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三中全会 ,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保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 ,获得整体全面发展。一、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所谓以学生为本 ,就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 ,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 ,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去…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它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精神,还能为德育创造和谐、稳定的心理环境,因而其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本,一是以教师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是指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要禁锢…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德育工作者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德育工作只有依靠科学和谐的管理才能够顺利进行,德育工作的良好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的进步.把高校德育工作渗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中去,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如何顺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因此,在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实现大学生自我育德既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新的时代特征,立足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充分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德育工作实效性入手,提出了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五个方面的对策:以人为本,改革德育内容;科学客观,合理定位德育目标;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德育方法新措施;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对策的建议,旨在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润叶 《教师》2008,(10):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形势。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的多元化也使得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已成为了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就高校教师的育人作用和如何在德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高校德育的举措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创新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树立德育新观念。切实落实以行政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空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塑造能力;同时建立好德育的科学评估体系,努力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平民化“网络红人”现象引发广泛的关注与思考.从高校德育工作角度进行解读,凸显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坚持各方面协同配合.必须确实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不断提升德育在高校整体工作中的话语地位,所有教育者都必须承担起自身的育人职责.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新时期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我们要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工作新路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乐 《中国德育》2006,1(8):65-67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实效不高有很多原因。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德育工作的抓手,可以使德育工作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形成合力,使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高校德育在观念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指向明确、协调一致,从体制、机制上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3.
谢长勇  魏飚 《现代教育》2012,(Z2):76-78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要以全体教职员工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全员化主体,以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为学生德育工作整体周期,以内容形式多元化的方式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变迁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教育。高校学生德育体系的全员化、全程化和多元化,是德育工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与当前在校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相匹配的适应和调整。本文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近年来德育体系建设和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德育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践为取向的研究方法,它重在改进实践,促进实践者的自我反思,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将行动运用于高校德育工作,可以帮助高校德育工作者跨越理论和实践的鸿沟,进行自我理解,实现自我成长,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此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要以全体教职员工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全员化主体,以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为学生德育工作整体周期,以内容形式多元化的方式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变迁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教育。高校学生德育体系的全员化、全程化和多元化,是德育工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与当前在校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相匹配的适应和调整。本文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近年来德育体系建设和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德育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新时期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我们要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德育工作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以提高德育效果,完善学生的自我素质。“自修日记”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性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德育理解模糊化、德育主体失落化、德育途径简单化、德育研究和政策导向滞后等问题.切实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在新形势下,要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德育基础研究,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作为整个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使部分学生在道德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必须要重视高校“两课”教学,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往,发挥社会大环境和家庭教育作用.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珊明  罗匡  罗伏生 《文教资料》2009,(32):211-212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德育提出新的要求。将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大学生德育中,为大学生德育工作开辟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团体辅导促使教育者深入了解被教育者及其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被教育者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帮助被教育者发展良好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