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真实”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观众而言,电视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真实性:不仅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必须都是真实的。但是,一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认为,真人真事再现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真实”,因此他们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经常不加选择地罗列于作品之中,而又有人认为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容不得半点的人为“虚假”的,因而认为摆拍是电视纪录片的大忌,反对摆拍,追求一种自然主义的拍摄。这些都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过于追求毫无修饰的“真实”,与电视纪录片的“真实”的本意是相违背的。本文以经典的电视纪录片为蓝本,从三个方面对电…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闻摄影、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多年来争论较多的是摆拍、补拍与抓拍的问题。新闻摄影拍摄的是新闻事件某一瞬间的静止画面,电视新闻、新闻纪录片纪录的是新闻事件一段时间的活动画面。它们在真实性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类似的。“摆拍”,为新闻道德原则所不准“摆拍”就是按记者的要求摆布拍摄对象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纪录片迅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形式,其中创造性真实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许多学者对这种“真实再现”的手法持否定态度,认为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天性,容不得半点扮演、摆拍、补拍等创造性的真实;也有学者觉得只要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创作.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渊源、发展,创造性真...  相似文献   

4.
一、对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界定关于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二者的界定也有各种不同方面的侧重,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归纳、概括起来,我们试对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做如下界定:(一)电视纪录片所谓电视纪录片,就是运用现在进行的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假和摆拍的新闻性的电视形态。(二)电视专题片运用现在或过去的纪实镜头,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子集中的、深人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  相似文献   

5.
李峰 《记者摇篮》2008,(4):42-43
当前栏目化纪录片的"媚俗化倾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飞跃,在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一批纪录片栏目,其中不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优秀纪录片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等。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客观纪录为主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最早是由英国电影评论家、纪录片理论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在1926年提出的。纪录片的纪实性不是完全的真实,只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真实而引发人们思考。而真实性是完全客观记录真实事件过程,表现真实的人和事物,不对其进行任何的艺术加工。以历史题材的影片为例,同是在紫禁城拍摄取景的大型纪录片《故宫》和大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区别就在于整部影片的纪实性和基础素材的真实性。从纪实性和真实性的区别入手,通过阐述摆拍、编排以及数码特效对纪录片的影响,来浅略分析现代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题。  相似文献   

7.
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目前的一些电视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景再现的电视"摆拍"画面,在越来越讲究真实的今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基于画面重构的"摆拍"与事件的真实性的关系,对摆拍现象进行相应的利弊分析,对摆拍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新闻事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心态的浮躁,"快餐"社会让纯真的纪录片也染上了肯德基的味道.摆拍、导拍、扮演、情景再现、剧情纪录片……娱乐化、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纪录片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唐杰 《视听》2018,(6):33-34
优秀纪录片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当所有的电视元素都达到精品的要求时,才能支撑起一部电视精品。本文总结了优秀纪录片创作中关于选题和策划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是记录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真实而非臆造世界的艺术品种。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真实生活土壤中发现而非营造生活本质的艺术。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作为纪录片的拍摄者,应该拍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它应该有的面貌。因此在纪录片拍摄中记录与摆拍的问题似乎没有提出的必要,摆拍自然是不允许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既然这样,为什  相似文献   

11.
基于融媒体时代下,电视纪录片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当下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纪录片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不断变化。基于此,本文介绍了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技巧,并浅析电视纪录片拍摄中电影拍摄手法的应用、纪录片在网络环境下的运用,以期提高电视纪录片拍摄质量,为大众提供更优秀的纪录片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总是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不只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具有审美意义的对象和生活片断,在对现实生活的展示之中赋予其真正的社会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细节捕捉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往往是整个纪录片最感人的闪光点,是深化主题、反映主人公个性魅力的点睛之笔,是一部电视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两年,我们创作了两部纪录片,一部是文献纪录片《俞秀松》,另一部是文化纪录片《周家三兄弟》。《俞秀松》获得了浙江省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周家三兄弟》浙江省优秀电视一等奖、中国优秀对外电视节目“彩桥奖”一等奖。作为作者,在这两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点粗略的感性认识,那便是电视纪录片务必求实、求真。一、求实纪录片的本质功能是真实地纪录客观的人和事,它主要反映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主流。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就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某个阶层人们生活的缩影。它的这种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4.
弭璐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50-152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辉煌之后,逐渐走向下坡路,纪录片栏目相继被撤销。但是随着中国电视纪录片产业的发展,《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China瓷》等一大批优秀的电视纪录大片相继涌现,打开了海内外市场。这标志着中国电视纪录片已然进入了大片时代。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的细节,是指纪录片中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揭示作品内涵、激发观众兴趣的"特写".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细节不可或缺.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并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描述与记录,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具有审美意义的对象和生活片断,并在对现实生活的展示之中赋予其真正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盈 《新闻世界》2014,(5):246-247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的影像,其故事性趋向近年来引起了关注。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就是要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因此必须着力于对人物、事件和背景这些构件的表现。本文从《可可西里》《平衡》的表现手法,分析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片是变化着的画面艺术、音响艺术或者说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二者融合。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要有画面、解说、字幕、配乐、特技等多种手段,撰写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戴国光 《青年记者》2010,(18):80-80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制作人,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优秀之作。众多电视工作者热情地投入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一方面推动了此类创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许多人缺乏理论上、实践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目前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发达国家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已纪达到了相高的境界,而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连国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因此,对电视纪录片的追求几乎还无从谈起。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近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进步,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当然,我们与那些优秀纪录片的盛产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是在我  相似文献   

20.
"钟摆效应"(Pendulum Effect)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描述人类情绪的高低摆荡现象,也借指事物有高潮有低潮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纵观中国纪录片发展,有过高潮,也有过低潮,如今中国纪录片重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电视纪录片的异军突起。本文简单梳理一下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探析电视纪录片走红的内外机缘,提出几点对电视纪录片如何发展的意见建议,希望能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