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格言警句以其语言的精美雅致,内容的隽永睿智而独显其语言魅力。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常出现格言警句的仿写试题,既考查学生对语句的分析理解及领悟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借鉴模仿)及思维发散能力,很有测试及训练的价值。这类题型从形式和内容的要求上看主要有填空式仿写(含填词、填句)和续写及扩写式仿写。 填空式的仿写要求给出示的格言警句中留下的空格填上仿写的词或句子,有时对字数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对仿写的“形似”要求较严格。答好这类填空式的仿写,既要首先认真分析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如所用的表达方式、修…  相似文献   

2.
张亚凌 《幼儿教育》2001,(12):32-32
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小笃行,有段时间情绪很不好。写字时,写着写着就不耐烦了,铅笔一摔:“我不写了,我写不好。人家小朋友都得了‘100分加红旗’,还贴在墙上。”画画时,他更没有耐心了,常常将圆形画成三角形,不给小朋友画头发,不让小树长叶子,嘴里还自言自语:“我就要把画画坏,我又得不到‘100分加红旗’。”原来,老师给字写得好的或画画得好的小朋友打100分,还要加个红彩笔画的小红旗。为了鼓励孩子,老师还将这些作业贴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  相似文献   

3.
趣学量词     
小学低段的孩子,更需依靠生动鲜明的形象去认知和理解事物。为此,我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有趣地学习量词。我一边出示有关的实物,一边进行一些有趣的动作表演,使孩子们明确地感知量词所代表的物品。如,我让他们观看“顶帽子”表演。我故意戴着一顶小小的帽子,说:“哎呀,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要不要学会写日常需用的应用文?现在的小学生会不会写应用文? 我有心考查过一个语文成绩很好的四年级学生。他向我借一本《革命烈士诗抄》,我说:书,我有。可以借给你,但要写一张借条。孩子很利索地写了“×月×日革命烈士诗抄××”。这不是借条,这是借书登记簿上的填写项目。我问他学过写借条没有?他摇摇头。后来查阅教材,教材中确实  相似文献   

5.
目前 ,语文教学的倾向是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 ,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学课文与做作文毫无关系 ,其实语文课本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文章 ,通过分析引导 ,能使学生从中悟出写作的门径来。生活是写作之“源” ,这是常理 ,在这里我也不妨把语文课本比作写作之“流” ,利用课本这个“流”来引导学生写作 ,能使学生思维畅通 ,受益非浅。一 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给作文命题课本中的名言警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给人以启迪。首先 ,课文中许多名言警句其实也就是一个个明确的课题或论点。如写忧患意识就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七册《旗手的责任》属第三类课文。内容写“我”在长征路上担任全团旗手后,牢记旗手的责任,在战场上英勇保卫红旗,处处忠于职守。作者运用朴实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红军战士的高大形象。全文分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文章首先介绍“我”到团部当旗手,心情激动,决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让红旗倒下。开门见山,下笔点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册《少年闰土》一课,是从鲁迅小说《故乡》中节选的。它虽只截取了小说的一部份(“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但情节完整,形象鲜明。课文刻画了农民孩子闰土的生动形象,展现了这个孩子外在和内在的美,赞扬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通过回忆往事,写“我”同闰土交往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首段开头就展示了一幅“神异的图画”。这幅图画背景绚丽,气氛欢快。让主人公们出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8.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经常有家长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怎样学?”“作文怎样才能写好?”“我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作文书,可文章还是半页长,成绩仍是上不去。唉,真是愁死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诱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快乐,有效地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教师,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培养兴趣,迈向成功的起点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低年级的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如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在儿歌中识字……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如在教学“鸟”时,学生比较容易漏写一点,教师可出示一幅小鸟画,再让学生简单地画出小鸟的样子,此时,教师指出“鸟”上的一点就是小鸟的眼睛.这样,学生写“鸟”字时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常常和一群孩子混在一块玩。他的父亲为此忧心忡忡,但所有的告诫对小爱因斯坦来说都如同耳边风。他常这样回答父亲:“别的孩子都在玩,我为什么要学习?而且我不比他们差。”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已经上了中学的毕业生纷纷回到学校看我。他们津津有味地向我介绍小学同班小伙伴的情况。“老师,您知道吗?刘晓曦上学期考试全面挂红,我们语文老师说,他这样下去,无可救药了。”小快嘴李硕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他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刘晓曦现在根本不写作业。” “数学老师都拿他说事,让我们别向他学。”  相似文献   

14.
评比台小时候,我家的墙上挂着一张制作精致的“评比台”,上面写着我和妹妹的名字。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一格。谁哪天做了一件好事,如扫地、洗手帕、帮助幼儿园小朋友等,就给谁插上一面小红旗,周日“目标考核”,红旗  相似文献   

15.
我当时20岁,上衣胸袋里塞着一封暂任教师的聘书,忐忑不安,去到学校,要谒见校长。“你是谁?”秘书问道,“这个时候校长只接见教师。”“我就是新来的教师。”我说着,并向她出示聘书。秘书一边走一边抱怨,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校长走出来, 看到我就蹙眉。“教育部在搞什么鬼?”他大声说,“我要的是个硬汉,可以彻底制服那40个小祸害。而他们却派个孩子来给我。他们会把你弄得粉身碎骨的!”后来他觉得这样子说话可不是鼓励我的好办法,于是微笑一下,拍拍我的肩膀,用较温和的口气说:“你有20岁吗? 你看来只有16岁。聘书上写的真是但丁·阿利基利学校吗?”“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说,把聘书给他看。  相似文献   

16.
王月萍 《现代语文》2007,(3):100-100
语文评优课正在进行,执教的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无独有偶,几位开课教师不谋而合,都讲到课文第一、二两个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和“他对父亲的崇拜”主要表现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第三个小标题“他对独立的要求”主要表现一个男孩子,一个要求独立的男人的性格。我当时听了很是纳闷,文章题为“我们家的男子汉”,总共五个小标题,怎么倒有三个小标题主要表现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了呢?问执教老师,他们告诉我:教参上就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心里,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像一颗颗小石子,藏在我的心里,干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其中,有一个最让我烦恼。从我上小学起,大家都拿我跟别人比,有许多人认为,这不是很好吗?可我却为此十分苦恼。爸爸拿我和他小时候比,他越比越觉得我不如他,越比越觉得我不争气,越比越觉得我不懂事。他不是说:“小时候像你这么大,我就帮奶奶干活,等奶奶回来,我地也扫完了,饭也弄好了,就连桌子也擦干净了。你看看你自己。”要么就是说:“我小时候学习比你好多了,学习成绩也是前10名,甚至第一名。”但是他却不知道他说的这些话让我有多么伤心。妈妈更有一套。她老拿我和她同事家的孩子比。她总觉得我的成绩没有别人家孩子那么好。她每天总是不停地唠叨:“你看人家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某中学,人家学习那么好,你看看你,只要有人家的一半好,我就心满意足了。”有一次,她看我作业时又对我说:“你看人家某阿姨的孩子,字写得多好,你看看你,字写得还没有人家一半好,再不好好练,本子上可就全是良了。”妈妈唠叨个没完,可她却不知道,她说的每一个字,像一把尖刀,刺破了我的自尊与自信。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也许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是这同时也伤了孩...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沟通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最近我在整理网上电子邮件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两年前与一位学生家长的“电邮”沟通。那时候我们沟通内容涉及至的小主人公刚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妈妈工作特别繁忙,孩子住宿在学校,每周末回家,就是这样孩子的妈妈仍然不能保证每周来学校,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关孩子的情况。于是,我和这个学生的妈妈有了特殊的约定,每周通过电子信箱相互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位妈妈每次发来的邮件,都会在给我写信的同时,也给孩子写一封信。我还记得当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妈妈信中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我就把妈妈的来信读给他听,  相似文献   

19.
小板凳     
小板凳,你莫歪,让我爷爷坐下来,我帮爷爷捶捶背,爷爷说我好乖乖。提示这首歌谣,写得十分深情,把孩子纯洁无瑕、热爱老人的心灵,刻画得十分美好、动人,如春风拂面,温暖和煦。老年人经常腰酸背痛,孩子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爷爷捶背。爷爷舒服了,高兴了,夸他是好乖乖,这便是他最大的心愿。《小板凳》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提升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可以以此对孩子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另外,这首歌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肯定会受小读者的喜爱。小板凳@朱为先  相似文献   

20.
童言     
有一次,小莫扎特的父亲走进房间,看见这个金发蓬松、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五线纸上专注地写着什么。“孩子,你在写啥呀?”父亲随手拿起他写的东西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合乎规范。父亲故意同他开玩笑说:“孩子,你这个曲子不能演奏啊!”“我知道!”小莫扎特生气地表示,“哪个曲子在演奏前不需要练习和修改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