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提问"在采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 《现代传播》2001,(6):129-131
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水平有时往往取决于“采访”,“采访”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提问”,因此,一个好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讲得如何,而在于如何让别人“说”得精彩,因此“提问”便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要想让别人“说”得好,记者就得“问”得好。怎样做好“提问”,“采访”和“提问”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提问”又涉及那些具体的概念与内容,便成为研究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不能不涉猎的问题。 一、“角色”与“提问” 如果说“提问”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角色”与“提问”的关系。一个“记者”在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外采出镜记者,笔者一直都认为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水平往往取决于采访时提问的能力,而提问的目的是让被采访人讲出精彩的、有深度的、揭示真相的内容。因此,一个好的出镜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形象如何、讲得如何,而在于怎样能让别人说得精彩,所以说提问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要想让报道有看头,就得让别人说得好,记者就必须先要问得好,在采访中控制住通向事情真相的话语引导权,  相似文献   

3.
在采访中,有一种提问方式较难把握,这就是激将法。激将法是一把利器,使用得好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不当则会使采访戛然而止。本文将对这一提问方法的使用做一些探讨。 采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互动过程,女记者法拉奇认为,“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对话生动,交锋激烈”。正因此,她在采访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往往直接尖锐,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激将法提问,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提出刺激性问题引起采访对象重视,并且让对方无法回避,非向你马上说清楚不可的提问方法”。换句话说,激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必要途径,记者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质量的优劣和新闻节目的成败。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新闻工作感悟,对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做一浅析。提问前精心准备,做到由“已知”求“未知”。提问时注重技巧,做到问得艺术,访得要点。双方沟通灵活多变,求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李景 《新闻世界》2012,(10):31-32
电视采访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电视采访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而新闻采访就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采访,出镜提问技巧的灵活采用直接关乎新闻报道有无“含金量”。可以说,出镜提问的方式五花八门,但要注意提问的技巧。笔者主要就是围绕出镜提问方式的技巧问题展开探讨。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多角度探讨,力求展示出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深度空间,进一步展示电视新闻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新闻知识》2001,(12):38-39
(接上期) [7]新闻采访的提问 提问可以说是新闻采访的核心,怎么强调它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新闻采访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精彩,电视采访尤其如此.对新闻采访提问的研究就可以出一本书.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问话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越来越重视采访对象同期声的运用,因为经典的同期声往往能够让观众耳目一新。其实经典的同期声之所以经典,它除了取决于采访对象的知识水平和真实生活体验之外,更多情况下还取决于电视记者在摄像镜头前,在录音话筒前的提问技巧,好的提问方式就是能够让再笨拙的嘴巴开口能讲,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一切新闻采访活动的基础,往往成为决定采访是否成功的关键。 采访中,记者要问得有水平的确不容易。老记者周孝庵在《访问》一文中指出:“访问不难,发问实难。”著名记者柯天也深有同感。他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一文中指出:“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也是新闻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而这所有的困难在担任采访提问任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道理很简单:广播、报纸等传媒中,记者若提问不当,尚能加以隐藏。而电视节目主持人提问的表现让观众一览无余。鉴于电视的“放大功能”,还会对提问时“精彩”或“拙劣”加以夸张,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提问敏感起来,并自觉地将提问水平纳入衡量主持人整体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采访的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新鲜感,因此采访时的提问显得至关重要,实际上它是一门艺术。笔者将对电视新闻采访中提问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访过程中“问”是一门学问。那么怎样问才能使采访达到预期效果呢?根据我的体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化整为零,破题细问。当你回答别人提问时,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别人提的问题越小、越具体,你就越容易回答。采访也是如此,提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笼统。一些初学采访的同志所以“碰壁”。原因之一就是提问题太笼统,爱提那种“大而空”的问题,结果使采访对象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谈起。如何避免这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打交道离不开提问。一个好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提问者。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政治水平、社会阅历经验、学识、机智、口才等融会在提问中,让采访对象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记者才能顺利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一个高明的提问者,要讲究提问的方式,也就是提问的艺术性。首先要避开在提问中的误区。记者采访时提问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记者的问题太简单机械,一问一答像审问,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出现冷场的情况。二是当采访对象谈了情况后,记者由于准备不足,提不出新的问题,只好草…  相似文献   

12.
刘以农  尹抒 《新闻窗》2009,(5):41-42
新闻业内流行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充分说明采访对于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性。而采访主要又是依靠提问来完成的。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的提问如同一名高明的心理按摩师,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把自己的政治水平、社会阅历、学识口才、聪敏机智甚至是主见和理解等等,都融会贯通到提问之中,  相似文献   

13.
随机采访是新闻采访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记者采访提问的水平也最能反映其基本功和应变能力。本文以央视“你幸福吗”采访为例,分析随机采访提问的基本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因此,成功的采访取决于掌握应用恰当、有效的提问技巧和风格。挖出采访的实质东西是提问的目的。美国《密尔沃基杂志》的记者罗伯特·韦尔斯说:"事  相似文献   

15.
论采访提问     
段娜 《记者摇篮》2004,(4):44-44
在采访活动中,被采访者是主体.采访者是客体。有人认为采访成功与否.主要在于采访对象这个主体谈得是否深刻。可是,如果没有采访者这个客体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提问作引导,又怎能得到精彩、深刻的回答呢?一个优秀的采访者从来不忽视提问。那么,如何采访提问呢?  相似文献   

16.
任玲 《视听纵横》2006,(6):114-115
在谈到采访和写作的关系时,有经验的记者认为,七分采,三分写,或者八分采,二分写,因为没有采访,哪来的“原料”,没有“原料”,又何以“加工”,因此,采访是报道的基础。而任何采访又离不开提问,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这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记者而言的重要性。提问犹如采访的敲门砖,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使对方开口。如果把采访对象心中之所想比喻成一个矿藏,那么提问就是挖掘的铲子。如果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  相似文献   

17.
郭海鹰 《青年记者》2010,(14):61-62
提问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绝不仅仅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要掌握必要的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必要的提问艺术,会使采访别开生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电视节目的采访中,记者提问的对象大都是农民,因此,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要求更加突出。著名记者邵飘萍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对农民的采访提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  相似文献   

19.
徐琼 《新闻与写作》2006,(11):38-39
在那些举世瞩目的采访活动中。法拉奇思维敏捷、文辞犀利,尤其擅长“海盗式”的提问,为后人留下了堪称典范的采访提问艺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成功的采访,提问的方式不但要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提问,问得巧妙。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深挖内涵,升华主题。 在采访中,有时因为提问得当,被采访者能把记者想了解的情况说到、说透,反之,则叫被采访者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明提问是有技巧的,而不是信口开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