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世纪中期,我的学生时代,在下还没听说过什么环境污染、水质不好,更不知道“鱼类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等等之类的生物界辩证道理。孩提时我就开始学会用蚊帐杆、鹅毛漂和小手挖出的蚯蚓去钓鱼.  相似文献   

2.
自制风漂     
风漂可分漂杆、浮力泡两部分。漂杆用干竹板劈细后精心削成,插入的部分应和漂座大小相当。浮力泡用白色泡沫塑料削成。先根据所需浮力泡的大小将其削成柱状,用缝衣针沿中心线戳透,拔出后再插入漂杆。然后用刮胡刀片或其他利刃细心地切  相似文献   

3.
立漂,以其反应鱼汛灵敏清晰而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但是,立漂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被许多钓友所忽视。一支立漂,从下至上分为插杆、漂身、视标三个部分。由于制作工艺和选用材料的不同,每支漂或多或少都在视标上存在着一段显示盲区。这段盲区对反应鱼讯影响很大。买到一支漂后,如何判断这支漂的显示盲区有多大呢?首先在插杆上卷上一段铅皮后放入水中,适当增减铅皮,使浮漂的视标露出水面一半左右。当漂稳定后,轻提或下压浮漂几目可以发现,松手后浮漂不返回到原来露出水面的目数,而在另一目数处稳定下来。也就是说,与铅皮…  相似文献   

4.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5.
衣善新 《钓鱼》2009,(10):22-23
我在《再谈盲区》一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在上面的分析中,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大多没有考虑鱼钩的重量。实际上,在钓鱼活动中,鱼钩对漂尖的影响很明显。如果调目多于钓目,饵的化散和鱼吃饵抬头引起的漂尖反应是不同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钩的重力所引起。钓饵化散时,钩对漂尖仍有作用,漂尖上送少些。鱼吃饵上送时,钩在鱼嘴里,已不对漂尖发生作用,漂尖上送的距离要大些。”  相似文献   

6.
于中海 《钓鱼》2010,(10):40-41
在我们那个小圈子里,有两位钓友龚培朗、龚培发,钓技平平,却让我学会了一招,真是受益匪浅。 习学台钓时,我就知道调漂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无钩调漂、双钩带饵调漂、单钩带饵调漂……但我一直崇尚双钩空钩半水调漂。我认为这种调漂法简捷实用,调目和钓目结合后,充满玄妙和变数,足以应对多种鱼情水情了,何必再去学习其他的调漂法?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里,钓友们制作蜈蚣漂的材料,过去几乎清一色的都用鹅毛梗,大家以为鹅毛梗粒大、色白、浮力好。其实,用北京鸭毛梗替代鹅毛梗制作蜈蚣漂更好,因为北京鸭毛梗不仅大小、颜色、浮力等方面都不亚于鹅毛梗,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下水后紧缩、能牢牢卡在钓线上、使用期比鹅毛梗长的优点(这正好克服了鹅毛梗容易松动,使用期较短的不足之处)。 穿线时,缝衣针略大点也不要紧。穿后,即使出现上下自由滑动的现象,您也不用担心,因为放到水里一浸,它就紧贴在钓线上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招     
气门心作漂座为广大钓友所熟知,但我的做法可能与您又稍有不同。现把我的做法提供给大家借鉴。 我的做法是:先拿一根较细的缝衣针,纫上主线,然后把1.5厘米长的气门心,从内壁到外壁,再从外壁到内壁穿在主线上,一次穿三节。这样做的用途是:中间一节作漂座,上下两节可作水深标准,  相似文献   

9.
耿胜利 《钓鱼》2009,(20):22-23
“带钩调漂法”也叫空钩调漂法。其方法是钓组在半水中(至少离底)装上两枚空钩调漂。是以整个线组的重量,即线、太空豆、漂座、漂、铅皮座、铅皮、8字环、两枚鱼钩的重量全部被浮漂承载,剩余的目数为调目。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根据鱼情和饵重,适当调整钓目和调目。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有十多年垂钓史的钓鱼迷,近两年冬天钓鲫小有收获,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经验,与钓友们进行交流。 一、钩坠漂三者组合务求灵敏。我用的是伊势尼7号钩,保险丝做坠,5寸长的细羽毛漂,直径0.2毫米尼龙线。在钩线漂的组合上,由于漂细浮力小,所以坠就用得很轻。将漂调得露出水平两目时,鱼钩正好触到池底,我认为这是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实践的角度证明“归零点”的存在,我按1996年8月的《中国钓鱼》杂志上陈龙玉钓友介绍的方法,分别对手头的一支名昶4号和白雪公主2号漂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名昶4号漂的“归零点”出现在第9、lO、11目,而白雪公主2号漂出现在第l目。  相似文献   

12.
草鱼食性杂,喜欢在中上层水域觅食,偏爱素食。特别爱吃水草、青草、芦苇叶等。根据它的食性,我琢磨一种特殊的钓法,这种钓法和传统的底钓结合运用效果相当好。尤其在经常喂草塘内。此钓法采取立漂浮钓,因考虑底钓浮钓同时进行,我采用五粒鹅毛散漂上面加立漂。这样就解决了底钓浮钓交替时换钓线的麻烦。  相似文献   

13.
“台钓”在钓鲫中,钓组的灵敏度倍受钓友的关注。选用钓组后的调试中,笔者对漂的本身进行了分析,发现先校出它本身的“灵敏点”后,再结合调目垂钓,其效果甚为理想。 校漂的“灵敏点”:将选用的孔雀翎漂,加上铅皮调至平水后,减下铅皮,使漂目全部露出水面。这时将减下的铅皮按同等重量分成与漂目数量相等的小块。先加上一小块时看漂在水中下降的只有一目,再加上一小块应该又下降一目,依次慢慢加上去就出现了同重量的一小块铅皮,使漂下降的不是一目,而是一目半至  相似文献   

14.
刘定龙 《钓鱼》2008,(21):26-27
几年前,准备参加一个小型钓鱼比赛。时间紧张,晚上在室内大桶里调漂。第二天早上在赛场验漂时发现,无论怎么验都错了一目。我确信浮漂的浮力不会变化:漂身早已用温水和洗涤剂洗过,不可能是表面油脂和脏物的影响,铅坠也卷的很紧,不可能再对浮漂产生影响。是水的密度不同吗,还是别的原因?比赛当天晚上再次在宿舍里做调漂试验。  相似文献   

15.
李寒停 《钓鱼》2009,(7):20-21
山西钓友封居华: 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购得某品牌一套三支的高档浮漂(硬尾),到手的第三天正值我休息,于是急忙找个大棚坑去试漂。这个大棚里的主要鱼种是50克小鲫鱼和300—500克大鲫鱼。我嫌钓大鱼麻烦,决定钓小鱼。在套漂里抽出一支1号小漂,空钩半水调2.5目,搓小饵钓2目;拉饵钓3目。我来这个大棚钓个几次鱼,饵料的配方略知一二。在和好钓小鲫鱼的拉饵之后,等了约20分钟见拉饵已经什么漂啊?我很是郁闷……  相似文献   

16.
解读调漂     
干任何事都要讲目标,讲条件。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条件是行动的依据。调漂的目标和条件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现在看来,以灵敏与迟钝为目标,使问题复杂化;以漂尾中点为目标(如7目漂尾调3.5目或4目),又使问题简单化。那么,调漂的目标何在?“调”是为了“钓”,调漂的目标全在钓。钓分钓浮和钓底,  相似文献   

17.
刘自治 《钓鱼》2009,(3):30-31
综观各类钓鱼书刊杂志上,有关手竿钓鱼提竿时机的文章似乎不多,而且各文中所讲的提竿时机都是不外乎那么几种。除了拉黑漂这种台钓浮漂及七星散漂共同的提竿信号之外,还有一种是专门针对台钓漂的,即漂尾上升一或二目并停止不动时,也即钓二目时漂尾上升到露出三四目时即为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18.
衣善新 《垂钓》2002,2(9):66-67
钓组入水后,漂在空钩时露出水面的目数为调目;当钩上有饵时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就是钓目。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调四钓五,可这样的话不就是等于说1加1小于1的式子成立吗?那些能够“调四钓五”、“调四钓六”的调漂方法到底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调漂法为上好双饵后半水调一目。若是漂尾很粗的普通漂,则只露出半目至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目。照上述方法调好漂后,可以从一目钓到五六目,直到两根脑线都弯曲,钩饵完全不承受漂的浮力,甚至坠子都接触水底。当然,这种过于迟钝状态是对蚯蚓做饵而言。  相似文献   

20.
把要穿的泡沫漂选切好,根据泡沫孔的大小把自行车气门心剪成小圈,再找一细线备用。穿法是先把细线穿过泡沫漂,穿上气门心小圈后再穿回,穿上主线后拉双细线,使气门心小圈进人泡沫而后拉一头细线,将细线抽出。这样穿好的蜈蚣漂湿水前后松紧程度不变,软硬线一样,大家不妨试试。我的蜈蚣漂穿漂法@张晓平!银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