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的城垣     
刘鹏 《北京档案》2007,(9):54-55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四个封建王朝金、元、明、清,相继在这里建都.经过历代经营,留下丰富的古迹和文物.北京城分内城和外城.正阳门以北是内城,正阳门以南是外城.内城是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改建的.外城又称南城,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是四重城,由内到外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城墙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余年的建都史。说起老北京的城门,民间早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元代以来,为适应军事防御和政治经济的发展需求,北京经过历代皇朝不断修葺完善,逐步形成了"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四方围合,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根据史料寻迹,明代的"外城",指的是北起正阳  相似文献   

4.
巍巍北京古城墙,由内外城两个矩形组合而成.但令人不解的是,内城没有西北角. 有人说是自然原因,也有人说是为避免杀身之祸,去掉一角. 明代的北京城墙是在元大都土城的基础上不断修筑而成的,而且一直保留到解放之后.明代修建北京城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主要是内城的修筑,最后一个时期乃是扩建外城.洪武初年,明王朝为了防范北遁的元贵族卷土重来,便开始了对元大都城墙的改造工程."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这就是说在元大都北城墙的南面5里处,重新筑起了一道城墙.  相似文献   

5.
旧北京分外城内城,周围都有城墙,内城里还有一座皇城(紫禁城,现在的故宫),共有20座城门,计外城7个,内城9个,皇城4个。著名的天安门就是建在皇城正面的城门。在清朝时,凡是走进内城去的车马都有严格的规定,不是随便哪个城门都可以进去的。  相似文献   

6.
李晴 《北京档案》2010,(9):48-49
明代北京城垣主要包括内城城垣和外城城垣两部分,内城城垣是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经过洪武、永乐、正统三个时期,缩北垣,拓南墙改建修缮而成的。而外城城垣的建设是在嘉靖一朝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在购房价格急剧攀升的背景下,租房价格也在不断刷新着纪录:从内城的皇城根到外城的城乡接合部,以二环到五环间的公路环线间隔为阶梯,房租价格整体呈"金字塔"式分布,众多无房的外来低收入人员,聚集租住在京城的外环地带,成为典型的城市"边缘群体"就是勉强在相对内环地带租房的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只能住在地下室里,过着"最底层"生活.  相似文献   

8.
百味前门     
前门最初兴起,得益于它便利的交通。明永乐年间,原来在积水潭的南北货物集散地转移到北京城东南方的大通桥下,商业中心也从积水潭、鼓楼转移到前门外。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将内城的汉民一律强制迁往外城,戏院、妓院和会馆也一律赶到外城,前门外  相似文献   

9.
赤嵌楼 在台南,是郑成功在明永历十五年(1661)收复台湾时最先攻克的城垒.最早为荷兰殖民占领者修筑,建于明永历四年(1650),又名普罗民遮,属于内城,与外城热兰遮相对峙.郑成功曾以此为承天府的办事所,兼作火药军器库.楼高10公尺半,四周长约141公尺,楼上无雉堞,南北两隅有嘹望亭.楼内有隧道与楼外相通,另有古井与地窖蓄备饮水粮食,如今古井隧道尚存.近旁有碑记、祠庙等文物.  相似文献   

10.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明廷对内城城楼进行大规模修建,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后改称朝阳门,含有“迎宾日出”之意。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