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固有特点,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童年,童年是历史的、社会文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建构。中国的童年研究需要系统了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的思想性质、话语立场、表达方式以及建构步骤,系统梳理50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先后出现的三种童年研究途径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方法,分析社会建构范式童年研究的贡献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推进童年研究以及童年社会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的最大特色与成就是:有力而有效地扭转了20世纪80-90年代"两头大、中间小"的困局,出现了"细分读者、多元共生"的良性态势;而真正拉动儿童文学图书出版杠杆的是童年文学,也即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幼年文学图书出版有两大明显变化:一是大多与幼儿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相结合:二是本土原创图画书已成为幼儿读物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待童年,而认为童年问题应当是当代社会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游戏。为了探寻多年后,记忆中不曾忘却的童年游戏是否有着何种特殊意义,本研究以童年游戏记忆为切入点,运用访谈法于D市N市共抽取40名20世纪60-90年代生人进行访谈,并总结提炼。研究发现:即便在时代变换下不可抵挡的发生了游戏群体消解、游戏条件商业化、游戏文化多元化的变迁,但由"自由自在"、"紧张刺激""忐忑不安"等情绪体验以及在"视觉""听觉""触觉"上的不同感受构成了60-90年代人对童年游戏"好玩"这一深刻而一致的印象,也是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记忆是连通过去和当下的桥梁,通过记忆的重现和审视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童年游戏的意义,更好的对待当下儿童的游戏。  相似文献   

5.
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创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发展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发展阶段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第三个发展阶段是90年代,第四个发展阶段是新世纪.在不同的时段,儿童文学都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征和审美追求.总体看来,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倾向有四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的风格,二是教育主义的创作倾向,三是童年情结和生命意识的体现,四是儿童本位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构建起融贯中西的新儿童文学文化坐标。通过分析陈丹燕创作的儿童小说,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产生的多元文化主题,关注透视儿童的心灵世界,形成中国独立的儿童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是作家的无意识,由他的自主情结所主宰,而创作的内容大都与其童年创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形象都是人类原型的表现,任何一种原型都有人类命运的碎片。原型的表现为儿童文学形象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的深度。儿童文学创作的本质是作家的白日梦,是儿童愿望的达成,而象征的方法就是造梦的方法,是儿童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6,(6):88-91
《新女性》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兴起之际产生的一部优秀电影,具有丰富的语义能指和阐释空间。重观电影,文本在以左翼视角控制影像叙述时,也将都市场景、女性主体和通俗叙事等商业话语植入故事中,呈现出左翼意识形态与商业话语的融合与碰撞。它挖掘现实生活精神并进而有效传递对时代"见识"的努力,为当下电影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集中到一点,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到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再列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潮流的发生,深受全球化语境中西方理论话语的影响。文章试图论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拉康的有关后现代文化心理理论、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以及西苏和依利格瑞的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十分重要、影响广泛的国际思潮,其诗学话语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美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学者才真正有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且呈现逐步深化的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特征,对建构中国当代文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儿童文学,由于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很多作品的幻想性不如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也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作品增多,但是由于受到当代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也还是存在想象力匮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因此,用想象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则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当代油画,对于暴力的表现已经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其自身的延展也已不可忽视.因此,不论它的来源与出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应促使我们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审视.今天,靠商业机制形成的"视觉文化磁场"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视觉文化"的形成,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转换,我们已进入了"读图时代".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经过数百年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谭旭东认为,儿童文学是文化的建构物,儿童文学也成为多元文化的镜子,儿童文学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研究必然要走向文化诗学。王泉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童诗创作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谢毓洁认为,近代媒介与中国近代儿童文化关系密切。我们编发这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周柳波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76-80,83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话语的产物,20世纪西方的中国想象在明暗之间摇摆。在此影响下,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香港和新加坡通过文学建构了20世纪后半叶的嬗变中国的形象:封闭愚昧、贫穷落后。前者浓墨重彩,后者温和理性,但均在意识形态化的否定中传达出强烈的亲善和认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少年乡土小说成为了儿童文学发展的重头戏,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少年乡土小说以主流话语的姿态雄踞于当时的儿童文学领域。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乡土小说面对城市文学的侵蚀,呈现衰败的迹象,但仍有许多作家如鱼在洋、曹文轩等等作了可贵的探索。尤其是他们从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那里吸取养分,对乡土小说题材的处理进行了创新和开拓。正基于此,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领域内,少年乡土小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略的显在。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非洲、南美洲等有色族裔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旨在批判欧美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功能;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有色族裔的文化解放运动中,主要批判了西方电影中模式化的"他者"形象;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全球化的后殖民批判浪潮中,主要揭露了西方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等。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内外的后殖民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外起步早、发展快、成果多,而国内则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个体发生成长的需要由成人提供给儿童的精神食粮,是一种由成人和儿童两个世界的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学门类.在互动的过程中,"童年"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视角与艺术对象使得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彰显了儿童文学的独特气质与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阅读》2007,(11):46-48
2001年12月1日晚,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因病逝世,享年83岁。20世纪50年代至今,林海音已出版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共43部。她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小说《城南旧事》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被改编成电影,后获数项国际大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童年的"消逝"与大众媒介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年的概念,既有生物学上的意义,也有文化学上的意义。作为文化概念的童年,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失。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当今的文化正处于从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正在对人们的生活尤其儿童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