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国涌  张京 《出版参考》2004,(11):12-13
1948年11月7日,战云低垂,在北大校园内,沈从文和朱光潜等一些教授、学生、助教有过一次文学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平等地探讨“今日文学的方向”。沈从文在发言中反复以红绿灯为喻谈论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他提出:“文学自然受政治的限制,但是否能保留一点批评、修正的权利呢?”  相似文献   

2.
多年前,曾前往湘西凤凰古城.未能免俗,至沈从文先生故居前合影留念.故居入口处对沈从文的一段简介似是从死板的教科书抄来,满篇"湘西系列"或"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云云.内中设一摊铺,贩卖《沈从文小说集》一类图书,给人感觉是旅游得很、商业得很、平庸得很.据说,沈从文在家乡的墓碑刻有铭文,日:先生一生时刻关心国之安危、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特此立碑,落款为"县人民政府".我想,这位经过"商业洗礼"加"政治洗礼"的沈从文,距离真实的沈从文,反倒远了.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次子沈虎雏偕夫人一行四人,为编纂《沈从文全集》,核实“沈从文年鉴”,不畏严寒,从北京千里迢迢专程来湖南保靖县档案馆,查阅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父亲沈从文在保靖的有关史料。  相似文献   

4.
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的大多数作品都描写了湘西的婚丧嫁娶、鬼神迷信、游侠风气等民俗民风,可以说湘西文化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6.
马涛 《档案天地》2011,(11):32-35,43
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与曾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都是从湖南凤凰走出去的人杰.并且他们有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熊希龄的幼弟熊燕龄是沈从文的嫡亲姨父。也是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姑父:沈从文的大姐沈岳鑫嫁给了熊希龄的外甥田真一: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的胞妹田应弼差点嫁给了沈从文的父亲.  相似文献   

7.
1935年,沈从文推荐萧乾到《大公报》馆工作,主编副刊《小公园》。《小公园》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副刊,以市民阶层为主要的读者对象,以轻松、趣味和消闲为主要特征。萧乾到任后使它的面貌完全改观,成为一个纯文学副刊,作品的文学水准大幅度提高,不到两个月就变成了京派文学的重要阵地。萧乾对《小公园》的改造是在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的帮助下进行的,具体的实施者是萧乾本人,实施过程却是京派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论述沈从文文献资料价值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建立"沈从文文献资料中心"的必要性,分析了湖南吉首大学图书馆收集沈从文文献资料的优势,提出了建设"沈从文文献资料中心"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陈望道不仅难以认同沈从文的"自赏",而且对于沈从文在"大众语问题"上的态度也颇为不满。面对陈望道的批评,沈从文未见有直接的回应,想必是无话可说或不屑一说。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不可忽略的一支,是党的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民主主义文学出版的高峰.作为"个人智慧、抽象形式和集体结构"相互融合的文化形式,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属性,文学会议、文学社团、专业院系和专业机构通过领导讲话、会议报告、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引导创作、文学论争、文学教学和实践等方式组织起延安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学出版,促进了革命文学出版制度的形成,推动了文学出版的大众化、民族化和现代革命文学出版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作家近年也是得了一些世界性的文学奖项的,比如龚古尔文学奖什么的,还是有一些中国人面孔的。但是中国人至今还是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里的中国人指的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于是有人说,鲁迅拒绝过,巴金拒绝过,老舍要不是死了,也能拿一回了,沈从文也是差一点。其实单论文学功底和文学成就,鲁迅、老舍、沈从文并不比那些获奖的差许多,比如君特格拉丝,《猫与鼠》虽然深刻,但未必就真比《阿Q正传》或者《边城》更好。有人说诺贝尔并不是一个纯粹文学的奖项,这点我赞同,但  相似文献   

12.
9月25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家文学读本》新书发布会。一堂小学高年级文学课的课堂,被搬进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样的神圣殿堂,坐在孩子们后面和旁边观摩的,有冰心的女儿吴青、沈从文的儿子沈龙朱、叶圣陶的孙子叶永和、汪曾祺的女儿汪朝等在京的现代文学名家后人,有钱理群、吴福辉、方锡德、商金林、  相似文献   

13.
9月25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家文学读本》新书发布会。一堂小学高年级文学课的课堂,被搬进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这样的神圣殿堂,坐在孩子们后面和旁边观摩的,有冰心的女儿吴青、沈从文的儿子沈龙朱、叶圣陶的孙子叶永和、汪曾祺的女儿汪朝等在京的现代文学名家后人,有钱理群、吴福辉、方锡德、商金林、  相似文献   

14.
岳麓书社1992年出版《沈从文别集》20种。其中相当比例的作品系解放后首次发表,亦有如《记丁玲》一书绝版60年后重新面世的。作品前面配之以作者的书信、日记、废邮、断简以及政治运动中的思想检查、晚年创作的部分作品等史料。这些首次独家出版的史料,对于研究沈从文其人其文,对于了解沈从文解放后的境遇和心态,具有极珍贵的价值,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瑰宝。沈从文之散文妙笔,加上每册均由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女士题写书名,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封面、扉页画面,使丛书出版后被文艺界誉为“三绝”。现谨从《友情集》中摘取《忆翔鹤》与《友情》二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北漂"改变了沈从文的一生。刚到北京时,沈从文除了想看看大千世界的热情和"读好书救救国家"的信仰外一无所有。他到处蹭吃蹭住蹭课,有段时间住在储煤间改造成的"窄而霉小斋"里,每天只能吃馒头咸菜甚至"三天两天不吃东西",不得不经常去一些学校阅览室取暖。比穷困潦倒的生活更可怕的是,沈从文找不到工作,也考不上大学,投出的稿子都石沉大海。走投无路之下,沈从文给一些作家写信求助,他的"北漂"之路因遇上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夏天,沈从文陪着金介甫在北京四处参观。到处都能看到郭沫若和茅盾等人的题字,他直言不讳地说,这些字写得不好,"他们还需要多练习"。金介甫感觉到,那个骄傲的沈从文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不但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文学教育实践,成就其独特的文学教育思想。受教育者只有通过那些有着重要审美价值及人文价值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实现精神及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孙士生 《兰台世界》2006,11(13):68-69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的科学评价,不是单纯的审美享受,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捧之上天"或"按之入地"都不符合促进创作、引导接受的批评目的.鲁迅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1]成仿吾也指出:"像真的文艺作品必有作者的人格在背后支持一般,真的文艺批评必有批评者的人格在背后.他对他的对象,也像创作者对于一切的现象一般是很公允而沉着的".[2]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就是这样,处处渗透着自己的真诚人格.他说:"我的文章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但每一句话必求其合理且比较接近事实.文章若毫无可取处,至少还不缺少‘诚实"[3].解读沈从文的批评文本,这确实是一个诚实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至乐     
现今的多媒体时代大多数人是不读书的,这儿说的书仅限于文学作品,而在那些以读书为"专业"的领域又是什么情况呢?哈罗德·布鲁姆在其《西方正典》中这样描述道:在现今世界上的大学里,文学教学已经被政治化了,我们不再有大学,只有政治正确的庙堂,文学研究如今已经被"文化批评"所取代……这正是当下"专业"的文学研究和大学教学领域里实际境况,这儿的文学阅读已经成为形形色色的理论实验、兜售和角逐的场所,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品牌在这儿争夺市场,文学阅读的疆域获得空前的扩张,但是当一个事物被扩展到无所不包的时候就恰恰什么都不是,在这个理论泛滥的时代唯独缺席的是真正的文学阅读。布鲁姆对经典的捍卫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到1949年的22年间,沈从文先后创办并经营过《人间》、《益世报·诗与文》、《红黑》、《观察报·新希望》等报刊,主编或参编过《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月刊》、《益世报·文学周刊》等17份报刊,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