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读者变为记者,《武汉晚报》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组建了一支新闻奇兵——"百人奥运采访团",这支由众多志愿者、服务人员和观众构成的"特殊记者"队伍,为《武汉晚报》在这场围绕奥运的全球新  相似文献   

2.
发掘市场《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新闻110".1999年,《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设立读者热线电话"82438110"(后改为"82333333").目前,此新闻110热线已列入武汉110联动体系,且多年被评为110联动先进单位,其社会影响与品牌效应日渐彰显.12年来,《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接到读者新闻报料逾200万条,很多报料经记者采写,引起社会强烈关注.2000年1月,记者通过热线获得线索赶赴江西解救因经济纠纷被扣当地的武汉出租车,当《武汉晚报》新闻110采访车引领被解救的出租车平安到达武汉城区时,几百台出租车自发组成车队相迎,轰动一时.12年来,《武汉晚报》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各类新闻奖项共60多件,70%获奖作品依托的是读者报料线索,其中不乏《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陶教授破解上网成瘾难题》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3.
先看一侧记者罢采的新闻5月17日,《北京晨报》刊登一条新闻:辽宁、沈阳的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联合抵制采访沈阳海狮队的足协杯比赛。新闻中说,此事爆发的导火线是,海狮队的“老板”——沈阳华晨金客足球俱乐部日前拒绝和驱逐《辽沈晚报》记者入场采访。以《辽沈晚报》为核心的沈阳新闻媒体认为,华晨金客足球俱乐部把记者驱逐出场,原因是对《辽沈晚报》的批评报道不满:4月11日,海狮队主比赛中,该俱乐部负责人指使球迷在看台上打出了“铲除文字汉奸郝某某钱某某”的巨幅标语,攻击曾经写过批评报道的《辽沈晚报》两名记者;4月29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旗下子媒《盐城晚报》在每周两期的"画说新闻"版推出"笑靥如花——走近福地盐城百岁老人系列报道",引起众多读者的热议和好评。百岁老人系列报道的成功实践给人启迪:摄影记者在践行"四力"中同样大有作为,图片报道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赢人气"。  相似文献   

5.
外国市长们学京剧2011年度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摄影奖银奖、2011年度"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外国市长们学京剧》图片好在外国市长们身着中国京剧服饰,与"洋脸谱"有了鲜明对比,一丝不苟地学京剧表演,体现了外国人对京剧的兴趣和博大精深,有了趣味性。一张图片的好与坏体现摄影记者判断新闻的能力,将新闻价值、情感力量、现场气氛展现在图片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读者对于经济新闻也倍感兴趣。《新民晚报》作为一张面向家庭的报纸,不但重视经济新闻,而且追求以平民的视角来进行深度报道,把晚报所讲究的通俗性、社会性,与经济新闻所要求的深刻性结合得较为完美。 新民晚报经济报道的深刻性,首先体现在对经济现象和事物的全面分析和解释上。新民晚报的经济新闻版设立了《市场新观察》、《采访札记》、《记者见闻》等一系列栏目,或运用背景材料,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或探析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或揭示事实的深层意义,提供相关知识,使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去年夏季,反季销售风刮遍上海滩。新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在采访中,往往透过一次性新闻,发现"二次新闻",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再度采访,深入报道,抓到水中的活鱼,写出新闻的味道,反之,新闻则如槁木或一杯温水。所以,《经济日报》总编辑庹震说:"没有味道的新闻是无读者的新闻,一旦新闻没有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用。"本文从社会新闻角度探求"二次性新闻"的特点及其发展,意在抛砖引玉,唤起新闻理论界对"二次性新闻"的重视和发掘。  相似文献   

9.
陈彩霞 《新闻战线》2015,(3):102-103
温州晚报强势打造言论栏目《今晚谭》,在稿件选用上,明确要关涉温州本地新闻元素,突出本地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些言论对温州晚报报道,特别是舆论监督报道,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在把报道引向深入的同时,也促成问题解决。在事件性新闻越来越难做到独家、各家媒体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切中时弊、见解独特的言论是媒体坚持个性和赢得读者的一块金字招牌。从2012年底开始,温州晚报强力推进言论品牌——《今晚谭》的建设,它立足本地,刊发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言论作品,赢得业界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图片具有客观纪实性特征和视觉形象直观的特殊功能。然而,多数摄影报道者把客观纪实等同于新闻摄影,使报纸上司空见惯的图片报道比比皆是,最终导致新闻图片质量不高。 新闻图片仅仅停留在客观纪实印证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在客观纪实的基础上具备揭示性与感染力,这是报纸提高竞争能力赢得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读者从报纸上“读”一幅新闻图片,是从图片的形象画面中领悟接受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新闻性和视觉信息。新闻图片揭示性深,感染力强,新闻价值高,读者就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反之,读者对那些图解印证事实、概念化、表面化的图片报道不感兴趣,其新闻图片就不能发挥视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12日,在由武汉晚报社发起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上,总品牌价值超600亿元的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与《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的老总们,纵论数字化背景下包括城市晚报在内的纸媒的创新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訚洪 《新闻窗》2009,(3):51-52
当前,平面媒体都在纷纷建立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运行模式,以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与竞争,报纸对于新闻图片的需求越来越强,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当读者打开报纸,往往被一版那鲜活灵动、赏心悦目、充满“动”感的大幅新闻图片所吸引,这些动态新闻图片因其真实、简洁、形象、生动、冲击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报人们的重视和读者的喜爱。对于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理应做到无论遇到各类采访题材,都能及时赶到现场,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生产上,《武汉晚报》推行"双品牌战略"和"项目负责制",最大限度激活新闻人的潜力与活力,让新闻产生立体效应.在办报机制上,《武汉晚报》摸索出一套"新闻、活动、广告、发行"四轮驱动的办报模式.四个"一"相加,不是简单等于"四",而是相互融合,再造一个报纸发展新引擎,给报纸发展注入强劲的马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越来越依赖视觉信息的今天,把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身临其境,就成了新闻报道的目标之一。为适应"读图时代"读者对图片新闻的需求,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所有平面媒体  相似文献   

16.
刘强 《东南传播》2015,(1):135-136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华社选送的长篇通讯报道《"三北"造林记》荣获通讯类特等奖。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重大主题中凸显人物形象、精巧叙事引发读者共鸣、一线采访挖掘精彩事实以及运用集成报道思路全方位呈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7.
《汴梁晚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型报道,理念新、思路活、内容全面,立足开封大地风云变迁,探寻历史,回忆峥嵘岁月;真情讲述,展现党员风采;搭设平台,市民唱响红歌;走进基层,感受巨大变化。采用专题系列报道、专版深度报道、专栏多样报道,以新闻采访、读者互动、系列评论、散文诗歌、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构筑多视角、立体化报道格局,热情讴歌党的伟大功勋,进一步激发读者爱党、爱祖国的热情,唱响了重大主题报道的红色旋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  相似文献   

18.
新京报,2012年2月9日A18版刊发了题为《女子铁链牵男子宣传"尊重女性"》的图片报道。图中一女子用3条铁链,驱赶着3名脖系铁链爬行的男子。图片说明文:"昨日,武汉光谷街头,正举行一场名为‘举起你道德的皮鞭’的行为艺术,现场有一位女子用铁链牵着在地上爬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纽约每日新闻报 将发行免费晚报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从9月12日起,美国《纽约每日新闻》将发行一份面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的免费晚报。 这份名叫《每日新闻快报》的免费报纸将于每个工作日下午4时至7时在主要的交通站点向过往行人发放。该报将以短消息为主,同时刊登大量图片和广告,读者看完整张报纸只需40分钟至1个小时──这正好是许多回家的人花在路上的时间。 60集电视新闻专 题片《守望家园》 采访者启程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由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和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共同策划的《守望家园──三北生…  相似文献   

20.
近读荣获“全国晚报新闻特写大赛”特等奖的《一次不寻常的接生》等一组特写,使我强烈感受到了《新民晚报》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能力确实不同凡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次不寻常的接生》是一组新闻性、时效性、趣味性具备,极宜于晚报读者口味的好稿,由它摘取此次大赛的特等奖桂冠是当之无愧的。它所以能获此殊荣,基础是新闻事实本身为珍闻,条件则是记者“抢”新闻的意识比较强,而在“抢”着采访、“抢”着写作的过程中,记者又善于挖掘,善于组织,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