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观念欠缺、政策欠缺、制度欠缺都需要地方政府加以解决。地方政府要促进高职校企合作提升层次,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监督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评估高职校企合作成果,并要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双方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障政策,推动校企合作良好环境的营造,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强交往。  相似文献   

2.
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能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那么,政校企合作中,三方具体扮演什么角色?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和运作机制截然不同,校企深层合作何以维系?充分地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探索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多方参与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及其促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校企有效合作的前提是和谐共赢,即正确处理校企双方的利益冲突,促进政府、企业、学校相互协调。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从利益驱动机制、政策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效应驱动机制入手,协调校企关系,强化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4.
合作办学会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但目前存在着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乏激励性以及高职院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与奖惩制度,地方政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校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内容,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之一。脱离了企业,学校就没有了教学改革之源;离开了企业,教学改革就成为无源之水,必须多渠道、多模式地加强校企合作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形成高职教育特色,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要立足于发展区域经济,着重于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职人才、创新进程中更要完善法规体系,让校企合作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特色形成的重心。为了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政策和财政的扶持;完善校企合作中的法律和法规;扩大校企合作办学的宣传力度;调动高职院校、企业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正确选择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模式;规范校企合作,合理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目前已广泛开展,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和扶持政策,但目前各地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各项鼓励和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其表现在具体配套政策少、对政府和企业要求少、地方政策少、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少。为了使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能真正建立,政府应制定出更加深入化、具体化、系统化、经济化和法制化的校企合作政策,将校企合作纳入法律的框架内,以从根本上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工程类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类高职校企合作,包含有工学交替模式、工学并行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定向培养模式、预就业模式等,制约的障碍在于观念、政策、运行机制等存在偏左.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加强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协调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孙晓冬 《考试周刊》2013,(26):162-163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现高职应用越南语专业校企合作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机制不主动,校企双方合作意识不强及专业本身局限性等都严重阻碍着校企合作深化。如果使得校企合作达到互惠共赢,持续发展并得到深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就应提高自身社会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能职责,提高自身的办学能力,把眼光放长远些。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路,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更是将校企合作提到了高职教育的战略性地位。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本文结合国内外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从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分析了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将校企合作同地方特色相互结合,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为地方建设服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其良性运转的纽带。校企合作实质上是高职院校和企业相互博弈,寻求“共赢”的过程。但是由于企业和学校直接利益的兼容性弱,特别是在高职层面上,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内驱力”。因此,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除政府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外,职业院校应主动寻找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点,培植“双赢”的合作基础,努力构建合作的共同利益平台。  相似文献   

12.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完善政府导向机制,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建立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企业优先选才制度和校企人才共享制度;强化行业协会监督协调服务机制,为校企双方搭建信息交流和人才共享平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机制,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政校企合作办学近几年在我国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推进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需要借力地方政府资源,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发挥高职院校在政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体和桥梁作用,不断创新政校企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在这项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学校、企业、政府等层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政府和学校层面的政策保证与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的路径选择,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管理,构建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平台等,使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最具特色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来源点”是由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性”所决定的;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实施和开展离不开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合作的纽带和链接是双方的共同利益,即双方需要找到的切合“利益点”;最终如何使校企合作走向持续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协同则需要学校、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共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和体制,并以这套体制和机制为“发展点”带动和引领整个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特色,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完成好“双高”建设的基础。当前虽然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高职院校积极推动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行业协会提升了指导效率、企业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但仍存在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监督机制较弱、高职教师队伍和学生培养均脱离企业需求、行业协会对校企合作的指导作用发挥有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应推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管理、推动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与企业定岗定薪相衔接、推动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相适应、推动多种资源配套与多元激励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总方针,产学合作将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立足点,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将着眼于校企双方的利益点,其“双赢”的合作领域和深度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层次,而专业建设集中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开发的多种功能,是校企合作的基本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构建还存在许多障碍,需要从政府发挥主导职能,出台相关法规政策;行业机构引领,协调校企合作多方关系和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三个方面来探讨构建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合作机制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在2006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无论是对学生、对学校还是对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校企合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层面。要对其进行完善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要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高职院校要引起广泛重视,企业要主动、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这样才能取得各方的共赢,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已成为明确的责任划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非常关键,既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给转型高校放权,退出市场资源配置,又要运用政策、评估等手段,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协调推动校企紧密合作,形成最佳的三重螺旋关系。在三重螺旋关系中,高校要找准定位,将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重点;企业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实习岗位与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合力,最终使三者共同获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