这也是中国新闻奖近来新设国际传播奖项的核心所在。整体而言,这篇1900字的通讯,在中美贸易顺差争论背景下,讲述了中国企业微利代工挣着血汗钱,超额利润却被美国拿走,回过头来美国又倒打一耙,拿自己的逆差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馆学的西西福斯巨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重点对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进行了反思,认为图书馆学属于应用学科.脱离了实践这个支点,纯粹从理念出发所作的研究是难以成功的,也是徒劳的;在学科建设中,应理性客观地认识把握自我,将更多精力有效地投入到图书馆应该有所为的责任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3.
陈萍 《今传媒》2012,(10):111-113
以市场化、品质化和国际化等三大趋势为基调,探讨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层面挑战及相关具体问题。认为,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对市场化趋势做出的反应是最为直接和及时的;对品质化趋势做出的反应是比较间接和潜在的;对国际化趋势做出的反应则更多是立足于长远考量的。按照学术和学术期刊自身的发展逻辑,该"三化"并非是奋斗目标,而应被看作是动态的奋斗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美国盛产大师》通过细致的描述与缜密的分析表明:美国之所以大师辈出,主要在于其塑造精英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氛围,尤其是精神、思想、传统、价值观、信仰与习俗等"软实力"因素。这一主题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适时的启示:教育制度与社会环境应更加激励人力资本的提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美国页岩气与页岩石油生产将改变中国的能源蓝图。美国石油企业售卖海外资产以投资国内页岩能源开发,给了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更多的第三国可购资产。美国的页岩能源革命也将影响地缘政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文明扩展"论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本文着力探析美国的"文明扩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及反响.  相似文献   

17.
何志武  陈旭鑫 《当代传播》2012,(1):36-38,41
自2009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世界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美国媒体以怎样的视角看待当前中国的发展,以怎样的方式建构中国形象?本文以在美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刊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计52期杂志、73篇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刊对中国的报道存在着明显的政治泛化倾向。本文提出的假设——后危机时代,美国媒体会理性地报道中国,研究中国率先走出危机的经验被一一证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迅速发展,使美国社会中"向中国学习"的辩论逐渐从小圈子里的窃窃私语变得越来越响亮在大多数美国人一面担心国家的前途,一面忐忑地面对中国崛起的敏感时刻,一本由旧金山的BK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化敌为师的指导手册》,不到一个月就登上了亚马逊网时事类图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期刊网——我国期刊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6月,广西召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规范研讨会,笔者有幸参加,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学习了有关资料,参与了刊物同行的热烈讨论,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的开通及其重大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撰写此文,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图书馆界同仁对这个被誉为"我国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有所认识,以便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它为广大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测量的三个角度对美国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研究发现,所调查的美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表现了出一种"高评价、低了解"特点.首先,在总体上给予中国较高评价,在12个测量国家中居于第四位.其次,在具体指标的测量上发现所调查美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接触率整体很低.第三,中国戏剧在文化软实力中作用很低.第四,在媒体和文化产品的使用上中国存在明显"逆差"现象.第五,中国文化符号在所调查美国大学生中整体受认知程度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