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随之深入。但是,对于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少教师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偏差,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习作课上教师的命题虽然大多是话题作文,但很大程度上只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在”为什么而写”的问题上,学生仍然很难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作文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应试”而不是“应需”(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教师习惯在课堂上运用灌输式给学生单向信息传递写作知识概念 ,忽视探究作文教学多向思维训练过程 ,导致学生作文出现大话、假话、空话、套话 ,作文教学成效甚微。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指出 :“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 ,大都是注意指导学生怎么写 ,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究写作的源泉。实际上 ,写作过程至少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阶段 ,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 ,是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注意写什么 ,会导致一种八股式的文风 ,内容贫乏空洞 ,只是堆砌词藻。如同种花 ,只注意修剪花枝 ,不注意植根培土 ,花枝没有不枯…  相似文献   

3.
易华凤 《小学语文》2014,(6):8-10,7
从实践层面上看,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教不好作文”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教学中,教师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把握上还比较迷茫。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写作之源,倡导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已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如何优化生活化作文教学,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从思想和形式上淡化作文概念从思想上“淡化”,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模糊“作文”的概念,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像、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我有什么就说什么,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形式的限制,只是要求:观察要…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重要一环,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全面反映其阅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但当前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却普遍存在着一种学生“厌写”作文的误区。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他们“会写”、“乐写”、“勤写”的写作习惯。教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按照所谓的计划即一次次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硬写”,并达到一定数量,殊不知这种“按住牛头吃草”的被动式作文教育,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厌倦作文,而不会切实提高其作文水平的。而这正是当前作文教学的误区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以为当今作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作文的讲台上站着不会作文的老师。 教师须亲自作文,古今中外名师大家述之备矣。但当前多数情况是老师出个题,随学生写,最后老师评判。由于老师自己没有切身的体验,便难于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引导和指点,多是隔靴搔痒、纸上谈兵,如此求作文教学效率之高,难矣。   “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好作文,“老师的实践是根本,老师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根本”,“根本在乎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在这里,叶老反复强调“根本”,切中肯綮。“求木之长者,必固…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历来为语文教学之中的难点,在农村学校表现得更为突出。故此,农村学校应该以“农”字当头,优化作文教学。一、说写结合,以说促写。学生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叶圣陶先生所言,切中了作文教学中说与写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农村的作文教学中,要改变轻说重写的指导思想,摒弃口头作文是对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错误认识,要将说…  相似文献   

8.
(4)作文。作文方面是一个提法的改变。从现行大纲中隐去了“作文”的提法,低年级叫作“写话”,中高年级叫作“习作”。这个提法的改变,用意在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第二个变化是,淡化了文体,降低了要求。小学阶段的习作,在文体上没有十分强调写记叙文,写应用文,高年级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书信等。”在表达上,没有明确地提“有中心”的要求,条理上也降低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同样如此,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是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内容干瘪、面目可憎。看看学生的作文,大多或无病呻吟,或夸夸其谈,甚至假话、空话一大堆。究其原因,与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意识的导向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教师只注重学生习作是否亮丽、是否优美,因此偏重于指导学生“怎么写”,  相似文献   

10.
许多同学抱怨自己处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间,缺少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作文中难有新鲜“货色”。其实同学们的抱怨在某种程度上说大致也是实情。对此,老师常教的办法无非是努力挖掘出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等等。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作文难道就只能写自己的生活吗?如果你觉得老写自己厌倦了,也枯竭了,这时你不妨去写写别人,写写别人的生活。“别人”是无限的,想来你永远也不会枯竭;“别人”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想来你也永远不会厌倦。只是写别人的生活更讲究“怎么写”。这里选登的这篇短文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张淑妹 《考试周刊》2009,(26):90-90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义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爱写。  相似文献   

12.
中学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规定了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以及每次作文训练的定向目标、范围和要求。这种被动的作文教学,既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况且,单靠一个学期为数不多的几篇课堂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而靠老师强制性地逼着学生去写更是没有效果,也是没有意义的。本人认为,写作教学要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密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诗人何其芳说过:“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可见,生活是写作题材和素材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自然就有了思想和体验,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即做到了“有话可说”。但是,我们的写作不仅要做到“有话可说”,更要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必说”,让写作成为一种冲动、一种欲望,成为一种像吃饭、睡觉一样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素材,主动去写,达到不写不舒服,“一吐而后快”的思想境地。这种欲望和冲动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去发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方法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艺术。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但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仍是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做得很不够。从教学方式上看,“我叫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能力,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在活动作文教学模式中,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要求,让学生自然地写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作文就好写,容易写,成为学生们感到快乐的一件事。在学生的作文中,毛病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缺少…  相似文献   

14.
不少中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摇头,觉得作文难写,特别是没有材料可写。说起生活,又认为生活太平淡、太乏味,不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吗,不就是教室、饭堂、宿舍吗,多没劲。材料在哪里?没有材料。于是,作文时搜索枯肠,老材料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使用,作文也就写得干巴巴缺少活力,学生作文成为“无米之炊”。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材料?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找到生活中的“米”?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其他学科及日后的工作、生活极为重要。但是,“难教、怕教”,“难写、怕写”,又是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的感触。小学生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有兴趣写,更没有信心写好。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没有读者意识,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写不好有多种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平时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家了.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是学生的生活太单调,没有什么可写造成的.其实学生生活中不乏有趣的事,他们之所以仍然写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没跟上.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是消化生活的胃.”教材描写的生活可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的描写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文本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由此可见,我们要开展以习作为轴心的阅读教学,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练笔,这既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读与写的要求的落实,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得出”,从而去逐渐“写得好”,我感到培养学生“生活感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培养学生自觉的实践“生活感受能力”。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创作,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创作”本领。因此,“生活是源泉”对作文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是学好作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尽管反复讲过要“热爱生活”、注意“观察”之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样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 ,怎样写是形式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但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主要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学生写作文没有内容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米”下锅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下锅 ,怎样煮出“饭”来。这就需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 ,指导他们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激发他们的作文愿望。对此 ,笔者进行了尝试 ,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 :着眼观察 ,感知内容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一、指导学生实际观察 ,获得第一手材料人的认识是从感知…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要自己改”。变教师包办批改为指导学生自改,是作文教学中教学思想的根本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发挥在传授写作知识的“讲”上,而应发挥在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写作知识,进行“写”和“改”的实践上。写作能力不仅包括“写”的能力,也包括“改”的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能写而不会改,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写”是改的基础,“改”是写的提高和完善,只教写而不教改的作文教学不是完善的作文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而且要教给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许多教师都潜心研究,探索出了种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也归结了一些学生写作文的教学策略。学生的作文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体验、脱离了观察,是没有任何意义和感情的作文,只是一潭死水。我的作文教学策略是:写生活作文,写先框架后发展再个性的作文。写体现课本写作特点的作文,写突出特色的作文。让学生有感情,让作文有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