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南宋以后历代反动统治者一样,崇拜孔孟的卫道士朱熹,鼓吹朱熹的所谓“待人”哲学。他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兰本,拼凑了一个《四书集句》,叫嚷“中庸之道…合理”,用孔孟的反动道统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建立林家封建法西斯的世袭王朝制造理论根据。为了深入批林批孔,彻底清算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思想根源,必须批判朱熹的《四书集注》,进一步揭露《中庸章句》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2.
朱熹(一一三○——一二○○年)是南宋唯心主义理学(又称道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一个反动透顶的大儒。七百多年前,他在湖南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并将其黑手伸到岳麓书院,大肆宣扬反动理学和培养理学党徒,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今天揭露其罪恶活动,对于进一步剖析林彪吹捧朱熹“待人”哲学的罪恶用心,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一) 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凡属开倒车、搞复辟、反人民的家伙,都是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而自南宋以后,这种人又没有不推崇朱熹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正是这样一种人。他继承孔孟衣钵,把孔孟搞复辟的一套反动货色,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既顶礼孔丘,又膜拜朱熹。他在黑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不言朱熹而称朱子,一副五体投地的奴才相,真是令人作呕!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的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特别崇拜朱熹。他曾经叫嚣:“我常考虑,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公然标榜要学朱熹的“待人”哲学。朱熹究竟是什么人?林彪为什么特别推崇朱熹及其“待人”哲学?在当前伟大的批林批孔斗争中,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作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叛徒、卖国贼林彪曾经极力鼓吹朱子的“待人”哲学。“朱子”何许人?就是南宋那个反动道学家朱熹。此人继承孔孟之道的衣钵,胡说宇宙万物和封建秩序都是由先于客观事物的“理”所决定的,“三纲五常”就是永恒不变的“天理”。为了维护封建秩序,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法家李贽一枪戳穿了朱熹的假面。他,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鼓吹仁政而杀人如魔,是一个阴险狠毒的两面派。这里发表的是朱熹秽行的几个片断。从林彪奉为“楷模”的朱熹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那一类骗子的丑恶灵魂。  相似文献   

6.
朱熹(公元一一三○——一二○○年)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也是反动理学(又称道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反动理论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精神支柱。宋末以后,封建帝王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无不向他求取“统治术”,因此对他备加赞赏。他们对他百般吹捧,喻之为“泰山”、“北斗”,称之为“大儒朱子”。他的牌位也放在“文庙”里,同他的老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三个部分,就朱熹对孔孟儒学的新贡献进行了阐述。一是朱熹极力维护道统论,维护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朱熹的理气论和人性论将孔孟儒学的哲学思辨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朱熹以《四书》为中心,对孔孟儒学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富有批判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反动唯心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儒家学派的老祖宗孔丘、孟轲进行了勇敢的挑战,表现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精神。通过学习王充反对儒家、批判孔孟这段哲学斗争历史,对于认识孔孟儒家哲学的反动性和欺骗性,揭露林彪宣扬孔孟之道、吹捧董仲舒的反革命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北宋的儒法斗争,是环绕着王安石变法展开的。这场斗争再一次证明尊儒反法思潮的极端反动性。“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主张变革的思想政治路线,遭到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拚命反对和疯狂攻击。孔孟的卫道士道学家们,是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一群打手。《辨奸论》就是道学家邵伯温(1056—1134年)“无端造谤”攻击王安石的一篇代表作。后来朱熹又把攻击王安石的一切反动言论,收进他编的《三朝名臣言行录》,使其流毒八百多年。资产阶级野心家林彪把《辨奸论》奉为至宝,并用作搞政变阴谋的理论根据。因此,把《辨奸论》作一番剖析,对正在深入进行的批林批孔斗争,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史上,朱熹的公私观是比较系统的,也是他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以前,人们尚未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所以现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探讨朱熹公私观的含义,公私观与君子、小人的区分,提倡官员秉公从政等。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朱熹公私观的含义 由于朱熹是在讨论“公”与“正”、“公”与仁”的关系时阐述公私观的,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他对“公”与“正”、“公”与“仁”关系的主张。 朱熹在解释《论语·里仁篇》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时,说:“唯之为言独也。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2)当门人  相似文献   

11.
朱熹,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我国有深远影响。“理一分殊”是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它、实事求是地估价它的历史作用和理论意义,对于全面掌握朱熹的思想和宋明以来的中国哲学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奄、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福建龙溪,宋代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思想家。朱熹十九登进士第,六十七岁落职罢祠。他一生主要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地担任地方官吏九年、其余四十余年都以祠禄从事讲学和著作。他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学识渊博,著作浩翰,其中包含着丰富而又稍具系统的心理学思想。虽然他的心理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对于许多具体心理问题的论述却有不少精辟的见解。朱熹著作多达数十种,他的《文集》、《语类》、《四书集注》等是研究其心理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直接材料。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孙秉承他的意旨所阐述的一篇有关儒家伦理、政治和哲学学说的反动论文。最初由西汉戴圣编录在《礼记》这部儒家经典里,作为它的四十九篇的一篇。唐代以前,还未引起封建统治者和封建阶级知识分子的特别重视。自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提出了孔学“道统”并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作为论证“道统”的根据后,《大学》的地位就被抬高了。北宋时极端反动的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颐(公元1033—1107)和南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公元1130—1200),更非常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从他剥削阶级的反动立场出发,拚命鼓吹孔孟“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他煞有介事地胡咒什么:“有些人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不承认天才。”当他的这一反动谬论遭到全国人民的无情揭露和严正批判以后,仍顽固地叫嚷:“我还是坚持天才这个观点”。孔孟“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到底是什么货色?林彪一伙如此狂热地鼓吹孔孟的天才论,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朱熹(公元一一三○——一二○○年)是南宋儒家的主要代表,反动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曾公开声称:对孔孟之道“用力既深,而自信愈笃,修身守道,以终余年,此外实无毫发之余念也”。朱熹的一生,除作过几任地方官直接镇压人民而外,大部分时间是在福建武夷山等地从事教育活动,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动教育理论。元、明、清封建王朝和蒋介石反动派,都把他捧为中国教育史上“罕见的教育家”,为封建统治“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他还教子尊孔读经,要他的儿子学习孔老二读《易》的“韦编三绝”的精神,去作孔孟的所谓“治人”的“君子”,继承他的反革命衣钵,  相似文献   

17.
(上接本刊2007年第5期)在《再论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中,张义德、段若非除了就机械唯物论是不是唯心论,应该如何批判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机械唯物主义是否已经变成“反动的”以及新中国建国以来,是否存在一种机械唯物论的倾向和新中国建国以来有没有“以一贯的、系统的、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等问题,对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的错误认识、荒谬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外,其中对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的分析批判尤为深刻、锋利、生动,对于人们从哲学的高度了解、认识林彪…  相似文献   

18.
“鸢飞鱼跃”的其理学意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朱熹在彻底完成了逃禅归儒的转变,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后的表露;二是随着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的架构的完成,他以此来解说他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本体论。其中蕴含着朱熹丰富的理学思想,是其理学本体论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为了使他的深奥的理学思想更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朱熹在此采用了借“诗”(《诗经》)说“理”的方法,体现了朱熹以“理”解“诗”、以“诗”释“理”,即以哲学解说文学、以文学象征哲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三字经》极力鼓吹“尔小生,宜立志”,那么,它要青少年立的究竟是什么志?请看它大肆吹捧的几个“典型”吧!什么宋朝的苏老泉二十七岁了还发奋读孔孟的书,后来做了大官啦;什么梁灏年轻的时候就苦读孔老二的书,直到八十二岁终于考中了状元啦,等等。十分清楚,《三字经》是要青少年一辈子死读孔老二的经书,立那种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读书做官之志。刘少奇、林彪也都极力鼓吹“读书做官”,妄图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他们复辟  相似文献   

20.
朱熹     
朱熹(1130—1200)是宋代著名的封建地主阶级哲学家和教育家。封建地主阶级的三纲五常,道德伦理,在朱熹心目中是个永恒不变的“理”。这个“理”又往往有丑的、恶的、假的所谓“人欲”和它对立。所以他要求“存天理,去人欲”,即要求制止违背封建制度的思想和行为。为此,他积极从事教育活动,宣传修己治人之道,以达到“存天理,去人欲”的目的。朱熹把学校分为小学与大学两类。从八岁至十五岁,入小学,“及十有五年……入大学。”小学学的是洒扫,应对、孝悌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