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听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而“网上阅读”却又红火起来。老实说,那些数据我也没有怎么弄明白——它们似乎是无法弄明白的。只知道大概意思是:读纸质书籍的人少了,而到网上看东西的人多起来。如果我上面的理解没错的话,那么我认为,这种下降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听我父母说,当年他们像我这么大时,全国人民人手一册“红宝书”(它当然是纸质书籍),要是按照如今的“统计口径”,恐怕“阅读率”要远远高于今天吧?至于我老爸本人,那时却正在“雪夜关门读禁书”,偷偷摸摸读那些“封资修”的玩意儿,从《西厢记》到《红与黑》,从《第三帝国的兴亡…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姿态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古人不常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他的致命弱点。身为一个作家,我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十分有限,这就是我的命门。“文化大革命”爆发,我正上初二。停课闹革命时,我都在“趁火打劫”,即:与朋友迅速、秘密地交换那些从国家图书馆流落到民间的书籍。疯狂地彻夜地阅读,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恐怖。仿佛读了今天没有明天,读了这本没有下一本似的。  相似文献   

4.
你有梦想吗?     
我在北京的中学教英语已经 狂放不羁、自发性的美梦,归根 我有意义的生活。它促使我去读一年多了,每时每刻我都能感觉 结底是富于浪漫色彩的美梦。实 那些我开始时无法理解的书,去到我的学生们的思想是多么现实。 现这样的梦想是那样遥遥无期、 参加那些我并不擅长的活动,去 “你们想上哪所大学?”我问 希望…  相似文献   

5.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几乎没有认真听过几节“正统”的语文课。我天生就对那些空洞而滥情的文字充满了厌恶。我看重的是个人的审美、个人的自由、个人的独立和个人的尊严——文学理应承担赋予人类这一切美德的任务。尽管如此,我幸运地遇到了几位伯乐式的语文老师,他们发现了我的天赋,并决定对我“网开一面”——特许我上课时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甚至还借了许多书籍给我阅读。1980年代那些思想解放运动中凸现出来的著作,我几乎都是在中学时代接触的。而我的语言感觉和思想能力,正是在长期的“随便翻翻”中形成的,跟那套老…  相似文献   

6.
《早期教育》2010,(6):12-15
安徽省教育厅于去年发布了幼儿园“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作为幼教工作者,您对这一禁令有何看法呢?这一禁令背后反映了当下幼儿园教材存在哪些问题?“禁书令”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本期沙龙,我们将对幼儿园“禁书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课文朗读有多种形式,但教师在课堂操作时多根据文本学习的需要或者齐读或者点名读或者自由读或者分角色读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而下面这两堂课的朗读设计,则令人耳目一新。其共同特点都是将课文内容变形、组合,在变化多样的朗读活动中感受体验文本。【示例一】《珍珠鸟》学习过程中,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教师扮演作者角色,学生扮演小鸟角色,文中出现的表示“我”“、珍珠鸟”这两个角色的相关词语,教师朗读时一律换成“我”、“你”,学生朗读时一律换成“你”、我”。原文: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  相似文献   

8.
禁书一词,最早见于宋人苏辙的《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里面写道:“即不许买禁物、禁书及诸毒药。”什么样的书籍定性为禁书,苏辙没有解释。但禁书作为围剿文化的官方行为,却至早可以上溯到始皇帝时代。书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禁止其刊印、流布、阅读,当然只有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才能实现。秦始皇推行禁书的全过程,后世概括为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可见,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那么读了一页书,读了一本书,你能从中得到多少有“营养”的“乳汁”,能获取多少有效信息呢?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阅读收获甚微。其表现是:读时什么都清楚,过后什么都糊涂,  相似文献   

10.
非常可乐     
儿子的口头禅五岁时:“爸爸妈妈说的……”上小学时:“老师说的……”读中学时:”大家都这么说……”读大学时:“我说的!”(推荐者:王友元) 谁最合适姐姐同弟弟商量:“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大师的塑像, 你看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之  相似文献   

11.
书缘     
书缘刘建始上中学的时候从老师的眼睛中才真正明白了读书的道理。从此,书总是朝夕相伴我的生活。就是文革上山下乡时,在辛勤劳作之余,也想方设法偷借别人保存下来的“禁书”,在煤油灯下打发蹉跎岁月。书曾帮我荡起理想的船桨,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寻找我的港湾,最终...  相似文献   

12.
汤素兰 《初中生》2017,(7):28-29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这里说的“读书”是指读书的习惯,而不是我们功利意义上的读书——小学、初中、高中,然后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 读书是提升自己文化的最佳方式,而中学是一个人为自己的精神气质打底的阶段,因此,应该多阅读那些能够引发思考、滋养心灵的书籍. 比如,读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会让我们思考环境问题;读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礼赞》,你会大吃一惊——原来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是如此博大而深邃,一点不比哲学家差;而法布尔的《昆虫记》,又会把我们带入昆虫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朱卫华 《现代语文》2007,(3):128-128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因此拿起一本好书,我们要善读。西汉学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读书时,务必要做到“八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同城市中学一样,我们乡中学也曾掀起两股课外阅读热:武侠热,琼瑶然.这类书籍读多了,学生也感到厌腻,说:“没什么味.”于是又找来《红楼梦》、《芙蓉镇》、《新星》等书看.这说明中学生需要阅读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他们渴望得到人生真谛.于是,我便想到  相似文献   

15.
初为人师1983年,带着几大箱杂七杂八的书刊,我走出浙江师范大学的校门,回到了家乡,在东阳中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说实在的,东阳中学是一所相当有名望的学校,跻身于省18所重点中学之列,是师范毕业生向往的毕业分配单位;但在我,原本就不想读师范,读了师范又不准备当“儿童团长”,因此,报到的那一天,我内心不但没有多少喜悦,反而有些许的惆怅。我悄悄地捧起久违的英语书本,想通过考研来改变我的道路,而于教学则是得过且过。这时候,校长找我谈话,“顺便”透露了一个信息:教育局有规定,在职教职工一律不得考研。这使我…  相似文献   

16.
竹篮打水     
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生活在一个山区庄园里。每天清晨,爷爷都坐在厨房的桌子边阅读书籍。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阅读那些书籍。一天,孙子问:“爷爷,我一直试图像你一样阅读这些好书,但我不能真正理解它。花费这么多时间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7.
谁人都知,南宋害死岳飞的奸相叫秦桧,但这个“桧”字该怎样读呢?秦桧(Gui)!自我晓事以来,就是这么读;几十年来,我接触到的所有人也都这样读;临我写此文前,接连试问五个人,也都说该读(Gui)。 秦桧的“桧”该怎样读才对呢?我弄清楚这字的读音,是在中学当语文教师时。一次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要把脍炙人口”的“脍”给同学正音,顺便找了桧、哙、烩、刽等形似言近的字帮同学辨认。事先我也查了字典。原来“桧”属多音字。《新华字典》152页上“桧”读(Gui),是一  相似文献   

18.
刚入大学的时候,全班所有的女生,外加一小撮男生都是“仰视”着我的。尽管我早已在中学时就习惯了这种现象上“仰桃”,本质上“俯视”的眼神,可是大学不再以分数论英雄,在那些出来进去都蹦蹦跳跳,且在男生面前再怎么撒娇都不为过的小个子女生面前,我这一米七二的傻大个,还是在气势上输了很大一截。  相似文献   

19.
王传涛 《湖北教育》2009,(11):53-53
日前,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变相教材。安徽省此举旨在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禁止幼儿园出现“小学化”倾向,但仅仅靠一纸“禁书令”,恐怕是难以实现这一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上学开始,我就讨厌学英语,尽管大家都认为我聪明,可我就是学不好英语。中学如此,大学也是如此。转眼到了大四,学校里有个规定:凡英语未能通过四级的人,一律不授予学士学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了大学而没有拿到学位,就等于四年的书白读了。自从我知道这个规定后,就开始了对制定它的人无休止的“诅咒”,可“诅咒”归“诅咒”,一来人家听不见,二来即便听见了,大概也不会当一回事。所以,我发完牢骚之后,还要硬着头皮报名参加考试。在考试的前一天,一直闷闷不乐的我突然想通了。我对好朋友说:“我决定我不考了!学位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