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海竿垂钓,最令人懊恼的是坠子挂底,造成丢坠跑鱼。后来,我将连坠线换成细线,使铅坠变成“舍弃坠”。即遇上较大鱼后,若再发生挂底,就可拉断连坠线,舍弃铅坠,保住上钩之鱼不脱钩。  相似文献   

2.
李哲 《钓鱼》2004,(11):34-34
1、舍弃坠。舍弃从字面解释就是不要的意思。舍弃坠就是资深钓手在施钓碎石多,有障碍的自然水域,因挂底而保全钓组或竿不受到损伤而舍掉的铅坠。故名舍弃坠。  相似文献   

3.
湖泊、水库里,石头多的地方鱼也多,在这些地方垂钓,鱼爱上钩,鱼的个头也大,但也最容易挂钩。无论爆炸构还是串钩,挂底绝大多数都是铅坠被卡O解决爆炸约挂底可用两根线连接主线和爆炸钧,一根短一些,短的线拉力要小,用它穿过铅坠。这样铅坠值卡时.稍一用力,连接铅坠的线被拉断,另一条线仍然连*鱼钩,这样鱼和韵就可以被拉出水面,避免了丢钩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铅坠可以用水泥坠代替,一天丢掉十个八个水泥坠也无关紧要。解决串约挂底的办法更简单,只要用拉力小的线来连接钧和坠就可以了,一旦铅坠被卡,稍一用力就全线断钧…  相似文献   

4.
管察 《钓鱼》2005,(8):23-23
“悬坠”盛行是1990年代之后的事。在此之前的各级钓赛除了特殊鱼情有铅坠离底,如挂浮球钓草鱼,在黑鱼仔出现的水域礅钓黑鱼。以及上下提引,半水拖曳钓穿层鱼之外,钓鲫都是用底坠钓组,因此视底坠为传统。现代钓鱼技术的崛起在池塘普遍采用悬坠钓组,并由此引出了底坠与悬坠孰优孰劣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侯凤明 《钓鱼》2005,(11):38-38
在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用海竿垂钓,由于水下高低不平,石缝多,复杂水下情况,容易造成挂底,出现断线丢钩失坠跑鱼等现象。笔者在多年的野钓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改传统铅坠为石坠,不用对自然环境保护不利的铅、锡材料。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鱼 《垂钓》2014,(4):30-31
野钓中,水下环境比较复杂——石头堆、陡坎、网具、植物根茎或其他杂物较多,所以每位钓友都有过钓组挂底的经历。尤其是以抛竿作钓,抛投方向和远近距离不能控制得很准,加上钩子大、铅坠重,则更容易挂底,有时好不容易上鱼了却挂底了,真的很郁闷……  相似文献   

7.
铅坠。玉米钩组铅坠的理念在往常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它是主钩刺破鱼嘴的被动力来源(主动力来自鱼自己),因此它形状独特,呈倒角长方扁形。它偏重、吸底、大水阻,十字通心,纵向通心穿水线,横向通心为滑动孔,穿滑动脑线。  相似文献   

8.
海竿远投炸弹钩原组装法是主线穿空心坠后打死结环,在环上挂炸弹钩。在实践中我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在抛投中铅坠和炸弹飞进时相互干扰,落水后炸弹钩和坠缠绕在一起,妨碍鱼吃钩后竿线的灵敏度;二是遇到有淤泥的水底,铅坠把炸弹钩拉到泥里,鱼难吃到饵钩。两者对钓获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谷晓林 《垂钓》2005,5(8):22-23
在实际的垂钓过程中,除了调整浮标、更换钓组、调整饵料的比重状态等以适应鱼情之外,“跑铅”底钓也是一种应对之法。我所接触过的“跑铅”有四种形式:“大跑铅”、“底坠跑线”、“小跑铅”与“活铅”。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四种形式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钓淤泥底 到鱼塘域野外垂钓,常常遇上钓点是淤泥底,竿抛下后钩会被淤泥浸没。显然,鱼看不到解也就无法咬钩。遇到这种情况,可将铅坠从钩上移到构下,采取底坠垂钓。即在拴钩的渔线下端再留出1~2厘米线,在一厘米处安装铅坠,用底坠垂钓。坠沉在水下,钩却露在水中,鱼不咬钩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此外,尚可安装双立钩或双卧钩铅坠,效果也颇佳。 巧避小杂鱼 钓点遇上小杂鱼,尤其是小麦穗鱼,咬购十分疯狂,入水的饵一会儿便被蚕食干净,着实令垂钓者头痛。为了避免小杂鱼闹钩打搅,以下几点不妨一试:改蚯蚓饵为面食饵,或钩柄穿…  相似文献   

11.
一、鱼儿吞钩时各种类型铅坠的动态 鱼儿吞钩利用水的负压力使钩移向嘴内,即钩要向鱼身方向移动。众所周知:鱼儿觅食的姿态是低头翘尾或平身姿态,很少是尾朝天头触地的竖直姿态。所以水的负压力都应有水平分向力。而悬坠底钓法的铅坠在钩的上方。水的这个负压力只需通过脑线拉扯铅坠。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拉动铅坠?完全取决于水对铅  相似文献   

12.
王悦忠 《钓鱼》2004,(4):40-40
串钩,又称排钩,是将5厘米左右子线的4—5只6-7号钓钩横向等距离捆牢,再系在主线上,线端拎挂连接器。便于连接抛竿主线.另一端穿上较重的椭圆形扁铅坠或填满诱饵的诱鱼筒,利于往远水水域抛掷。  相似文献   

13.
蔡立年 《垂钓》2007,7(2):45-45
“跑铅”一词还是我学会悬坠钓以后才知道的,顾名思义就是跑动的铅,也就是说在垂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天气、水流的影响,在铅坠完全着底钓钝的情况下,将空心铅坠上方的太空豆,向上调整出一定的距离,使鱼儿吞食饵料后拖动鱼钩的信号不被铅坠的重量影响,进而迅速地传递到浮标,让垂钓者不失时机地提竿起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渔典     
之晔 《钓鱼》2006,(9):28-28
跑铅钓法“台钓”把落在水底的铅坠提起来了,成了悬坠,可是人们很快发现,在浮标的上浮力平衡了坠钩重量之后,诸如走水、鱼口乱、闹小鱼等等都与坠离底后浮标反映鱼讯的夸张有关,于是有人想到坠钩落底,想到子线卧底可以抗拒流水,可以咬死钩。可是两端分系子线和母线的固定式铅坠  相似文献   

15.
石头坠     
顾景龙 《垂钓》2005,5(4):9-9
我喜欢野钓,所以对串钩情有独钟。但在钓鱼的过程中,挂坠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遇到地形比较复杂的钓区,不仅挂坠,恐怕连钩组也无法幸免于难,这是常年困扰我的一个难题。后来我在实践中发现,失去钩组的主要原因不是挂钩而是挂坠。一个稍大一点的铅坠在渔具店要卖一元钱左右,有人为了经济.就使用废弃的螺丝母代替铅坠,但无论铅坠还是螺丝母,在地域复杂的钓点都无法解决挂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江河湖泊包括近海河口中,生长着大量的底栖性鱼类,也就是通常生活觅食基本是在水底的各种鱼类,比如肌地虎、鲫鱼、鲤鱼、青鱼、黄颡鱼、虾虎鱼(又称海鲇鱼、大头鱼、扔吧头鱼)、鲇鱼,等等。通常我们抛竿使用串钩钓组垂钓它们。串钩钓组都是单铅坠,也就是一个铅坠,铅坠在底,而且多为死坠,不滑动,钩子是在铅坠的上面。这样的钓组在缓坡中使用,垂钓效果还是可以的,因为串钩钓组落底时可以基本保证多数钩子触底和离底很近,这样有利于鱼类摄食;但在陡坡中使用,有时就很难保证所有的钩子全部触底了。因为坡陡,打进去的主线串钩钓组与地面夹角在45度角以上,导致除了离铅坠最近的钩子触底外,其他钩子很可能离底很高。  相似文献   

17.
郑巍 《钓鱼》2011,(4):24-25
悬坠钓组的子线长短是由钓法和鱼的泳层决定的。例如搓饵钓底,18~25厘米;搓饵钓行程,30~50厘米;拉饵打浮、钓一标深,6~12厘米。同样钓底,钓跑铅就比搓饵钓底短。  相似文献   

18.
在垂钓中,确实双钩垂钓优势明显,但不足之处是子线容易缠绕,用细铜丝做成“人”字坠挂双钩,影响了漂的灵敏度,上鱼后或经常使用很容易磨伤子线而断线跑鱼。在双钩垂钓的实践中,我用两个O形圈连接代替“人”字坠,效果很好(如图示),使用起来既不增加漂的浮力和不影响灵敏度(一钩沉底一钩悬空),又不会磨伤子线和缠绕,而且钓上较大的鱼O形圈还具有缓冲作用,一般不会断线跑鱼。  相似文献   

19.
一、拉流钓将能载4个人的小船(多是借养殖海带用的工作船)摇到渔场(我们经常去的渔场有青岛湾、湛山湾、飞机湾),然后由橹手顶流摇橹控制船顺流而下的速度,其余3人坐在船的一边放下手线。底坠,钓线拴在坠上。钩把线长50厘米左右,用301号大钩。钧上挂一条15厘米左右长的六线鱼,或是活虾。挂钩时要注意不要将活鱼或活虾挂死,当手感到坠已触底后,迅速将手中的钓线提起50—60厘米。就这样在行船的过程中不断放下提起,当突然感到手里的线力量加重则迅速刹钩提鱼,如果鱼不太大可直接将鱼提进船舱,如果鱼要线的劲很大,则要带力放线…  相似文献   

20.
任敏 《中国钓鱼》2004,(7):50-50
接到《中国钓鱼》2004年第四期,拜读到《悬坠钓法探索》一文,对所述:“脑线越细……鱼吸饵……瞬间传递至铅坠的加速度就越大越快,铅波动的幅度大且快,浮漂的动作当然明显、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