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摩擦会产生静电,这个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欧洲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在研究这个现象了。两千多年来,人们都认为摩擦之所以会产生静电,是因为在摩擦的过程中,材质相对比较软的物体上,原子的外围电子被摩擦拽离轨道,形成了比较自由的电子,这些电子会迁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就导致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个物体带正电。例如,玻璃棒与毛皮摩擦,玻璃棒会带上负电,毛皮会带上正电。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摩擦为什么能够带电? 我们用玻璃棒、火漆棒、硬橡胶棒、硫黄块或水晶等物体,和毛皮或呢绒摩擦过以後,这些摩擦和被摩擦的东西就都带上了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一般地讲,任何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都能起电。实际上所谓摩擦起电,更明确些说,应该叫做“接触起电”。这是因为只要两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就足以使它们带电,“摩擦”的作用不过使物体能有更好的接触而已。摩擦起电的原因是这样的: 任何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原子。每一个原子又是由若干带有负电的电子与带有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大  相似文献   

3.
遥控小飞机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就有这样的记载:“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古人在汉初也发现了琥珀在摩擦后出现的静电吸引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紧密的接触,由于摩擦时产生了热,从而使两物体间的电子转移,让物体带了电。利用这一现象,我们现在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静电小飞机吧。实验步骤:1、用剪刀把铝箔纸剪成一个小飞机;2、然后拿毛绒布用力摩擦一个塑料棒,使塑料棒带有电荷;3、然后把带有电荷的塑料柄靠近小飞机,小飞机将飞向塑料棒,与塑料棒接触后又飞开;4、…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电的现象之中,除去天空的电闪以外,电鱼的放电恐怕是人类所知道的电现象中最悠久的了。它的发现,甚至远在人类发见摩擦后带电的琥珀能吸引小物体这个现象之前。约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埃及的象形文字者已用鱼和雷电的符号来代表尼罗河中的电鳗。电鳗的放电也是人类所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绒毛、碎麦杆之类的轻小物体,他们把这种奇怪的现象称为"电",这恐怕是电的最早"定义".……  相似文献   

6.
    
大约2000年前,中国的一位哲学家王充发现,如果把一块琥珀在一块兽皮上或木头上摩擦,随时都能产生电。今天,科学家认为琥珀是带电的,当摩擦时,有时会出现火花,而且琥珀能吸引纸屑或其他轻小的物体。19世纪以前,关于电,除了上述现象外,没有人知道得更多了。现在,虽然仍有一些我们尚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会碰到許多初看起来好象是很奇怪的塑料带电現象。例如,在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干净的头发,头发常常随着梳子竪起,有时还会听到噼啪的声音,如果是在黑夜里,还会看到微弱的火星;用干净的手撫摩塑料床单,也全产生相同的現象;塑料鋼笔杆在衣服上摩擦以后,能吸引輕小的紙片等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現象呢?簡单地說,是因为两种不相同的物体彼此摩擦,而使它們带电(起电)的緣故。但是,物体带电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为什么两种不相同的物体經过摩擦之后就会  相似文献   

8.
假如要求你在不接触到物体本身的前提下去移动物体,你能做到吗?靠意念力吗?事实上,即使有意念力存在,具备这种超能力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只能想像:你用手指不断地去接近这个物体,很不幸,在没有接触到这个物体之前,你的手指毫无感觉,而物体也纹丝不动。一般物体尚且如此,假如这个物体是一颗微乎其微的粒子,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你也许会想:“只有上帝才有这个本事吧!”别担心,聪明的人类已经把自己的“上帝”制造出来了。一只神奇的无影手这个“上帝”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摩擦起电”的实验:摩擦一根玻璃棒…  相似文献   

9.
岩石摩擦滑动失稳机制受动水和断层泥影响显著。本文利用通用离散元软件UDEC(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开展了岩石滑动-保持-滑动试验,研究动水条件下岩石粗糙度、裂隙面摩擦角和不同厚度断层泥对岩石摩擦滑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剪切应力的峰值与裂隙粗糙度和裂隙面摩擦角成正相关关系。相同裂隙面粗糙度条件下,干燥裂隙面试样的摩擦强度降低程度高于湿润裂隙面试样,而摩擦强度愈合量则与之相反;未填充的试样的摩擦强度降低量与愈合量高于在裂隙面中填充断层泥的试样,且均随着断层泥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中"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两个实验的学习要求定位为"经历",这两个实验显然是必须做,而且要求现象明显有说服力,才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解释物体带电的机理,并在分析过程中完成"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这一学习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摩擦生电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但却不一定为我们所熟知。看看下面这几种摩擦生电现象,你听说过吗?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中介绍的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起电效果不佳,原因是玻璃棒和橡胶棒不易保住电荷,而且摩擦起电电压高,在高压之下,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电荷漏电较快。实验中,我发现用毛皮摩擦光盘做静电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量子物理学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发生于某一物体之上的事件,可能同时对其他物体也会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量子纠缠”。不管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多遥远,信号传递的速度都可以超越光速,瞬间到达。这种鬼魅一般的现象令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家都难以接受。但是现在,新的实验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多绳摩擦提升系统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平稳运行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由于多绳摩擦提升系统是借助于摩擦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来传动钢丝绳,在启动加速过程中受到启动力矩的冲击时,钢丝绳可能存在着滑动情况,对提升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影响[1]。因此,对矿井提升系统启动加速阶段的滑动机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永磁联轴器     
为了把一个轴的转动传给另一个轴,常常要利用所谓联轴器。一般是用摩擦联轴节或筒形联轴器来完成这个工作的。这两类联轴器都是依靠直接接触传动的。但如果两轴之间有一个间隙,或者隔有一个不动的物体时,怎样把转动由一个轴传给另一个轴呢?在国外,出现了一种带有永久磁铁——钡铁合金的联轴器,可以在两轴之间有隔板  相似文献   

16.
宁静 《金秋科苑》2009,(3):30-32
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塔勒斯在研究天然肱石的屈性时就发现,用丝绸、法兰绒摩擦过的琥珀也有类似于磁石——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塔勒斯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静电实验者。  相似文献   

17.
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塔勒斯在研究天然肱石的屈性时就发现,用丝绸、法兰绒摩擦过的琥珀也有类似于磁石——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塔勒斯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静电实验者。  相似文献   

18.
宇宙中的正、负电荷数量居然不一样多。电在世界上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候就学过,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些电来自于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质子带正电,而电子带负电。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是相互抵消的,所以一般物体整体上不显电性。但摩擦之后,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个物体,使得两者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相似文献   

19.
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受摩擦力的缘故。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就会保持这个速度运动下去。但实际上当表面绝对光滑时,由于物体和平面之间的分子距离非常近,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力的作用,进而使小球无法运动。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9,(4):38-38
对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滑动的大物体来说,摩擦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真正接触面积成正比。真正接触面积小于表观接触面积,因为表面是粗糙的,由大量较小的凸起(称之为“粗糙峰”)组成,两个物体之间实际上是通过这些凸起相互接触的。然而,纳米材料的情况一直不清楚,因为人们曾预测.可解释宏观效应的连续接触理论在纳米尺度上将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