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氏联理     
1.我们来看这样一副对联: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对好弹琴。这不是普通的对联,而是一副姓氏联。姓氏联是楹联百花苑中一个品类。上副对联就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祝贺表兄牛稔文娶儿媳的贺联,正是一副姓氏联。纪晓岚还特别注明,此联用了君家典故。原来这一联暗嵌牛家喜婚之意,用了犀牛望月和对牛弹琴的典故,堪称妙联。  相似文献   

2.
家教妙联     
《中学文科》2000,(11):10-10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重视以联教子,为后人留下了一副副的家教妙联。  相似文献   

3.
妙联话家教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重视以联教子,为后人留下了一副副的家教妙联。它对今天的老师、家长们教育好下一代,也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4.
1993年"七一"前夕,四川省广安县城北协兴镇牌坊村邓小平同志旧居,新添了一副用优质松本板精刻的五百字长联.这副长联成稿于1989年11月,也就是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之时.现将联作者刘利先生的联稿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沈阳的太清宫、丹东凤凰山的斗母宫等地 ,均可见一副用道家特有的“符字”写成的构形奇特、诡谲神秘的类汉字联语。这实际上是一副通过自创的特殊“符字”字形来蕴道家“养生十四决”真谛于其中的汉语析字联语。本文从文化修辞学的角度 ,对这副奇异神秘的联语 ,逐字进行了理论上的破解  相似文献   

6.
趣赏书斋联     
古今文人雅士都对自己的书斋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常以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来吟咏自己的书斋,谓之“书斋联”。那一副副构思奇巧、风格迥异的书斋联,今人读之品之,颇感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对联,正读、倒读文句都通顺,意思都完整,这种对联称为回文联。例如桂林有一副风景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这就是一副回文联。又如,最近海南省海口市望海国际大酒店的征联也是回文联:  相似文献   

8.
酒联拾趣     
嵌名酒联:传说江南某地有家“东兴酒馆”,开业后酒客寥寥,生意冷落。如何把生意做活?店主请一举人,为其写了一副酒联。酒联道:“东不管西不管酒管(馆);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吧)。”把“东兴酒馆”嵌入酒联,引来不少人欣赏。劝人酒联:南宋临安(今杭州)太白楼酒店有副颇有教益的劝人酒联:“交不可滥,谨防良莠难辨;酒勿过醉,慎止乐极生悲。”谁个酒家不希望酒客多饮几杯?可太白楼酒家却劝诫酒客“酒勿过醉”。这酒联既富文采,又有教益,对酒店和酒客都有借鉴之处。呼应酒联:安徽宣城县原有一座太白楼,门上有一副怀念李白的酒联:“为何邀月问天,想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闻名世界的泸定桥,有一副桥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这副桥联是朱德亲笔题写的。联中的“帝国”,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它让人一读,便立即想到当年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出征万里的伟大壮举,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画面。  相似文献   

10.
对联,作为汉文字特有的游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骄傲。藉猴年之际,选录几副嵌猴妙联,以飨读者,共探联趣。有一副巧用四声象声词的谐音联,饶有风趣:二董卧床,西董翻身东董动;两猴爬树,前猴喘气后猴。此联出自清代文人宋文甫。一天他与几个学生在一家客店投宿,见店面招牌为“董”,于是撰此联。此联妙在将“董”、“猴”二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主谓词“董动”、“猴”(音hou)”和象声词“东董动”、“后猴”,以表达不同的动作和意思,此联谐音的妙用确实不多见。还有一副可称绝妙: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豫园的万花楼,悬挂着这样一副妙趣横生的叠字联:“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此联无字不双,每词重叠,构成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叠字联,描绘了一幅花红草绿、燕飞莺啼、雨细风柔、如诗如画的风景,读之琅琅上口,思之津津有味,令人顿生情景交融、心旷神怡之感。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读来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广泛的绕口联是:  相似文献   

13.
华辉 《教师博览》2005,(9):29-29
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读来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为广泛的绕口联是:  相似文献   

14.
杨桂栋 《老年教育》2007,(11):46-46
著名作家冰心家的堂联多而名贵,堪称堂联之家。在她的福州老家有一副堂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此联是冰心祖父的座右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闻名世界的泸定桥,有一副桥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这副桥联是朱德亲笔题写的.联中的"帝国",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它让人一读,便立即想到当年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出征万里的伟大壮举,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画面.  相似文献   

16.
<正>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用加减法制作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这种对联多含诙谐、戏谑、讽刺意味。1. 加字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珍爱墨宝之人揭走,最后只得撰一联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相似文献   

17.
趣联趣谈     
在华夏浩如烟海的趣联中,同偏旁部首联是妙趣横生的一种。此种趣联在许多“联话”中都有收录,最负盛名的,当首推广东虎门的一副楹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往往包含很多知识。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副以文学常识为内容的对仗工整的趣联。联曰: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撰写的对联犹如苑中之卉,多姿多彩。教学之余,我乐于此苑中流连。蜜蜂喜采卉,我乐集对联,身边常随一笔一本,或逛街串店,或读书阅报,或观景览胜,见有妙联,即悦而录之。1987年,欣闻徐州名胜戏马台修复告竣,便抽暇前往以一览为快。登上巍巍之台,见古朴典雅的殿堂亭阁上,出自名人之手的副副楹联,阳光之下熠熠生辉,顿时游兴倍增。于是,边赏景,边录联,不知不觉中,竟得联近二十副。抬头望日,已傍西山矣。乐陶陶而归,如获至宝。春秋几载,集联数本,置于案头。每当一天忙过,妻儿睡熟,便伏三尺书案,对一盏青灯,翻开集联小本,一副副品读起来。此时,如同在翻阅厚厚的历史稿本,  相似文献   

20.
宋朝哲学家朱熹曾写过一副自勉联 :事理通达 ,心气平和。此联表现出作者非常重视修炼自身的品德修养 ,努力使自己达到见多识广、通晓事理、心胸开阔、不骄不躁、静以修身的境界。明代南京兵部右侍郎杨继盛 ,因弹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 ,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受尽酷刑 ,但坚贞不屈 ,撰写了一副自勉联 :铁肩担道义 ,巧手著文章。此联表现了杨继盛为人高洁 ,雄心壮烈 ,读后令人肃然起敬。后来经李大钊同志改成“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抱负。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聊斋书室的案头上 ,写了这样一副自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