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学习化的时代,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决定着他的事业和个人发展。德鲁克说过,未来的赢家“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最快、学习能力最强的人”。纪思也说过:“他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所施加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活得更有价值、更幸福。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学习,"使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要求今后的教育必须以“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价值取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本领。“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授之以鱼,  相似文献   

3.
张明杰 《留学生》2014,(13):49-49
读书学习是一生的事,每个人都要终生学习。听完各位同志的发言,我首先一个感受就是,每个人确实都认真准备了,而且书也认认真真地看了,尽管看的地点不同,有在地铁看的,有在家看的,有在办公室看的,这也确实说明,我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这是特别重要的。一旦学习、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你自身需求的一部分,看书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的不仅仅是知识爆炸,更是知识换代,一个人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难满足人一生的就业需求,人们需要不断地摄取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一终身学习的基本内容贯穿自然人生命始终的一种学习行为,通俗地讲,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样的理念下,终身学习体系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我们进入了一个学习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修炼>第一部扉页上写着:"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就是生存,学习创造未来.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能力就是明天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泰哇 《青海教育》2010,(6):28-28
语文是一门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学科,不同时代与社会的语文有着不同的内容。所以,我们学习语文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教育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80年代以来,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因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必须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已成为一种“享受”和“消费”,更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孙国勋 《辅导员》2009,(20):10-12
学习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具有高效学习能力的人,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要想有效掌控你的学习时间,就必须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计划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习计划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下面我就说一说如何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  相似文献   

9.
学习化社会的提出源于当代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所谓“学习化社会”,是指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而成为公民对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断倡导“走向学习化社会、迎接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应限定在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固定在某一特定场所、只采用某一特定形式:主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形成学习化社会,能够为社会每个成员从出生到终老随时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机会;强调现行教育应当从以教育、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学生为中心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提速和职业转换的加快,使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一个人终身需要的,构建并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学习化”相对于“学校化”,是教育形态的一种超越与提升,是教育历史的一个必然进程与突破,具有极大的涵盖性和渗透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冲破“围城”拥抱生活和时代(社区化)。学习化的实质就是全体社会成员为了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自觉、自主地学习,而社会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和强化全体社会成员这种学习的需要和自觉,即整个社会的学习化程度和效果大大提升和强化。因此,学习化社会就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网络,而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将会在其中凸显而出。本文拟就此略作探讨。一、学…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每个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科学理论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师应以教育教学为本,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是教师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创建学习型机关,就是创新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机制,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业务文化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从而使机关建设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事务主义、疏于学习。有少数同志走不出“工学矛盾”的误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迎来送往等各类应酬上,整日里忙得不见人影并乐此不疲,不能养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二是浅尝辄止、骄傲自满。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家庭成为一个教育单位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家庭不但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最佳场所。只有把我们的家庭建设一所“家的学校”,成为学习型家庭,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因此。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提出创建学习型家庭,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既迎合时代的潮流,又符合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终身学习观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与终身学习相关的系统的新思想与重要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习近平终身学习观以终身学习内涵、终身学习内容与终身学习路径为主线,阐明终身学习是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并以其终身性与持续性、战略性与时代性等特性引领时代学习。强调应以思想引领性的科学理论、工作实务的科学知识和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要求坚定学习方向和终身学习理念,巧用方法与技巧,并在践行终身学习中持续提升,以学习成就未来。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处在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每个家庭的学习、生活方式,在产生日益明显而深刻的重大影响。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家庭社会的细胞,与时俱进搞好家庭教育,必须直面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7.
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跨越单纯学校教育的阶段,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使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成为每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时代发展及课程发展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陆丽辉 《山东教育》2005,(1):126-127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识字教学“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学习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书报、标语广告牌上,汉字随处可见。对孩子们而言,生活是学习语言、学习汉字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新西兰面积为26.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历史上新西兰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英国的许多风俗和生活方式如今还强烈地影响着其政府、司法体制、宗教、社会生活以及教育体制的发展。新西兰有悠久的成人教育的历史,教育也一直被看作是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正如曾任新西兰教育部长的彼得·弗雷泽所说的:“政府的目的,广泛地说,就是每个人不论其研究能力和水平如何,作为一个公民,有权免费享受其所最适合的并能发挥其全力的一种教育。”为了发展终身学习,新西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鼓励非传统学生参与继续教育非传…  相似文献   

20.
李娥 《宁夏教育》2003,(5):15-16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生学习问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新课程从顺应时代发展、从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且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它是保障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