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2月13日,我去南定电信局交电话费,骑车来到南区农贸市场附近,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在路边卖鱼。4个大铁盆:一盆鲤鱼、一盆草鱼和鲶鱼、一盆大鲫、一盆小鲫,全是刚刚出水的活鲜鱼。一见这些鱼,我这个钓鱼迷就走不动了,自行车往路边一放,便和卖鱼人唠了起来。我说:“鱼这么小,你们怎么舍得捞出来卖呢?”卖鱼人说:“池塘眼看就要干涸了,再不捕捞就要涸死、冻死了。”  相似文献   

2.
同钓有缘     
去年夏末的一天,我到市场上买小米,准备用药酒浸泡后钓鱼打窝。我问老板两种小米哪种便宜,老板反问我是人吃还是喂鸡,我说钓鱼打窝,老板笑着说:“半小时前也有一老头来买小米,说是钓鱼用。鱼还吃小米?”我告诉他是加工后打窝诱鱼。老板健谈,又说:“刚才买米的老头跟我讲价,说找到一个钓鱼的好去处,鱼好钓,钓多了吃不了就拿去卖,每天卖鱼就能挣一二十元,要是米价便宜以后会常来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忙问那老头是哪里人,在什么地方钓的鱼。老板说:“哪里人不知道,钓鱼的地方好像在黄泥沟(排洪道名)附近。”  相似文献   

3.
居田 《垂钓》2002,2(4):6-7
钓鱼人想的是钓鱼的痛快和酣畅淋漓:而塘主想的却是养鱼不如卖鱼,卖鱼不如钓鱼,你不掏高价就别想伸竿。本应是亲家却成了冤家。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大鱼网”游戏的方法是:在场地上画一定范围做池塘,由三名学生做捕“鱼”人,其余人分散在池塘里做“鱼”。游戏开始,捕“鱼”人手拉手结成网捕“鱼”,被捕着的“鱼”,立即结在网上,参加捕“鱼”。直到剩最后三条“鱼”为止。这三条“鱼”就作为下次游戏的捕“鱼”人。 规则:1.“鱼”不能跑出池塘,否则算被捕着;2.“鱼网”不能脱开断开,如脱开须重新结好,否则捕着无效。 这个游戏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它存在着几方面的不足: 1.有一定的危险性:游戏中三个捕“鱼”人手拉手,高速奔跑,由…  相似文献   

5.
王啸 《钓鱼》2004,(3):51-51
钓鱼人没有不想钓到大鱼的,可是持手竿用悬坠钓法的人有时会“害怕”碰上大鱼,尤其是在售票鱼池休闲钓点的时候,鱼儿懒洋洋的吃口不好,用粗线、大钩、大漂钓就像扔在水缸中一样,漂儿一动也不动,用细线、小钩、小漂倒是能钓上几尾鱼来,可一但碰上大鱼就没办法了,断线跑鱼不说,弄不好再把价格昂贵的鱼漂“带”走,那可真是“欲哭无泪”了。虽然用失手绳可以缓解大鱼的“冲力”,但使用失手绳一是不方便,也没有持竿与鱼“搏斗”的那种“壮烈”。  相似文献   

6.
邵晓华 《钓鱼》2004,(10):41-41
外出钓鱼,总希望能钓到鱼满载而归,此乃情理之中,但钓不着鱼时又是怎样呢,有的人一旦吃了“汤圆”(一条未钓着),就会咬牙切齿地感叹:“拉他网才痛快”而我却把钓鱼的整个“过程”作为追求的目的,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享受,从不计较是否钓到鱼。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6日早我与张亚洲、李清民两位钓友去赶大集。途中见到一位中年男子站在路边大喊:卖鱼,便宜了!卖鱼人前面放着两只水桶,我出于好奇就把车贴了过去,其实不为买鱼,就是想看看什么鱼。贴近水桶,看到里面的鱼后我惊呆了:里面是清一色的3厘米左右长的小鲫鱼,有大半桶之多。这些银白色的小瓜子鲫在水桶里活蹦乱跳的,让我这个钓鱼  相似文献   

8.
有的渔友平时自由垂钓收获较大,经常是满载而归,但在钓鱼比赛时成绩却不理想,总难取到名次。为什么同样是钓鱼差别就那么大呢?我想关键的问题是:钓鱼比赛是“人等鱼”,自由垂钓是“人找鱼”,两种钓鱼的方式截然不同。钓鱼比赛规定抽签定位,无论位置好坏或有鱼无鱼,你只能在那里定点垂钓,等鱼上钩。而自由垂钓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哪里有鱼就到哪里去钓,到处搬家追踪鱼群,  相似文献   

9.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两个看似弱智的家伙的问答成了中国哲学史上流传千古的经典话题。 水中的鱼快乐吗?岸上观鱼的人快乐吗? 鱼困于水中,人不也囿于身外这个世界吗?没有谁能真正遗世独立,也就没有人能真正超脱“快乐还是不 快乐”的无聊问题。 还是鱼儿幸福,它们没有岸边人那些复杂的思想,不管水是冷是暖,只是不知疲倦地游呀游,游 到最后就真的游出了快乐。 像鱼一样一天到晚游泳的人呢?他快不快乐?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老城之中,大多都会有护城河。寒冬到来,垂钓养殖鱼塘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了,水中的养殖鱼由于畏寒已经基本不开口了,因此有的老板干脆清塘卖鱼。但护城河之中的野生鱼较为耐寒,此时在护城河之中垂钓,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诚实的人 一位顾客走近卖鱼人并说道:“请为我挑选3条最大的鲈鱼并扔给我。” “什么?扔给您?”  相似文献   

12.
王跃进 《钓鱼》2007,(6X):25-25
一般来讲,钓新鱼、钓小鱼钓组灵敏点好;钓猾鱼、钓大鱼应迟钝些。其实新鱼、小鱼因没有上当吃亏的经验,钓手在垂钓时只要把钓组弄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但猾鱼、大鱼久经沙场,九死一生,而谨慎多疑,所以在垂钓时钓手就应当在“鱼”身上多费点心思了,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总之是要减少疑惑,丧失警惕,让其“吃一堑”的记忆库里找不到能引起警觉的“存盘”,  相似文献   

13.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吃鱼     
钓鱼的人常说:“钓鱼的人不爱吃鱼”。这可能是鱼吃多了,产生了厌腻感,情在理中。但也有钓友这样反映:“平时钓的鱼太腥了,特别是人工饲养的淡水鱼,不但有腥味,而且还有一股很重的泥土味,别说吃,就是闻一下,也会倒胃口。”所以,很多钓友感慨:“如果鱼没有腥味和泥土味的话,那么爱吃鱼的人会更多。”  相似文献   

15.
悠然     
钓鱼肯定是件极悠然的事。正如那首描写钓鱼的神采飞扬的古诗:一蓑一笠一渔舟,一翁一梦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人独钓一江秋。巧的是最近读书,偏偏读到一篇名曰《悠哉悠哉》的小说。那小说写道:一个衣着寒伧的老渔夫正在海边闭目养神,一个服饰豪华的游客走了过来,给老人提了个“美丽的”建议:“多捕点鱼,然后用卖鱼的钱买一台发动机赚更多的钱,再买两条机动船,建一座冷库,开一座熏鱼厂,一座海鱼腌制厂……”渔夫问:“往后呢?”“再开一个鱼餐馆……”“往后呢?”“再驾驶着属于自己的直升机,在空中钓、闭目养神。”不料…  相似文献   

16.
富有的渔夫     
水边是个好地方,这里宁静如诗,是一个美好的梦幻世界。笔者读过一则名为《悠哉悠哉》的小说,其中写道:一个衣着寒酸的老渔夫正在海边闲目养神,一个衣着豪华的游客走了过来,给老人提了一个“美丽的”建议:“多捕点鱼,然后用卖鱼的钱买一台发动机赚更多的钱,再买两条机动船,建一个冷库,开一家薰鱼厂,一家海鱼腌制厂……”渔夫问:“往后呢?”“再开一个鱼餐馆……”“往后呢?”“再驾驶着属于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指挥捕鱼……”渔夫又问了一句:“再往后呢?”“再往后,就坐在海边闭目养神。”不料渔夫回答:“您瞧,我现在不是已经坐在这儿闭目…  相似文献   

17.
钓友     
俗话说:“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确实是这样。从初中开始,我和王慧民、卢鹏、郭都就不仅是同班同学,更是“铁钓友”,绝对行动一致。就拿作文考试来说,有一次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根本不用想,谁的题目也离不了“鱼”。毕竟咱钓鱼人一侃鱼就来劲儿。结果,卷子下来以后,郭都考得最好,只扣了两分。老师的批语是这样的:“全文结构完整,叙事清楚。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了,你用的是‘挪威’几号钩?我怎么去那个水库好几次都没钓着鱼?” 哈哈!原来语文老师也是咱“江湖”上的人!钓友@马冠男!石家庄  相似文献   

18.
牛渔逸事     
居田 《垂钓》2002,2(6):57-58
牛渔不是牛,也不是鱼。他只是一个人,鼻子上架个“二饼”,走路斯斯文文,说话也斯斯文文。牛渔的职业是爬格子,属于酸秀才之类,所以斯斯文文。但只要说起钓鱼,他那副斯文相就丢得一干二净了。  相似文献   

19.
张孚 《垂钓》2007,7(2):70-70
有一种海鱼很爱生气,只要被人钓上岸,它的肚子就气成了球状。因此,有些人习惯称这种鱼为“气鼓鱼”。有一次,钓友老三和夫人在海边垂钓,夫人钓到了一条气鼓鱼,惊讶地问:“瞧,它的肚子怎么这样大呀?”老三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哈奇怪的,它怀的是龙凤胎。”  相似文献   

20.
马建华 《钓鱼》2004,(21):22-23
本来比赛参加的就不多,但每次比赛还都会留下一些遗憾,如果同样的遗憾反复出现就说明这个人已经无药可救了,我就属于这种人但我还不想就此罢休,鱼还要继续钓,所以,这次威海钓协组织的钓友杯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我认真地进行了一下回顾,将它用文字记录下来,姑且起名叫“赛后感”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