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位美国老师给中国孩子上美术课,感到孩子们画技非常高,她以“快乐的节日”命题请孩子画,所有的孩子都画了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画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呢?顺着孩子的视线,她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教师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令她吃惊的是,孩子们竟然无从下笔。“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我国创新教育呼  相似文献   

2.
“老师,老师,快点,快点!我的画怎么了?”一声声急切的催促下,我加快步伐,迅速来到孩子身边,一手抚摸着她的头,一手接过孩子的鼠标,轻轻一点,说着:“没关系!别急!”话音未落,孩子已经破涕为笑了:“原来,还能将画错的地方恢复、还原啊!”这是我在电脑美术课上经常出现的状况。电脑美术给孩子们带来一次次发现和惊喜!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它表述孩子的思想、传递孩子的感情、体现孩子的心灵。孩子从小喜欢画画,低年级学生也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认识。他们常常在随意涂鸦过程中自画自说。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4.
绘画是幼儿感受世界、表达内心的一种手段,绘画学习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现世界,我们教会孩子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表达,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能力,实施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实施兴趣教育与能力教育、实施主题教育与游戏教育,都良好的促进幼儿素质发展,使幼儿整体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马斯洛曾说:“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心灵,面对老师给出的习作题,为何举笔维艰,行文枯涩?我认为主要是孩子们缺乏自觉的表达愿望、宽泛的表达资源及和谐的表达氛围。如何不失时机地过渡到书面表达,让孩子们写出文通字顺的习作呢?  相似文献   

6.
我家宝贝秀     
《父母必读》2011,(7):21-21
谁的尾巴?谁的头? 今天,我教孩子们画乌龟。孩子们画的小乌龟真是形态各异。“我的尾巴太长了!”一个孩子喊起来。其他孩子也喊起来:“我的尾巴也是!”“我的尾巴太小了!”“我的头不好看!”我使劲忍住笑,问了句:“你的尾巴?你的头?”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她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去郊游。孩子们满脸兴奋,我问:“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小草……小牛……小羊……”“那么就用你的小手把它们画出来吧!”孩子们趴在草地上用手中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幅幅杰作诞生了:红花、绿草、黄牛、白羊……看着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举起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就对他们说:“请在上面写上2004年3月20日。”就这样,她开始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那天,阳光明媚,著名主持人海若来到聋哑学校看望可爱的孩子们。每次来到这群孩子中间,海若的眼睛总是湿润润的,而这些懂事的孩子总是用手势告诉她:不要哭,不要哭。或许是孩子们还不会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孩子们还不懂得如何去劝慰人,他们只会用小手帕拭去海若眼角的泪痕。海若常记起那台文艺演出,是几年前残疾学校办的一个节目。一群聋哑孩子的舞蹈,他们用手势重复着他们的梦想:我要说话!我要读书!“我要说话!我要读书!”被这些孩子重复了无数次的肌体语言,对普通孩子可能算不了什么,而对聋哑孩子而言可能一辈子只是梦想!就是从那时候,我…  相似文献   

9.
美国某地一所幼稚园教师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校园绘一幅画。当看孩子们的“作品”时,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的画与众不同,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画中描摹的是学校的哪些建筑。老师冥思苦想,反复揣摹,忽然眼睛一亮:这个孩子画的是一幅鸟瞰图! 我国某小学,来了一位美国的女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三个月的美术教学。有一次她出了一个主题”快乐的节  相似文献   

10.
百变饭勺画     
许冬英 《幼儿教育》2011,(10):30-30
你知道饭勺除了用来盛饭还可以派什么用吗?除了可以敲敲打打当做乐器,它还可以成为孩子们绘画的工具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和孩子一起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他们一定会有很多创意。  相似文献   

11.
一生的功课     
课堂上,老师让孩子们看一张画,画面很简洁,一个小女孩带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几行稚拙的文字:"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小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子,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还有一行字,被一张纸条给盖住了。老师问孩子们:"同学们猜猜,下面盖住的那句话应该是什么呢?"一个女孩举手回答:"后来,露露学会了游泳,小鸭子学会了飞,她和它开心极了。"老师点点头:"很好!  相似文献   

12.
李政 《学前教育》2014,(3):26-27
一次,美术活动开始了,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白纸和水彩笔,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来画画吧!”“老师,画什么呀?”“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回答道。孩子们一脸茫然看着我,2分钟后,全班一半的孩子开始绘画,一半的孩子拿笔、玩纸、四出张望和走动。  相似文献   

13.
感谢那只手     
小董 《家教世界》2009,(6):43-43
琳达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班上的孩子大部分来自贫民区。感恩节快到了,一家报社向琳达约稿,希望她让孩子们画一些画,内容是孩子们想感谢的东西。琳达把这项作业布置了下去。孩子们很快交上了自己的作品,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琳达不觉大吃一惊:他画的是一  相似文献   

14.
关注孩子从心开始,用心灵指导引导孩子们阅读;从阅读开始,关心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导师与阅读兴趣的激发者。  相似文献   

15.
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大手。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养了火鸡。”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这个皮肤棕黑、又瘦又小、头发蜷曲的孩子面前,低头问他:“能告…  相似文献   

16.
吴正宪老师在中国小学数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她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用她对孩子的爱心和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他们。她的嘴边常挂上一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想:这句话的威力肯定很巨大。在教学中,我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是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天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的心灵也被净化了。“老师,您有孩子吗?”望着那些天真的笑脸,我微笑着很自豪地回答:“老师有好多孩子,你们都是我喜爱的孩子。”孩子们欢呼雀跃,一齐拥到我身边,亲着我的脸颊喊:“妈妈!妈妈!”那一刻,我的心都醉了。  相似文献   

18.
隐性"孤儿",也就是父母都健在,而产生的心灵孤儿。心灵孤儿就是由于父母监护缺位而忽视孩子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导致孩子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逐渐形成了"孤独心理"。花样随笔:隐性"孤儿"心灵沟通的最佳路径,有文就写,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可写、可画,诗歌、画画、随笔……让孩子们随心而为。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少年时代的阅读犹如一泓清泉,它会一直在心底慢慢流淌,幼稚的心灵在它的灌溉下渐渐萌芽、开花。当孩子们渐渐长大,到了乱花迷眼、世事纷扰之时,他们会情不白禁地回归心底那泓清泉。儿童文学是发自儿童性灵的文学,是为儿童创造的语言世界,所以儿童的心灵需要儿童文学的润泽!我们要为儿童找到幸福,找到乐趣,找到他们的心灵能够栖息的场所。我们推开儿童小说这扇窗,让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透进来,浸润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百变饭勺画     
你知道饭勺除了用来盛饭还可以派什么用吗?除了可以敲敲打打当做乐器,它还可以成为孩子们绘画的工具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和孩子一起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他们一定会有很多创意。爸爸妈妈可以变换饭勺的方向,激发孩子大胆想象:饭勺的形状像什么?为了观察方便,爸爸妈妈还可以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