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体验,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初中几何证明题中合理应用体验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从活动和活动的结果这两个方面来理解体验的内涵:“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学生亲历(包括亲身经历和心理上的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学生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  相似文献   

3.
李英教授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提出了体验的含义: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  相似文献   

4.
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初探教育学的体验范畴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教育学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具有亲历性、个人性、缄默性等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体验分为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验,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亲历包括亲身经历和心理上的经历(如移情、回顾与反思)。体验,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意义性、非规定性。体验的生成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体验的对象不只是情感,还可以是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的经验、方法以及策略运用之得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等。促进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具体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关注教学关系的建构、实施质性评价、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注重理性思维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什么是体验,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种亲身经历,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但这一解释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体验活动。我们认为,所谓体验,应当是指主体通过亲历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识。这种亲历不仅包括实践层面上的亲历,即亲身经历,而且包括心理层面上的亲历,即亲心经历。亲身体验是主体通过实践层面上的亲历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但我们应当看到,由于亲身体验是主体在实践层面上亲历,主体的身心必须到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是不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而亲心体验则不同,它只需要主体的心理到场。在阅读教学中,一些不可能让学生亲身…  相似文献   

8.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在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情感的直接的经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体验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过程性目标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体验尝试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邓燕 《广西教育》2010,(13):17-17
体验,是指主体通过亲历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识。这种亲历不仅包括实践层面上的亲历,即亲身经历,也包括心理层面上的亲历,即亲心经历。因此体验可以相应地分为两种:一种是亲身体验,它是主体通过实践层面上的亲历,如参观、考察、访问、操作,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一种是亲心体验,它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是主体自己的事情,他人是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徐德光 《小学生》2010,(9):52-53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隋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体验”是指人通过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结果。怍为一种活动过程,指学生亲身经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与情感;作为一种活动结果,指学生从其亲历中获  相似文献   

16.
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构建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