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不断使人类生存状态恶化,生态美学观应运而生,其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遏制之势.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生态美学是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其核心是生态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传统美学”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超越.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美学,要充分吸收传统哲学的生态智慧.从而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
钟雪美 《海外英语》2011,(3):196-197
"生态美学"是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崭新美学观点,在传统审美的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是生态学和美学相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人性美中生态美的一面体现在与自然相融合的一面,劳伦斯小说虹中人物汤姆的人性中体现了未受污染的人性生态美。  相似文献   

3.
民俗摄影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它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在生态美学的观念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是关乎文化生态和谐和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重要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因此,民俗摄影与生态美学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民俗摄影具有生态美学的意义:民俗摄影中的“民俗”是包含着生态意义的审美对象;民俗摄影的成就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民俗摄影的生态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4.
"生态平等"的观念是将人与一切"非人存在物"都视为平等的存在,它不仅不会导致反人类,恰恰是人类实现自身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原则既是一种关心的平等,更是一种重视差异的平等观。它不仅具有哲学、伦理学的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它应该也必然属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视域,而且只有在生态美学的观照下,才能真正展开生态平等的追求,进而必将促进人类自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环境美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郑州市公共绿地景观内容的探索与资源评价,分析郑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一种强调生态文明、促进交流、回归生活、文化体现、市民参与的新的设计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却很广阔,由于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朴素美学观,使其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中的“改造观”,从而使整个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最终,促使人类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得以解除.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美学观,需要借助我国古代丰富的生态智慧资源.作为我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开创者之一,老子哲学思想是一种典型的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美学观,具有生态中心主义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生态存在美、生态和谐美与生态理想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电影《马语者》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生态美学思想不期而遇,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之美。影片所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万物皆有灵的生态美学理念;万物平等的生态美学本质;仁爱的生态美学精神,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美学理想。电影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进而延伸到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从而体现了生态美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影片《马语者》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既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大相径庭之处。二者能有许多相契之点的重要原因是它们根植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和时代生活中。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都主张历史与美学并重,反对割裂文学的历史属性和美学属性;在对文学的存在性状的探讨上都主张文学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双向的过程;在对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等问题的探讨上也颇有多神似之处。但是接受美学过分夸大读者在文学创造 活动中的作用,有对文艺现象作孤立、片面、抽象的观照之嫌,仍未突破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则力主对文艺进行宏观总体、辨证全面的把握,反对任何极端化的文学见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当代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接受美学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执著于形而上追索的古典文化精神。二者在文学生产、读者、文学发展等问题上也颇多异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天道思想在今天仍能以其精深的理论内涵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无穷的启示。本文摘其两个方面 ,即“对现成识度的拒斥”和“以人间体验为理解之本”来阐述它对倡导和确立生态美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示 :生态美学观主张以原发性的构成视野来对待自然万物 ,视人在寻常百态生活中的真切体验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和意义 ,在本质上有别于西方理性二元分裂论美学。生态美学的确立将从深层心理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现今我国德育存在着低效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文化生态的认同不够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生态与德育的关系,构建德育生态化之路。其基本路向应包括构建德育生态场、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开展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内容的“三生”德育活动、遵循理解型德育原则等,回归生活世界检验,形成德育生态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庄子和康德都特别重视美的自然特性,但庄子强调的是自然美本身的自然特性,康德强调的是艺术美中见出的自然性;庄子重视的是自然的没有出主体实际创造的自然美,康德重视的是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人的主体创造性的艺术美;章还从中西化差异及庄子和康德症状学生成的特定化背景等方面,细致探究了他们美学思想中的这些“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研究的是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哲学视角下的文化生态研究将社会环境而非自然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进入20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对文化及其经济属性、产业功能等越来越重视,对文化生态建设的研究也日益关注。河北省作为文化大省,存在文化风貌守旧、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文化生态建设发展的桎梏。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就河北省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批评为文学评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论范式。在生态批评的视域中,沈从文和张炜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阐释对象。作为具有典型生态意识的代表作家,沈从文和张炜在乡村风光的描写和人事、人性的叙述上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述展示中呈现了相同的文化趋向和不同的特色。分析评述沈从文和张炜作品的异同,展示其以极具审美性和创造性的方式致力于文化退守这一文化生态的建构的努力,应当对当下生态文学的和谐发展及生态批评理论的构建有一定的参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作文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传达思想、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衡量学生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依据。身处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变得尤为重要。而这其中,如何正确看待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则对我们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挑战。该文试以中学作文写作为框架,从生态化写作入手,透视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并力图构建学生头脑中正确的生态意识理念,促进精神生态的形成,最终达到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对文学产生了污染。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应该是人类全景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因成功的生态表达而熠熠生辉。生态表达充分表现了自然的美,而这种自然美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秩序与和谐。自然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也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文学的生态表达是一种本质的需要。文学要创造艺术美,需要从自然生态中寻求美。生态表达是文学恒久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囊绍”、“囊冒”、对歌、宗教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中喜爱唱歌等习俗都是布依族情歌生长的民俗文化土壤。布依族居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对布依族情歌的演唱方式、风格及形式特点等产生了深刻影响,特殊的文化生态使汉族地区旱已消失的情歌在布依族地区流行,并打上了布依族传统情歌的烙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布依族地区情歌生态正遭受严重冲击。当务之急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力度,帮助青年一代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和道德观,使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传统习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渊薮和现代文明的集萃,更是文化先锋的试验田、文艺时尚的风向标。现代城市文化生态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成败,在中国"大转型"的时代尤其要注重城市文化生态的养护与改善,真正贯彻整体性的"科学发展观"和永续性的"生态思维"。全球化的正面价值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但它又常常在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中,遮蔽人类文明可能的前进方向、甚至湮灭人类更好的生命形态。如何在增加人类"文明总量"的同时尽量保持"文化多样化",既是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课题又是中国新型城市化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事关"文化正义"的匡扶与"文化正能量"的有效释放,对于尽快扭转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瘸脚"与"文化生态失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银鹊树的树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银鹊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它的观赏价值,并对其繁殖方法进行了初步试验与探讨,为开发与利用银鹊树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史、文艺理论是构成文艺生态的四种基本要素。我们可以把这四种多向互动的文艺领域,叫做文艺生态"链"和"场"。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需要文艺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