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相似文献   

2.
<正> 提倡教师教学反思,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所强调的实践行为,教师能否通过反思从众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策略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在整体上建构起一个多元化的课程文化氛围,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也是教师由自我经验型发展为研究型的必由之路。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要学会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反思必须把握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和途径,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加快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必须要学会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反思必须把握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和途径,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加快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一、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迫切性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此项公式体现出当代教师成长的具体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具体的过程.在新课程形势下,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如"教书匠"般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化学教师同样必须进行教学反思.然而,现在的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重,教师们会有些零散、间断、片段的思维层面的反思,但系统、书面的反思很少.下面就针对这些情况谈谈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  相似文献   

8.
苏丽 《教师》2012,(16):33-3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推进,教师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十分必要。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设计、创新、再认识、再创造的理性思考,是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强调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反思: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问题。教师只有经常反思,才会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去发展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反思性教学应运而生.反思性教学是区别于经验性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因此,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浅谈一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授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一个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的核心因素。面对课堂上的生成,教师以经验无法当场化解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课后反思来提升教育水平。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心理学家林崇德也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中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教学反思是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能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授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才识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写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干扰因素,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教学法更加优化。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每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思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全国著名优秀教师魏书生就有“白天执教夜间思”的习惯,几年他就写满了几十本笔记本,他的教改成功经验也正是这些思索的结晶。由此可见,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们教师成长成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吾日三省吾身"——教学需要"反思"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推进,让我们不由得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总是顷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教然后知困”,“困”才会寻求突破.突破才能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反思: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问题。教师只有经常反思,才会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去发展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研究,不断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总结学生学习规律、教师经验得失,以发展自我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指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反思后的教学实践能使课堂准确定位,能及时发现自己一节课的成功之举、失误之处,能迅速查漏补缺,扬长避短,达到精益求精,能通过总结,  相似文献   

20.
高职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反思型”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它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以教学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增强反思意识,实践反思活动;学校应该建立教学反思的长效机制,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