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邹飞 《小学生》2012,(9):51-51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动手操作,一方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密切配合,把外部系列活动转化为内部言语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他们在视觉、触觉、运动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正以活跃的内部言语体验情境,展开思维。他们在操作时必须也必然地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分析、如何剪拼、如何折叠……而操作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又及时推动他们或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或进行归纳、类比、猜想,进而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激发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大多数幼儿喜欢的活动。因为他们在执笔涂涂画画的过程中,就好象在进行着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从中获得一种满足的快感。绘画活动是手、眼、脑三者合一的活动,把所想所见画下来,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美的冲动,通过绘画活动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思维的形成。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体验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形成自己独特体验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樊金伟 《成才之路》2011,(10):21-21
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活动,并与学生的口的活动、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整体活动,  相似文献   

5.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动手操作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心灵手巧。人在动手操作时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的动作又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着,促进和作用着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听到教师在感慨:数学活动真不好组织,孩子们总是不感兴趣。其实,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下面我列举几例,供大家参考。一、利用操作材料教数学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这种沟通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学生是过程的中心人物,是认识的主体,知识要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学生成绩的优劣,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程度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念,不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教育与训练的结果。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萌芽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之门、智慧之门。美术活动是一种最易开展的创造性活动,容易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造型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美术作品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美术活动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与独创性;三、通过参与“快乐”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四、美术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整合。同时阐释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芳 《家教世界》2013,(4):18-19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的作用。在绘画活动中以兴趣为主导,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利用有趣的故事,运用丰富联想法,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学生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借助手的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在的思维活动。 一、在操作活动中明确操作的 目的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学习,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与反映其内部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在对自己的猜测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友香 《成才之路》2014,(27):78-78
正随着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巴甫洛夫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成长的黄金时期,小学数学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正向引导与辅助指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除了数学课堂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外,还需要定期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发育、思维发展的课内外活动,进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主动探索和发现,亲自动手去操作,这种手脑有效结合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是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尽量不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发展思维.(1)通过操作活动明算理,突破计算难点.(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抽象概念,突破概念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新《纲要》指出:“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是眼、脑、手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增强了幼儿双手的灵巧性,对发展幼儿实际操作能力有着实际意义。”幼儿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艺术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人活着要有自己的价值:有价值就要表达于公众面前,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他人的赞许。幼儿艺术教育就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艺术教育,使他们不仅会欣赏美,更会创造美,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实施创造的过程,是他们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新知识具有浓郁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认真仔细地分析问题,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思维活动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和直觉性的特点。思维活动的进行,要依赖动作、实物、图形、语言等为支柱。因此,要启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必须调动其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既是学习数学的手段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这里的反思指的是理论发展和解题思维过程的再现。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活动,是数学活动的动力,必须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他们学会反思,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这种勾通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学生是过程的中心人物,是认识的主体,知识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学生成绩的优劣,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程度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里的"活动"是指学生手、脑、口并用的学习活动;"体育课堂活动化"追求的境界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广泛性、多样性、创造性和系列性,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课堂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