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竞合”的新时期,媒体应把相关新闻资源用资本的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新时期报业集团要采取新闻资源差异化竞争策略和资源共享的合作策略,以取得共赢,推动我国传媒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往过多关于“传媒业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渲染,造成投资者的盲目乐观,使得对该行业的投资风险认识不足。 2001年号称“媒体投资年”。在媒体“泡沫”形成前,媒体在资本化过程中和资本化后的种种病症已经显露出来,开始考验投资方和传媒。中国传媒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风险也非常高,而且这种法律、法规风险、市场风险常常是难以察觉的隐性存在。说到底,在媒体与资本联姻的过程中,由于有关法规的不明确,资本方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资本和媒体接连出现短暂的“婚姻”,不能不说是“婚姻”起初就为最后的困境埋下了危机的种子。资本“半途而废”的例子要远远大于“善始善终”的。  相似文献   

3.
叶辉 《新闻记者》2005,(7):68-68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张建星的新著《传媒的运营时代》最近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在不同场合的30篇演讲、讲话稿,这些讲稿立足本土.放眼全国;立足纸质媒体,放眼整个传媒业发展,除了介绍作者“从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中国传媒发展的三个阶段”等在国内传媒界颇受肯定的观点之外.更是一本难得的实战手册、操作指南.详细解析了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媒体融资渠道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红 《当代传播》2004,(1):19-2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传媒业进入了高强度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媒体的规模化发展势必使媒体产生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媒体普遍缺乏资金,能否有效融通资金便成了影响传媒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媒体资金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从政府、资本市场、银行等方面积极拓展媒体融资渠道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07,(15):15-16
从全国报业市场来看,山东的传媒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体上表现较为平静,特别是在江苏、云南等地的媒体竞相大打价格战的前几年,山东传媒业就像静静的顿河,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各家媒体自给自足,一片平和的气氛。  相似文献   

6.
颜伟 《新闻实践》2002,(2):21-22
尽管去年我国报业广告经营的总体形势不错。但由于全球整体经济的疲软、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变化、广告政策的变动、户外媒体等广告媒体的分流趋势的不断加强、报业广告主要支柱之一的IT行业的衰退以及资本流入引发的更为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报业的广告经营形势不容乐观。报社要想在广告市场上保持自身的份额和优势地位,就必须树立“以客户为服务中心”的广告经营观,而广告  相似文献   

7.
王菲 《新闻世界》2014,(10):93-94
新媒体的出现是传媒业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给传统报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严峻考验。很多人对报业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报纸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必将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媒体。在这种现状之下,报业的未来在哪里,已经成为媒体从业人员及广大受众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8.
党报集团是中国报纸产业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力量,其生存与发展状况关乎报业乃至传媒业的格局和远景,资本运营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传播环境下媒体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随着传媒产业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传统媒体广告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广告异军突起,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传媒业广告市场的主导力量,报业广告特别是都市类报纸广告出现“断崖式”下滑,已经影响到一些媒体的持续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报业必须沉着应对,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走多元化经营之路,努力开辟报业经营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早进行“媒体融合”的是美国“媒体综合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立“坦帕新闻中心”,将“媒体融合”做到极致。开创我国传媒业“媒体融合”先河的是2003年成立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之后,成都、广州、重庆、辽宁等地新闻传媒集团相继成立,我国传媒业的跨媒体运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和佛山珠江传媒集团,以他们的生动实践和不凡业绩,为地市传媒走“融合”之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体现了中央强力推进媒体融合的决心。11月27日,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发起主办,大众报业集团承办的“加快媒体转型推动融合发展”--首届中国报业集团高层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趋势,交流报业集团发展经验,提振媒体从业者办报信心,推动我国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探索打造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的路径和措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全国21家主流报业集团和3家行业媒体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本刊对与会同志的发言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02.1.15~2002.2.8)一、本月视点 :国内资本市场传媒上市的现状分析近一两年来 ,我国传媒业作为一个兼具垄断性与朝阳性的独特行业 ,迅速成为继“网络热”以后新的投资热点 ,相关的投资活动也日趋升温。同时 ,众所周知 ,我们的新闻传媒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一直实施着严格的管理政策。因此 ,传媒业的投、融资政策 ,特别是关于媒体上市 ,也成为业界密切关注的敏感性话题。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 ,媒体的对外融资主要指媒体将自身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 ,以此为主体吸收外来资本或者公开上市筹集资金。一般来讲 ,公开上市具有较强的公众影响力 ,…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可以称作是南京媒体的“资本运作年”。一方面,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疯狂”投资南京媒体;另一方面,各家媒体也对巨额的业外资金抛出了“橄榄枝”。在电视领域,南京电视台体、生活、信息3个频道都已名花有主.其中信息频道被中外合资企业深圳金棕榈影视有限公司买断;在报业市场,先后有8家报刊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近2亿。  相似文献   

14.
颜伟 《新闻实践》2001,(10):12-14
跨区域扩张是在报业市场本身内在的驱动力量和我国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双重作用下,所凸显的我国现阶段报业竞争、发展的新趋势。报业集团通过资本的输出来加强舆论控制力,实现报业经济与新闻资源有效配置的战略 跨区域扩张是我国报业在经历了报业集团的组建、内部资源的充分整合之后,一些强势媒体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大的效益,而表现出来的“能量释放”过程、是报业市场的一种更加综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如今,敏锐的资本之眼已经把目光投向日渐升温的传媒产业,各种媒体争相申请上市,业外的上市公司也四处收购媒体以求实现主业转型。传媒业的资本化运作一时成为传媒界和金融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但是透过传媒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的传媒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早在2003年,中央两办联合发出通知,对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泛滥和改进党报党刊发行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这明确地告诉人们:报业也转入了市场经济。面对手扑面而来的市场经济“浪潮”,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地市报更是被抛到了“风口浪尖”上。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视角来观察与分析,当今地市报的生存空间主要受到了省级同质媒体、异质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以及区域外和国外媒体三方力量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当下,资本运营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传媒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资本运营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西江模式”作为开启省市党报资本运营新道路的运营模式,它的探索对中国传媒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观察“西江模式”的探索过程,分析它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笔者对该模式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加入WTO,随着国外传媒资本逐步进入先期开放的报刊发行等媒介产业,我国报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深刻的影响,报业竞争的强度必然普遍加大。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表现在宣传质量、媒体财力、商业模式、地域环境、发行渠道、广告能力、媒体类别和媒体形式等诸多方面,但是,决定媒体竞争力、影响力的因素,归根结底还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报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与同业以及新媒体竞争、读者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报业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传统报业和新媒体共存并不断融合,报业正积极开创报业主体业务与新兴业务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着眼未来的发展,融合是传统报业的发展之道,这种融合首先是报社的内容资源整合共享,再才是报业的纸媒体、互联网、手机报等各种子媒体业务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报纸、期刊是传统媒体,而网络、移动传播的“手机报”等等是新兴媒体。去年下半年以来,关于传统媒体在“严冬”中迅速消亡、新兴媒体迎来发展春天的论调充斥着整个传媒市场,传统媒体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新旧媒体”是否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程度?我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整合共荣共存,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传媒业内部竞争的基本格局。报业集团将会出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变革与创新,包括自身的变革,也包括融洽到新媒体中打造新一代传媒业,从而实现传统报业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