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末,由于侯景之乱、西魏对益州的侵占以及江陵政权的灭亡,致使一大批南方士人被迫进入北方。生活在北方政权下的这些南方士人,在东魏(北齐)以颜之推为代表,在西魏(北周)以庾信等人为代表,不论是就他们所做的事情来说,还是就他们留下的作品而言,在他们的思想中都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史家意识。  相似文献   

2.
侯景之乱作为梁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影响深远。本文试分析梁武帝与侯景之乱的内在联系,认为侯景之乱的爆发虽是历史的偶然事件,但这一偶然事件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腐朽士族政治必然衰败,最终被北方消灭这一历史必然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3.
<正>侯景之乱是南朝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外著名学者都曾指出其重要意义。陈寅恪先生认为:“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历史上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见《金明馆丛稿初编》)日本川胜义雄指出,侯景之乱造成的南朝政治社会大变动,“不单超越了梁、陈王朝的嬗递,也可看成是涉及整个中世纪史的问题。”(见日本《东方学  相似文献   

4.
侯景之乱前的梁代文学主要是宫体文学。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前后的十年间,梁代作家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文学创作也一扫乱前宫体之习,作家视野从宫廷、台阁转向江山社稷和军国时事,作品风格从香艳绮靡转向苍凉沉郁和雄健悲壮。这一转变,与宫体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讨论宫体文学的可贵素材。梁末文学的反思特征,可看成是梁末文化转型的表征,而梁末文化的转型则可看作是唐代文化到来前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北四会之地的襄樊地区,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以来,对今襄樊地区在这一时期历史的研究硕果累累,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南北分裂对峙形势下当时军事、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论述。对这一时期这一地区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以及有关这一时期襄樊几度被北朝所占,特别是南北短暂统一时期以及侯景之乱后的历史研究比较缺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爆发于梁武帝统治后期的“侯景之乱”,是六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梁武帝腐朽政治发展酿成的苦果,梁武帝对侯素投梁处置的失策,激发了侯景的起兵反梁;而侯景利用梁境内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又攻陷了建康台城。“侯景之乱”不仅实际导致梁朝统治的垮台,而且对六朝后期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六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梁朝末年,侯景之乱和江陵政权的灭亡,导致了南方不少士人被迫进入北朝,从而在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之下各自有了一个梁末北迁士人群体。处在北朝政权下的这两个群体尽管分属不同政权,却都有着共同的难堪处境,因此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上的客观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行为和意识两方面: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意识和汉文化意识的认同,一方面则促进了南、北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因侯景之乱 ,萧梁政坛的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皇室和高级世族在中央权力系统中的比例明显下降 ,地方势力及其代表人物成为朝廷所倚重的力量。本文通过侯景乱前、江陵之变和陈霸先建国这三大事件 ,展现这一变化的步骤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晋的宗室仕进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晋王朝重用宗室 ,宗室或者任职中央 ,或者出镇方面 ,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发展。宗室成员虽然也要根据九品官人法出仕 ,即需中正品第 ,获得一定乡品后方才取得入仕资格 ,但他们主要通过吏部铨选直接入仕 ,入仕年龄相对较低 ,起家官品相对较高 ,起家官多为清显之官。宗室仕进制度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西晋王朝大力任用宗室及当时的政权结构、政治发展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西晋大封宗室诸王、允许推恩分封及选官制度中“二品系资”制度的制定客观上保证了宗室成员在仕进上享有特权 ,使得更多的宗室成员更易转变为国家官员 ,成为维持王朝统治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0.
拓跋遵是北魏开国军功集团的核心人物,在政权建立及巩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史记载,他于道武帝天赐四年以醉乱失礼的罪名被赐死。此案虽已尘封千年,然案情扑朔迷离,值得后世深究。实际上,拓跋遵之死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不仅是北魏早期政治斗争的缩影,也是当时宗室关系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11.
侯景之乱爆发后,侯景势力创造了惊人般的军事成就之后迅速衰亡。一盛一衰,虽然有宗王势力等外因在,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因素。本文即从侯景自身原因着手来探求侯景势力盛衰兴亡的内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集六朝之大成的文人庾信,他的很多作品流露出浓厚的自卑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侯景之乱、“望敌先奔”,入仕北朝、忠孝难全,壮志未酬、其心老矣,知己难觅、无以为报,悲剧性格等等。  相似文献   

13.
王僧辩是梁末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智勇兼备,是平定侯景之乱的主要功臣。在萧绎夺取帝位过程中,他立下汗马功劳,推动了江陵政权的建立。他镇守建康,与陈霸先共同抵御北齐的南侵,保障了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定。后因接纳萧渊明为帝,他被陈霸先所杀,引起世人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楚辞集注》历来存在理解上的两个误区:一是认同该书的编写表现了朱熹对当时现实斗争的积极态度,是对推行民族投降主义的主和派以及混杂在主战派阵营中的投机家的间接批判;二是认同朱熹定扬雄是屈原的罪人,将其《反离骚》作为反面教材对待。其实,《楚辞集注》是宗室与外戚斗争,道学与反道学斗争,宗室和道学遭到挫折的结果,而将扬雄作为趋奉外戚的投机家和变节者对待,是欠公允的。  相似文献   

15.
萧绎立国江陵具有再造梁祚的历史内涵。在称帝过程中,为取得优势,萧绎或消灭或逼逃了对他构成威胁的其他宗王,并向北齐寻求册封。此后,萧绎将其统治合法性建立在“大拯横流,克复宗社”上,即以敉平侯景之乱为其入继大统之由。萧绎江陵政权合法性的构建得益于歼殄侯景、重整文化秩序与北齐的封授一系列举措。萧绎藉迁都之议定都江陵的举动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政权合法性,尽管此举确有其正当性。需要注意的是,历经侯景之乱梁王朝对外整体已处于防守态势。平定萧纪后,来自西魏的军事压力陡然上升,虽然萧绎采取了“联齐制魏”的策略,但它实则依托于风险极大的政治投机,这一行为最终被西魏识破,进而导致政权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辨析了《梁书》《南史》《资治通鉴》等书关于侯景之乱的几条歧异史料,包括侯景是否善于骑射、侯景起兵时的军队数量、建康城被围后城外的梁朝援军数量等,认为侯景善于谋略,也善于骑射,侯景起兵时的军队在万人左右,建康城外的援军数量为二三十万。  相似文献   

17.
泉州赵氏宗室是南宋初年随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皇帝的重视、宗室中高级官员的关注以及宗学教授的认真工作,宗子得到了较好的文化教育。这在考进士、著书立作、藏书等方面得以体现。考察泉州赵氏宗室的文化教育,对进一步了解宋代朝廷对外居宗室的态度以及外居宗室的生活状况等将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萧绎其人 ,还是《金楼子》其书 ,其研究史都是寥落的 ,相对而言 ,关于萧绎的历史评价、萧绎焚毁文化典籍、萧绎文论及《金楼子》的创作时间诸问题 ,研究较多 ,而对《金楼子》中的志怪小说、萧绎人格、定都江陵及与此相关的侯景之乱都很少有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9.
禁军是北魏强力军事机关,它集天下之重兵,具有卫戍京师、征伐四方、参与枢机等职能。禁军的人员结构是其发挥功效的关键,拓跋宗室身为天潢贵胄,在禁卫武官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可以担任的职位上至殿中尚书、司卫监,中到小统、幢将,下至郎卫、内侍内行等,在北魏前期政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宗室供职禁军是北魏独有的政治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据此可管窥当时的宗室政策及统治形势。  相似文献   

20.
晋宋宗室官员考课是在当时王朝常规考黜制度规范下进行,并不存在专为宗室官员制定的特殊规定.两晋宗室官员考黜周期大致为6年,刘宋宗室官员的考黜周期则大致是3年左右,相较而言,短于刘宋早期的任官周期而略接近于孝武帝以后的任职周期.西晋皇权强大,刘宋皇权复振,且都推行重用宗亲的政策,故而西晋和刘宋的宗室官员在考课方面虽然遵守常规进行优劣评定、赏能罚否,但事实上能得到额外优待,有罪黜免时往往法外施恩,甚至免官后的起复也较庶姓为易,因此仕宦较为顺利,容易升迁要职,但也不无宽纵之弊.东晋皇权衰弱,宗室政策与高级门阀利益相抵触而难以施行,宗室官员的考课黜陟反较庶姓官员更为严格,多有贬谪,仕宦因此比较艰难,担任清官要职的机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