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王玺玉,王凌云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问"风太盛。"四十分钟八十问",不但把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而且挤占了学生熟读精思的宝贵时问。可以这样说,忽略训练学生熟读精思,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一、关于熟读我国古今教育家、文学家都...  相似文献   

2.
要训练学生熟读精思肇东市教师进修校王玺玉肇东市师范附小王凌云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风太盛。“四十分钟八十问”,不但把完整的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而且挤占了学生熟读精思的宝贵时光。可以这样说,忽略训练学生熟读精思,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失误。一、关...  相似文献   

3.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读书方法论,是传统读书理论的集大成者。"熟读精思"是"朱子读书法"中的一条读书方法论,虽短小精悍但含义丰富且深刻,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语文的传统教学方式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关系着语文素养的发展。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研究"熟读精思"的深刻含义,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缘于此,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熟读精思的训练,在熟读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感染熏陶,在精思中了解文章表达方式、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完成课程目标。一、关于熟读我国古今教育家、文学家都很重视熟读。朱熹提出“熟读精思…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语文教学太急功近利,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并指导学生熟读和精思,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这一观点呢?我认为应包含这样两层含意:一是指教材的凭借作用,即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一篇篇优秀的范文,启发引导学生熟读精思,体会感悟,吸纳文章的精髓,并能学以致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重认知、轻情感,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表层认识,教学方法很多时候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先阐述了朱熹"熟读精思"的阅读方法;然后写了"熟读精思"这一阅读方法在当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应用,主要从研读重点语句,揣摩意蕴、抓住本质,读议结合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亚玲 《云南教育》2005,(19):40-4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占的比例很大,是教材的主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依据,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如何根据课程目标、教材特点来设计和突出精读课文的“精读点”,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究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达到落实识字、熟读精思、充分感悟、掌握方法、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而且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化知识为能力呢?我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诵读涵泳就是指反复诵读,熟读精思,潜心涵泳。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最具特色的读书和教育方法,历来倍受先人推崇。孔子对“诵诗”十分重视,建安曹丕、南朝刘勰、中唐韩愈,都对文章的声音节奏高度关注,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力倡熟读精思,将“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相似文献   

11.
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学生的文化自信源自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源自对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旺盛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中华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采取“引领学生围绕古诗词深思细品、精思熟读以及巧思妙讲”等有效策略,认同、积淀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此助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并提升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是引领者,摆正师生关系是教好语文的第一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收获必须从读中来,从熟读精思中悟出来,这才是学生学语文的真谛。教师的教就是让学生悟出这一真谛,使他们逐步迈进语文的殿堂,感受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灯光》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新增的讲读课文。教学时,从说人手,然后熟读精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领悟,必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熟读精思”是古代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如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尽量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师的提问、讲解要少而精,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人。我在教学《草船惜箭》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6.
马金焕 《考试周刊》2014,(35):40-4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还能为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然而长久以来,阅读在农村中学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作者就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批注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出了“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把隐性的思维显性化,真正做到对阅读内容的熟读精思,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层递式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真正学会批注,学会思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熟读精思理自知。这说明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读”很重要。如果让熟读精思成为学生课堂的基本活动,并融合语言文字训练,就能切实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我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加强预习指导激发学生兴趣预习,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在预习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让学生明确本课目标,产生很强的求知需要。我紧扣教材,  相似文献   

19.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诵读法的内涵和特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阐明了诵读的重要价值。熟读而成诵,故曰诵读。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在古代曾被赋予熟读精思、口诵心惟的精髓,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教学环节,还是一种能力素养。今天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还要有所创新。最初诵读教学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只是从其帮助记忆、培养语感的功能出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