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实验小学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植树620棵,已知五年级植树棵树的3/8等于六年级植树棵树的2/5,问五、六年级学生各植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2.
下列是两位教师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一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断:A教师的设计一、1.出示第一题:五年级一班分两组植树,第一组植了150棵,第二组植了180棵,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2.学生试做。二、1.出示第二题:五年级一班分两组植树,第一组18人共植树43棵,第二组22人共植树77棵,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第五册40页例1 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定向探索。一、确定目标,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复习题: 1.口算:①今年三年级学生植树420棵,四年级学生植树500棵,两个年级的学生共植树多少棵?②商店里有电视机91台,已卖出34台,还剩多少台?③一筐苹果重25公斤,3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公斤?  相似文献   

4.
怎样教“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文/吴慰兹一、复习旧知,引进新课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四题:(1)六甲班植树7棵,六乙班植树9棵,六甲班和六乙班植树棵数的比是()。(2)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份,乙数是()份?甲数占两数和的()()?乙数占两数...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植树问题的研究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理解和掌握在不同情况下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灵活...  相似文献   

6.
【问题】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共植树45棵,如果甲组多植2棵,乙组少植2棵,丙组植的棵数扩大到2倍,丁组植树减少一半,那么四个小组植的棵数正好相等,原来四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几个层次,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将植树问题的解法,归纳为:线段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要多1(P.117题1):圆形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也就是不必加1(P.122题4).回顾任教以来,虽教材多次改版,但"加1"法版复一版,一直沿用,继而,又伴生了"减1"法.众所周知,一些点拉紧了可成为线段等,封闭了可围成圆形等.同样长度的植树段,由于图形不同,植树棵数的确不相同吗?  相似文献   

9.
方便。例1 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三年级种150棵,四年级种的棵数比三年级种的2倍少30棵。两个年级一共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规律。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1.
植树问题是四年级学生由具体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在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情况里面,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既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以其中一种情况"两头都种"为例,学生在理解"棵数=段数+1"时,首先会依据示意图(如图1),观察出棵数比段数多1的现象。继续引导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多1这种现象时,学生可能从两个角度说明: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与能力: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过程性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  相似文献   

14.
怀远师范全校四百一十名师生员工,计划今春每人植树五至七棵,共植两千五百棵。教育学生把植树同培养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并把植树作为每个人爱校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正>"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有线段上植树和封闭图形植树两类问题,其中线段上植树通常包括下列三种情况,即两端都植;两端都不植;只在一端植,另一端不植。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和判断来解决"植树问题"。针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渗透对应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16.
何晶 《湖北教育》2024,(2):73-74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展开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做具体阐释。“植树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并总结“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相似文献   

17.
被乘数和乘数在求总数的乘法应用题里分别叫做每份数和份数。引导低年级学生快而准地找出“每份数”是解答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找“每份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乘法的意义找“每份数”。 例1 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每人种3棵,5人一共种了多少棵?  相似文献   

18.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路线植树,这条路线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研究间距、间隔数、植树棵数、总长度这四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植树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课改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将植树问题编人数学广角,该问题是四年级下册一个教学难点,目的是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笔者对植树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观式解题     
利用等式12345×8=98760解题:植树节那天,一某中学有师生几千人去郊外植树,每人植杉树四棵,总棵数是个四位数,每人又种松树五株,总株数是个五位数.已知组成以上两个总数的九个数码是从1至9请你告诉我,该中学共有多少人去植树?答案  由12345×8=98760,得12345×8÷10=9876,即12345÷5=9876÷4=2469,故知有2469人去植树。观式解题  相似文献   

20.
一、准备练习,分散难点。出示准备题“两个小朋友共同植树10棵,第一个小朋友每小时植3棵,第二个小朋友每小时植2棵,几小时可以植完?”学生回答出“2小时”后,教师追问:解这道题最关键的是先求什么?再结合线段图讲明思路与解法:每小时共植(3+2)棵。10棵里面有几个(3+2)棵呢?要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0÷(3+2)=2(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