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经济新闻充满魅力!越来越多的读者发出这样的呼唤。有读者曾感慨地说:如果看经济新闻能像看社会新闻一样轻松,像看小说一样有趣就好了。当然,经济新闻不同于小说,但是,新闻的重要、及时、新鲜、真实等特性往往比小说更能吸引读者、震动读者,这就是新闻特有的优势。因此,作为一个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应该学会运用新闻这一优势,认真研究经济,研究生活,研究读者,在经济新闻的判  相似文献   

2.
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分析性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因为读者了解信息的方式、关注问题的角度和了解新闻的渠道都在变。因此,当前经济报道不仅要报道动态的新闻,增加信息量,而且要在深度上做文章,多向读者提供比动态新闻更为详尽的具体的事实和背景,给读者一点思考。让读者在阅读报道时,  相似文献   

3.
彭燕 《新闻实践》2009,(7):52-54
在经济伞球化的大背景下,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程度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加深,同时对经济新闻表达方式和表达角度的选择也有了新的变化.图片作为报道经济新闻的一种手段.同样也要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笔者作为专职从事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地市党报摄影记者,每天与大量的经济新闻打交道,成败得失感触颇深.下面结合个人从事报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图片报道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吴聿宏 《新闻传播》2009,(7):127-127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宣传经济、服务经济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传媒的主要任务之一。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联的经济报道本应有很大的读者群,但现实与之相反,很多读者不愿看经济报道。这种反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记者自身素质问题,所报道的经济新闻很难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不鲜、不活、很难吸引人。  相似文献   

5.
张晓博 《新闻三昧》2008,(10):31-32
有人说经济新闻乏味,是因为色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个专业术语,一串串呆板、枯燥的数字;年复一年的“冬运生产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实践证明,好的经济新闻必须要讲究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的新闻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一种边缘性新闻文体,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它是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切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使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报道什么内容,如何报道才能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注意力,是众多地方报纸在经济新闻报道上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仅针对报道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同时应该是党报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报道内涵在丰富,外延在扩大,经济与民生紧密融合。本文就经济新闻如何用百姓的视角来采写大家能读、爱读的新闻,使党报经济新闻成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亮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数据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果离开了数据,就没有说服力和可信性。如何处理好经济新闻写作中的数据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数据在经济新闻中有哪些具体的功用呢?首先是通过量的分析,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反应经济活动的成效,突出新闻主题。经济新闻在反应经济建设成就上,常常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有力地说明改革开放给经济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一事实。如果没有数据分析,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其次是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揭示经济新闻事实的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再次是利用数据说明新闻事实中的一些问题。它包括概念的解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的说明,灾害程度的报道等等。恰当地运用数字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苏辉 《新闻知识》2006,(8):76-76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作为党报,经济新闻的生命力更是与时俱进,每个经济动向和一个个系统化变动的数字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指标构成反映全省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使我们记者有了因数字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新闻和许多新的话题。经常看党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报纸上的统数字从客观上使读者感到枯燥和沉重,特别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预测,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为此,要求记者在报道统计新闻时,要不断提高统计新闻的可读性,使统计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成为从…  相似文献   

11.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经济新闻的报道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毓 《记者摇篮》2009,(5):54-54
缘自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影响席卷全球。这次金融危机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为近年来少见,每个人对此都有切身的感受。一般而言,经济新闻在都市报中的地位都比较靠后,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时政新闻等在都市报中更受重视。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大经济事件不断发生,而且很多事件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迅速攀升,这使得都市报也开始重视经济新闻,采取一些新闻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一些经济报道写法陈旧,不能正确处理新闻事实与理论思维的关系,引不起读者兴趣。 如何使经济报道为群众喜闻乐见,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充实相关的经济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入生活,才能从中找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市民对经济新闻越来越关注.而很多报纸在经历了“社会新闻化”和“娱乐化”的比拼之后,也开始思考如何在日益同质化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提升报纸品位、抓住中高端读者等问题.于是,增加经济报道和评论,成为很多报纸的选择.经济新闻与娱乐新闻、社会新闻不同,它对阅读者的知识储备有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有用,才有价值.经济新闻很难“有趣”,因此对于没有需要的读者来讲,具有天生的排斥性.从几年来的实践看,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报道的水准,实现了报纸的快速发展,这样的案例仍然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但常规的经济报道大多乏味枯燥,很难吸引读者的眼光。本文从经济新闻有故事、深入采访挖故事、"硬中找软"讲故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用讲故事的方法写新闻,才会"有血有肉",也更能打动读者,从而起到广为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如何从艰深、晦涩、枯燥的窠臼中走出来?将经济现象置于“社会人”这一转换了的视角下,进行透视和解析.然后出之以更为鲜活可感的文本。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可贵尝试。有人称其为“经济新闻社会化”,有人将之冠名为一种崭新的边缘性新闻文体——“社会经济新闻”,都使得原本乏人问津的“纯”经济报道。变得更有生活味、人情味。如此,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互动欲望,经济类报纸也才能真正办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采写经历及关注到的新闻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经济热点报道,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的报道。根据热点的特征,参照经济报道的分类,它可包括:政策性经济热点报道、理论性经济热点报道、经验性经济热点报道、成就性经济热点报道、社会性经济热点报道、问题性经济热点报道等。经济热点报道与一般性经济报道的区别在于,经济热点报道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经济价值;在这里,新闻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读者、听众、观众的有用性,经济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指导和服务经济工作、经济生活的有用性。如何开展经济热点报道?以下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抓住矛盾写经济———经济热点报…  相似文献   

18.
林新华 《新闻知识》2002,(11):42-44
经济新闻就是有关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政策、经济生活、经济动态的报道。经济新闻要传播经济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政策,常常涉及到经济数字、专用技术、管理知识、工作方法、措施方案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写得不好,就会让读者看起来枯燥,缺乏可读性,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那么,容易走入枯燥圈的经济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做到有可读性呢?笔者以为只要从以下五点入手,就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更丰富实用的经济信息,更具有内涵和深度的财经类报道,必然会成为竞争的焦点,也成为读者的关注热点。但这类报道却往往因为实用、专业、深度等原因,不如社会新闻热闹,又比社会新闻难做,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20.
施虹 《新闻传播》2004,(7):73-73
对于一张把读者定位逐步转向高端人群的报纸来说,有深度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报纸的定位和层次。这其中,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