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当网历史类畅销书的读者书评内容进行"编码",从中归纳整理出以下5个影响历史类图书畅销的关键因素:(1)重视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2)思考娱乐消遣阅读心理的转向;(3)关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阅读需求;(4)突出历史写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5)强调图书的选题策划和营销推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项思考:(1)从重视书籍"内容"本身,转向关注依托书籍内容的"服务";(2)从"作者中心"的书籍制作转向"编辑中心"的书籍制作.希望能为出版机构打造畅销书、更好地掌握图书出版市场,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市场经济对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不只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促进。它要求我们拿出适合读者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来。一般地说,只要是高质量的图书,就会是有“双效益”的图书。每个出版社都应努力研究市场,优化选题,提高质量。在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中,确实有一些  相似文献   

3.
从事科技图书出版工作的同志都知道 ,相对于国内组稿 ,从海外引进图书 ,在出版方面有以下优势 :(1)可以看样引进 ,按需出版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编排独特的图书 ,从而引领某一类图书的出版新潮流 ;(2 )能够缩短出版周期 ,迅速占领市场 ;(3)便于形成规模 ,提高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对于插图精美、图片量较多的具一定可读性、时效性和新颖性的生活类图书 ,引进出版的优势更明显。据此 ,我们在出版引进版的生活类图书时可以考虑采用“滚动发展 ,连锁开发”的经营理念。所谓“滚动发展”(见示意图 ) ,即从某一类图书的具体一种 (或一个系列 )开始…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做流通的责任和思考.传统的新华人可能会给自己一个问题:怎样为书找读者,怎样为读者找到书?我们在学术图书的发行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怎样能够找准读者,怎样能够为读者找到他真正需要的学术图书. 如何满足学术图书出版与需求的对立和结合,由此来实现我们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各社的大力支持下 ,由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组织编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科技图书总览》2 0 0 1年卷已经出版。这卷《总览》在原有编纂特点的基础上 ,有了三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 :( 1 )图书品种为各社全部图书 ,使读者可一览无余地全貌查阅各社所出图书 ;( 2 )每种图书都刊出最新一次印数 ,便于了解其市场供需状况 ;( 3 )每本《总览》均附有光盘 ,便于查阅、搜索所需图书。在容量、篇幅大幅增加和检索手段更加完备的情况下 ,仍保持原价格不变。如果您想了解同行业在忙什么 ,您想策划创新选题 ,建议您经常翻阅《全国科技图书总览…  相似文献   

6.
专业出版社的市场营销,相对于综合社来说,显得清晰简明,因为专业图书读者群体集中,购买忠诚度较高。不过,要让专业出版营销达到理想状态,还真要多问几个“问号”———做什么?怎么做?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1 1),才能取得优异的营销业绩。做什么?市场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图书?———不是零打碎敲的几本几套图书,而是具有气势和后劲的整个“产品线”?以中医药图书为例,我们看看如何对高度竞争、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进行“市场区隔”。这首先涉及对现有“产品线”的盘点、梳理。分析中医药图书的终端读者,主要是学生群体、专业群体和大众群体。笔者…  相似文献   

7.
在深化出版改革的过程中,图书宣传工作如何出效益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一、将图书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是图书宣传工作出效益的根本途径图书宣传工作是整个出版系统工程中的一环,服务于出版系统工程的目标。从这一点上讲,图书宣传工作是实现出版系统工程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图书宣传工作的效益必须从整个出版系统工程中去考察。图书宣传工作的目的是影响人们思想,引起国内外读者对所宣传图书的阅读兴趣,达到将图书推向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见1982年《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理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图书的出版与发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 ,2 1世纪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 ,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 ,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愿望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杂志社决定于 2 0 0 0年1 1月 1 6~ 2 0日在广东深圳大学举办大型“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图书情报界广泛征文。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主题 :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与建设2 .征文内容 :( 1 )数字图书馆技术的理论与研究 ;( 2 )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3)信息检索技术 ;( 4)多媒体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特种专业图书与一般图书相比,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内容科技含量较高,专业性强;(2)作者队伍专业化,一般为相关行业系统内的科技人员;(3)图书读者一般为行业系统内部科技人员,针对性十分明确,消费群体稳定但范围分散;(4)使用周期中等,一般有3~5年;(5)通常有相当多的集团或批量购买量;(6)实际购买多有专门的渠道,很少从大众新华书店直接购买。因此,针对特种专业图书产生的图书营销模式和营销思路也就大不一样。石油工业出版社是专门从事石油专业图书出版的老牌出版社,5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石油专业图书出版的品牌优势和学术优势。下面结合石油…  相似文献   

11.
一、图书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图书市场分析中,最有价值的也是我们应当着力加以研究的,是需求分析。市场对图书的需求,是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中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编辑要重视、分析图书市场信息,如市场需求何种图书?需求量多少?需求的档次、规格、价格如何?最终确定哪类图书我们可以出版,怎样出版,使我们的图书出版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这些信息集中地通过现实需求、消费动机、潜在需求三个方面体现出来。⒈现实需求编辑应密切关注图书市场信息,要了解、分析市场上同类图书的销售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精品图书已成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围绕精品图书的讨论日益引人注目。在实践方面,如何抓精品也成为出版者考虑的重点。可以说,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突出强调精品的意义,精品图书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正如孔东尧所说:“出版繁荣,需要精品;满足读者需求,需要精品;扭转图书市场质量堪忧的局面,需要精品;创建出版事业未来的辉煌,更需要大量的精品。”(《中国出版》1996年第3期第16页)然而,对  相似文献   

13.
出版工作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碎“四人帮”以来,出版战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书荒”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或者即将结束了。当前面临的新的矛盾,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使出版工作更好地为“四化”服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体会是,出版工作必须从读者需要出发。 (一) 我们从自己的出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并不是一种主观设想,而是反映了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书总是要人来读的。一本书稿,从编写到出版,还只是进行了一半,只有当它被读者阅读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时,才算完成了任务。读  相似文献   

14.
黄宇  杨金妹 《出版广角》2013,(Z1):61-63
细化图书市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复杂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出版社发现市场机会,满足读者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版社集中人力、财力投入目标市场,保证图书适销对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要求也越高,图书市场也因此更加细化。所谓图书市场的细分,是出版单位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把市场划分为不同兴趣和需求的读者群体,并从中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细化图书市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复杂性,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出版  相似文献   

15.
去年十二月,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召开了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对图书编辑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关于编辑学的定义,讨论会上,有下列五种看法:(1)图书编辑学是研究图书编辑工作规律的科学;(2)编辑学是研究出版物从选题到印刷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科学;(3)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工作的性质、目的和手段的科学;(4)编辑学是研究原始的精神产品(或书稿),如何通过编辑工作;成为符合社会群体需要的精神产品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一)眼花撩乱的图书发行渠道问:听说日本的图书发行是多渠道,具体情况如何?有没有主渠道和辅渠道的区别?答:日本图书发行渠道的确是多渠道,多得使人眼花撩乱。到底有多少渠道?日贩(日本出版贩卖公司)和东贩(东京出版贩卖公司)都说是12条渠道。但具体内容不尽相同。日贩所说的12条是:(1)书店渠道;(2)出版社自贩渠道;(3)CVS渠道;(4)教科书渠道;(5)自动售货机渠道;(6)铁道弘济会渠道;(7)生活合作社渠道;(8)分月付款贩卖渠道;(9)卸卖渠道;(10)图书馆渠道;(11)进出口渠道;(12)政府出版物贩卖渠道。  相似文献   

17.
出版内部发行的图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图书采取内部发行的方式,是因为:(1)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不能公开;(2)内容关系到对外关系,公开传播对国际交往不利;(3)图书的一些观点有错误或内容不当,公开传播,对一般读者无益,但资料丰富,有研究参考价值。由于内部发行图书有上述特性,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这类图书只供少数研究人员和领导机关的有关人员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8.
藏书评估     
图书馆员藏书的任务不只是测定读者的需求,规定藏书的目标,或者挑选图书、期刊、唱片等予以收集,藏书还必须通过评价,剔除已经不需要的文献;将很少利用的资料送贮存书库;保留最有价值的,或者最常用的书刊,不断地进行维护。“我的收藏是如何好?”这是每个图书馆员都乐于回答的问题。而资料经过不同的人,长时期的挑选,馆员很可能改变他们对图书馆的目标的构想以及对选书原则的诠释和运用。为了判明一个图书馆藏书的好坏,我们必须弄清楚三个重要的事实:1)馆藏中有些什么资料,与没有入藏的资料相比较,它们的价值如何;2)对于馆藏的资料,不论其价值如何,都应作简略的评价,以确定它们对于所服务的读者类型是否恰如其分;3)藏书给于特定读者所予期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接2009年第2期内容:"汽车强书市场规模分析"和"汽车图书竞争对手分析") 3 汽车图书读者群体分析 需求决定市场,读者对图书要求的定位对制订选题计划非常关键.汽车类图书的读者的实用性需求非常强,读者多数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提高工作质量而赡买图书.因此,如何使汽车类图书更贴近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摆在出版社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20.
需要,《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这里所说的“需要”,是指读者对优秀、健康图书的欲望或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的“市场观念”经历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三个阶段的变化。最初,出版社传统的经营思想是以生产为中心,市场观念的口号是“发行我出版的图书”。随着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时扩大销售、推销图书成了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市场观念的口号随之变为“让更多的读者购买我出版的图书”。之后,我国图书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同类图书的竞争日益加剧,满足读者需要成了出版社的经营指导思想,市场营销观念随之产生,口号成了“出版读者需要的图书”。综观近几年来发行量较大的图书,不论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包括人们说是完全靠“炒作”而发行500万册的《学习的革命》也都建立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再看几十年长销不败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更是因为人们的“需要”,才使它们“永葆青春”。可见,“读者的需要”是图书能否畅销、能否销出去而不积压的关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编出读者需要或者非常需要的书呢?一、编辑要“专”不要“杂”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