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与平凡     
看到街上那么多不知真假的乞丐,我想帮他们,却怕被骗;不帮他们,走过去时我的良心又有些不安。是我变了?还是世界变了? 在道德的天平上,一切的虚假面具都会被剥除干净。以真诚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也便会多一点爱的色彩。 马路上,一个10多岁的孩子在向遇红灯暂停的司机出售报纸。 一辆红色夏利车在他旁边骤然停下,里面的胖司机大声喊道:“小孩儿,来一份晚报。”孩子赶快从车窗递入报纸。可就在这时,车子发动了。那司机在车里做着鬼脸,用讥笑的口吻说:“你能追上,我就给钱。”孩子刚追出十几步,手中的一叠报纸就散落了一地。…  相似文献   

2.
山村小听众     
我的儿子今年9岁,但他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老”听众了。 6年前,孩子才3岁时,我就打开收音机给他放“小喇叭”节目。后来孩子长到6岁时,我又给他按时放“星星火炬”和“彩虹桥”节目。自去年以来,由于受我的影响,他又开始收听“阅读和欣赏”“不听不知道”“军事生活”等节目。听广播,已成为他的好习惯。我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几年  相似文献   

3.
一天中午,邻居那个四岁的孩子用细绳牵着一个空铁皮罐头,一边在走廊里走,一边嘴里“呜——”地叫着。他显然以火车司机自居,那空罐头在地板上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犹如火车在飞跑。孩子的父亲听到那吵人的声音,怕影响邻居休息,便叫孩子不要玩。可孩子玩得正起劲,不肯停下来。做父亲的二话不说,一脚把“火车”踩扁了。孩子“哇”地大哭起来。我知道情由后,把孩子抱了过来,告诉他最好的火车开起来是很轻的,他这辆“火车”很差,开起来声音那么响,要影响人家睡午觉的,以后我们做一辆开起来声音很轻的火车玩。孩子破涕为笑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认识世界,接受知识。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玩好。孩子玩得不适时,要善于根据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引导。这位父亲如果开始就对孩子说“火车到站了,旅客们坐火车  相似文献   

4.
任其然 《中文自修》2014,(32):52-53
七月初的一天早晨,我和外公走到松江二中大门口的时候,一辆小车已经停在了校门边。从车上下来一个人,外公叫他“唐师傅”,我想他是开车的司机,但上车的时候,唐师傅却坐在副驾驶座上。坐在驾驶座上的人大约五六十岁的年纪,外公叫他“李教授”。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司机不开车,教授却开车呢?这个疑问一直在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外孙,叫佳男,今年三岁。一天,我和他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他躲到房间里去的时候,一阵大风将房门关上了。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我在房门外很焦急,因为钥匙在房内写字台上。外孙在房里直哭,我又无可奈何。怎么办呢?这不正是培养锻炼孩子意志的好机会吗?因此,我俩就在房门内外对起话来。我在门外喊:“佳男,要不要做个好孩子呀?”“我要做好孩子。”他哭着说。显然,孩子在这特定  相似文献   

6.
一次,带领小班幼儿搭积木。我先搭了一座简单而有一定高度的“房子”。孩子们纷纷模仿,其中有一个孩子搭到第三层时“房子”倒了,他“哇”的一声哭了,同时将我搭的“房子”也推倒了。接着,无论我怎样鼓励,这个孩子都不愿再搭积木了。此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愿玩积木了,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打击”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决定先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于是,我改用一些较大且形状规则的方形积木,和他一起玩。我先搭一条平直的“大路”,让他的玩具小车在上面“行驶”。接着,我又和他一起搭起两层高的“小桥”,又从两层变成三层…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2岁左右正是孩子“第一反抗期”形成的阶段。由于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他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同时,他发现能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这些能力的增长给了孩子极大的自信。于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再把自己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不愿听从家长的要求,急于表现自己“我长大了,我能行”。2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对爸爸妈妈说“不”,他会经常做一些家长不让他做的事情。伴随着行为上的异常,孩子的情绪也常常走极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暴躁,尤其喜…  相似文献   

8.
女儿放学回家时,脸绷得紧紧的,她用怨恨的目光盯了我一眼,竟“砰”地一声关进小房不出来,女儿又在耍脾气了。自从我当上了市里分管文教的副市长后,女儿的脾气见长,动不动就发火。念初一时还挺温顺听话的孩子,现在竟常要爸妈哄着劝着说好话。更让人不解的是,原先住教育巷邻居的孩子,跟她好得像亲姊妹似的,现在却都疏远了她,没一个来串门了。记得去年国庆放长假时,我带女儿去教育巷看老朋友。女儿竟自作主张地给小车司机打了电话,我  相似文献   

9.
有个三岁多的孩子来我家玩,不一会儿他说:“阿姨,我要啊呜。”我问:“你要吃饭吗?“不,要啊呜。”我又问:“你要小便吗?”“不,要啊呜。”我再问:“你要回家吗?”“不,我要啊呜。”他把我拉到厨房指着热水瓶,我才明白他要喝水。问其家长,家长说孩子两岁前把喝水说成“啊呜”,大人觉着有趣,以后跟孩子说喝水都改成“啊呜”,已说了一年多了。  相似文献   

10.
很佩服有这样一位家长,当别的父母都在为孩子获得了好的成绩而忙不迭地买这买那以示嘉奖时,他却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我为什么要帮他买东西,是他在学习,又不是为我学。”  相似文献   

11.
爱也要有度     
六岁的泉泉暑假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妈妈疼爱极了。假期一结束,孩子又要回城到爸爸身边去了,做妈妈的更是把孩子捧为至宝,处处依着孩子。可是没过多久,邻居家的小孩就不断跑来告状了。“阿姨,你家泉泉今天又推我跌跟头了,明天,我……我不跟他玩了。”  相似文献   

12.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礼貌、有出息。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笔者想就自己教子的亲身体会与家长们共同交流一下。小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长不要不分地点、场合地批评孩子。儿子5岁时,一次我领他上街,由于他好动,不时地挣脱我的手在路上奔跑,于是我便当众大声训斥他。谁知他使劲地捏了捏我的手,用压得不能再低的声音对我说:“我知道了,你别说了,莫让别人听见啊!”之后,他便不再乱跑,而是牵着代  相似文献   

13.
哈里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移民家庭里的第10个孩子,家境贫穷到时常可以断炊。从小,他就立志要上大学,成为一个可领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好改善家里的境况。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学习得并不轻松,除了念书,还得做家务、打工。但他却总是面带微笑去做这一切,以愉快的心情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早在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时,他的朋友们就常常称他是个“过分卖力的人”。他解释说:“我没有别的选择……我不得不忙个不停,不然,我不可能把那些事情做完。从早晨睁开眼的那一刻起,我就得抓紧每一分钟,直到晚上睡觉。”尽管外在的条件相当,但他总是不改初衷,无论如何…  相似文献   

14.
子瑜 《教育文汇》2012,(3):52-52
培养“乖孩子”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读了台湾学者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再反观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我对当下教育几乎无处不在的用条条框框压制孩子的价值观和做法深表忧虑。  相似文献   

15.
被爱的权利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内向的还是活泼的,也无论是漂亮的还是丑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可爱的,老师应给每个孩子以真挚的爱。 单靖筠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总是惹事,我经常批评他,却一直不见成效。渐渐地,我不怎么喜欢他了。有一天站队时,单靖筠突然跑到我面前说:”杨老师,今天你让我来做一次排头吧。”“为什么想当排头?”“可以让老师领着。”他的话使我一怔,就是因为能让老师领着,所以想当排头。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平日里只看到孩子的调皮,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渴…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午,我领4岁的儿子刘源到邻居家串门。回到家里,儿子在我后面,用稚嫩的嗓音大喊:“妈妈,不许动!”“叭嚓”一声。我回头一看,他手里握着一把玩具手枪,正神气地对着我。我说:“小枪是洋洋给你的吗?”儿子满不在乎地说:“是我自己拿的。”我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学拿别人的东西,真气人。但转念一想,又看到儿子的神情,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7.
俞群 《幼儿教育》2000,(12):35-35
家长的问题:我的孩子已满四岁了,各方面的发展都不错,尤其是口语表达,反应很快,讲起来振振有词,有时连大人也说不过他。比如,我们平时老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有一天吃完饭,碗筷太多,我请他帮忙收拾一下,他没有动,却反问我:“妈妈,你不是说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吗?”问得我哑口无言。而在他需要你帮忙时,比如收玩具,他会说:“妈  相似文献   

18.
陈巍岭 《幼儿教育》2012,(29):18-19
儿子3岁半,我想让他学钢琴,但是看看他又好像觉得太小了,这么小的孩子能搞懂五线谱上密密麻麻的小蝌蚪吗?如果真的开始学了,是不是每天都要按时弹琴,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很难坚持?如果一开始就做得不好是不是还不如晚点学?心里有太多的问题。我想问陈老师,孩子几岁学琴比较合适,如何挑选合适的钢琴,怎样的老师适合做孩子的启蒙老师……看来,学琴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19.
爱的方式     
那是北京申奥成功的翌日中午,我和朋友去一位“苦大仇深”的老人家串门。刚刚落坐,老人的孙子,就和他的一位同是不足20岁的同学,风风火火、满身酒气地闯进门,口中直嚷嚷:“困死了,困死了”给我们打过招呼后,他们很快进入房间入睡了。老人摇着头,发出这样的感慨:“唉,我看中国以后要亡在这些孩子身上了他们不知爱国,就知道爱情,屁大孩子谈情说爱,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哪像我们年轻时。”接着,老人把他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受地主欺凌的血泪史讲了一遍后,又说起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推着小车支前的英雄事迹。老人边唠叨,边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怀孕的时候,我读了一些美国的育儿书。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与父母分床、分室。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便开始刺激孩子独立自主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到孩子十几岁时,便让他自己开车,自己赚钱,自己作决定……美国人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