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来自温润的江南水乡,有着江南文人风骨:刚健明朗,器识高爽;他搏击在现今全世界炒得火热、号称未来有万亿市场的新兴行业;他的事业,紧紧地与中国物联网行业的腾飞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江苏省物联网技术首席专家、中国无线传感器网络及物联网领域资深专家、东南大学智能网络与测控系统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俊杰教授。  相似文献   

2.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1,(2):F0002-F0002
新春伊始,锐捷网络举办了“创新网络价值.提升应用体验——2011年部委领导及专家信息化研讨会暨新春联谊会”.来自政府部委的100余位信息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享信息化建设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回顾了过去一年在电子政务领域取得的成绩.并指出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终端的更新,未来电子政务会面临一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网络相关理论,论述了物联网社会风险网络的复杂性,视物联网社会风险网络为一个复杂系统,运用无标度网络的自增长、开放性和自组织临界态特性,对物联网社会风险网络进行了抽象和模型描述。研究揭示出物联网社会风险网络具有择优选择和自增长规则,管理者和相关行业引领者可通过绘制社会风险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厘清社会风险的表现类型及演变机制,从而规避物联网社会风险所致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的碳排放地区,研究中国行业的碳排放流动特征对于碳减排2020和2030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中国碳排放行业流动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网络的度分布、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等统计性质,以及网络结构中的个体位置、整体形态结构特征。结果显示:① 当前,中国行业间碳流动网络是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网络。②能源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制品业以及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碳流动网络中的发散中心,采选业、建筑业、金属制品业及设备制造业是网络中的集聚中心。③碳流动网络的密度低、通达性良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网络等级度和行业叠加效应,且围绕中心行业呈现一定的集散性。④碳流动网络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其核心节点突出,边缘节点明显。基于以上结论,中国制定行业减排计划时,应重视核心行业及关键行业的减排实现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其他行业全面减排,同时发挥技术进步在改善网络性质、结构及加速行业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3G通信网络、RFID网络等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物联网网络规模快速扩大。同时,物联网环境愈来愈复杂,物联网通信安全已成为物联网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物联网基本安全要求,介绍物联网系统结构及面向3G接入的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6.
开发网络是物联网新产品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小世界特征有利于物联网开发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中间中心性低表明物联网开发网络缺乏强有力的协调者.应用企业或集成企业对物联网应用的市场需求,是物联网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联网开发网络的形成需要经过要素集聚、极核形成、规则创新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电信3G无线通信产业与新兴的传感器网络的有机结合势必将助力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联网其他层面的技术提供更明确的发展方向。文章主要描述电信3G无线通信网络助力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行业应用中的技术及解决案例。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信息化应用的范围不段拓展的过程中,对于物体连接和物体间沟通对话的信息网络物联网随之诞生。物联网的本质是通过网络装置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采集,进行连接融合,从而达到智能的目的。4G网络具有传输高的特点,在物联网中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就4G网络物联网在应用上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RFID(无线射频技术)、WSN(无线传感器网络)、GPRS/3G(运用商网络)、EI/TI(电信网络)、Ethernet(以太网络)等多种物联网技术融合构成的行业应用,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刘秋平 《科技风》2014,(19):198-198
物联网网络技术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由于很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物联网网络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阐述物联网的特征,然后就物联网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因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然后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和物联网网络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使得与互联网相关的各个行业以及在互联网基础上衍生出的各类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我国新兴战略目标的物联网行业也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物联网可以说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型信息交互系统,其能够完全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与通信传输。物联网的出现很好地对互联网进行了补充和扩展从而使得网络的功能更加强大并且具有着无限的可能,同时物联网也是网络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发展物联网是全球都在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国对于互联网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极快,对于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也处在世界前列,因此目前来看我国对于物联网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因此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也变得极为迫切,应该说只有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物联网实验室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物联网人才。本文将对物联网实验室建设的背景以及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出发来对物联网实验室建设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物联网商业模式理论研究深入开展,从而指导相关实践破除商业模式制约,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并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以及行业背景方面提出了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些展望,即: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研究物联网商业模式、深入研究物联网商业模式中的价值范式以及以物流业作为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在当代社会中已然占据了一方重要的位置,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需求,都不能缺少它。你了解物联网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吗?物联网,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影响在哪几个方面呢?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联网的作用不只是信息和通信终端延伸的交换,而且已经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交换。一门科技的发展,需要不仅是技术的支持,也是整个世界以及社会各界爱好物联网的人士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社会网络(MSN)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普适计算环境的出现,人们的行为和交互模式以及社会结构也随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孕育形成了所谓的"开放的网络社会"——它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既反映我们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也促进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对网络技术的研究也向多学科交叉拓展,如经济、社会以及心理学等。对此,南京邮电大学王玉峰副教授近年来在物联网、移动社交网络、对等网络、无线自组织和传感器网络以及信任和名誉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颇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本文主要阐述了物联网的定义及应用特征,介绍了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及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情况,分析了我国物联网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并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张宇  陈金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151+213-151,213
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含义和网络架构,指出目前的2G/3G移动网络无法完全满足物联网的需求;接着对LTE的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最后基于LTE系统的优点,分析了利用LTE发展物联网所带来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高清视频、数字医疗、物联网以及虚拟现实等需求的强劲推动下.宽带化、泛在化、融合化的信息接入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发展引擎.为此.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下一代接入网络的国家战略行动。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信息交互量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这篇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21家物联网上市公司绩效,得出该行业的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增减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从分析的数据及结果显示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上市公司总体效率不高.并且在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造成我国物流企业总体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无效率.  相似文献   

20.
混合传感器网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日益增加对传感器网络性能的要求。但是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身生产成本便宜、电源能量有限、发送功率低、计算与存储能力小等限制条件,所以针对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寿命以及网络吞吐率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实工程中大规模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大挑战。而本文基于现实工程中存在的一类特殊场景,通过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思考角度,考虑利用混合传感器网络来改善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性能,从而为现实工程中部署大规模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