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者在采访中要接触各行各业、各种性格的人,因此“挨撅”碰钉子的事是难免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被撅被碰之后找找原因,对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大有益处。一位记者去采访电影演员姜文。见面之后,记者首先问姜文说:“听说你最近又拍了一部片子。”姜文回答:“《本命年》。”问:“什么意思?”答:“你这都不懂还搞采访!”从这件事可以得到下列启示:  相似文献   

2.
动词“发生”在词组的组织与句子的构造中,常见的另一类语法错误是:与其相关的句法成分关系不协调。这类错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发生”做谓语时,与其宾语关系不调 “发生”做谓语时,其后所带的宾语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名词性宾语,即宾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如:“发生了交通事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句子中的“事故”兴趣”都是名词。另一种是动词性宾语,即宾语是由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充当。  相似文献   

3.
与“文学是人学”提法相映照,有的同志说:“新闻是事学”。如果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传播,那末,说新闻是事学,是事实学,是真实学,这些说法,就新闻的某一属性而言,似乎都可以“派司”。新闻应该是事实的忠实反映,这话好像接近废话。但废话重申,却是有其必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到北京市海淀区采访,在一户菜农家里吃饭。餐桌上,摆着几样菜,都是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我问:“你这鲜菜从哪儿来?”他说:“自种的——我是专种‘冷门’菜。”他进一步说:“别人都种大白菜时,我种的是细菜;当众人都种细菜时,我还适当种些粗菜。这样,拿到市场上就成了热菜,卖  相似文献   

5.
这里要辨析的“好”与“好不”,都是形容词,后面可以带形容词,表示程度深,且均含有感叹语气。但这两个词用法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1.“好”后面可跟单音节的形容词,如:他的个子好高,但“好不”后面不能跟单音节的形容词,不能说“他的个子好不高”。2.这两个词后面都可以接双音节的形容词,而“好不”后面只限于部分双音节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6.
新闻圈里圈外的人都发现,这两年报纸版面比较以往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照片大了,标题“火”了,版面比以前热闹多了。这种静悄悄的“新闻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版面的美化,仔细研究它发生发展的过程,回顾它的源流,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观念变化的轨迹。最早对报人的版面观念构成冲击的是对照片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传”的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切生物都借助于“传”宣告自己的存在,求得自身的发展。一切生物都用“传”的行为与同类交往,求得族类的共同生存和发展。 “传”是人类最普遍的交往方式。根据“牛津英汉词典”的解释,“传”是“观念、知识的分享、传送或交换(借语言、文字或形象)。”《新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称:“传通作为个体之间通过共同符号系统的意念交换,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受到无数学者的关注。但是直到前不久,这个论题一直被归附于其他学科门下,并且把它作为一个想当然的、对各门学科来说都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过程。1928年,英国文艺评论家和作家理查兹将之作为人类宏观现象的一个独立部分给出了一个定义,而且从某种表达方式上来说至今仍然是最好的定义:一个大脑活动于它周围的环境,对其发生作用,使另一个大脑受到影响,并产生一种与第一个大脑相似的体验,这就是传通。”《美国大百科全  相似文献   

8.
去年5月至7月,苏州市两家日用化工厂,在他们的产品“乌发宝”上发生了一场“广告战”。开始时,两个厂为了争夺市场,在广告宣传上出现了“针锋相对”的局面。双方都分别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做广告,宣传各自生产的“乌发宝”,即“月中桂乌发宝”和“东吴营养乌发宝”,其中都有一些不实之词和针对另一方的内容。开始,生产“东吴营养乌发宝”的厂家,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贵刊第五期,本刊特稿《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图片:“袁成兰先生在书房”,出现了不应有的纰漏。在文章叙述中介绍的是:“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高级编剧袁成兰女士”、“写杂文的文弱女子”、“彭城女济公”、“文坛侠女”、“袁女士”等都  相似文献   

10.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11.
“标题新闻”是何时兴起的,我没有注意到.现在许多报纸都刊登“标题新闻”,才引起了我的疑问:“标题新闻”是新闻吗?或者问:什么样的标题才能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13.
1996年6月14日《经济日报》头版有这样一句“今日导读”语:“一只体重不到一磅的飞鸽撞上一架波音737客机,结果是机毁人亡”。一般人都将这个“结果”理解为:飞机坠毁,人员死亡。然而在该期报纸四版上,《飞鸟撞飞机》一文有这样的详细介绍:在比利时,曾发生飞鸽撞飞机,价值2000万美元的波音737飞机坠毁,机上无乘客,3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举世瞩目”的说法在新闻中经常出现:“举世瞩目的浦东开发”、“举世瞩目的南浦大桥”、“举世瞩目的淮海路地铁工程”、“举世瞩目的城市运动会”、“举世瞩目的我国教育事业成就”……,到了不胜枚举的程度。世界上每天都发生许多事情。有些是本国的大事;有些是对某一地区产生影响,个别是受到世界关注的,称得上“举世瞩目”。诸如,海湾战争的爆发,东欧的剧变,苏联的8·19事变,等等,一度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在一年里,一些颇具影响的舆论单位,常要  相似文献   

15.
今年,自从春风文艺出版社向外界透露“布老虎”大改版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这个文学图书第一品牌的自我变革,出版界、发行界人士也都在观察“布老虎”十年来的走势以及“布老虎”即将发生的变化,为自己正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新闻函授学院请我给学员们讲新闻采访。面授课后,五六个工人学员围住我议论不休。“我们厂没有什么好写的。”“好象新闻都发生在人家单位!”报社每次召开全体驻外记者会议,总有些人抱怨:“他们(指高产记者)真幸运,那里总有写不完的新闻。我们驻在地不行,工作平平常常,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8.
在词与词的偏正式组合中,或者在句中的定语之后,有时并不需要使用助词“的”,或者是可用可不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不再使用“的”。例如:“巨大力量”、“紧急任务”、“进口汽车”、“新鲜蔬菜”、“试点企业”;“这种病人特别需要新鲜空气”、“毕业班学生要进行社会调查”,等等。如果在并不需要使用“的”的地方,硬是使用了“的”,就往往会错误地改变本来正确的语法关系,并使语义发生错误,这就是助词“的”的滥用了。例如将“特价书市”说成“特价的书市”,将“高速公路”说成“高速的公路”,将“我们哥俩住一间客房”说成“我们的哥俩住一间的客房”等等,都是不通的,都改变了定中关系的性质,使词语或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使语义发生错误,都属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19.
介词“从”和“在”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意思不完全相同。“从”表示时间的起点,其后常常有“起、开始、以来、以后”等词相搭配。例如: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