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波遥感技术,具有高精度地监测地表微小变形的能力,已经成为矿区地表沉陷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以陕西彬长矿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期SAR影像数据,应用D-InSAR技术方法开展地表沉陷监测实验,并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对矿区下沉等值线图进行简要分析。实验发现3种矿区工作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陷变形,其中沉降量最大值出现在亭南煤矿304工作面内,达到17.5 cm.结果表明:D-InSAR技术可以反映出矿区沉陷位置和下沉程度,展示出D-InSAR技术在黄土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面具有良好实用性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InSAR技术以其厘米至毫米级的精度获取地表变形在监测国内外地震的同震地表形变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2008年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实例为研究对象,研究InSAR技术在同震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面沉降是威胁京津冀城市群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结合GRACE、InSAR等遥感新技术,通过与水文地质学科的交叉研究,初步揭示了京津冀地下水消耗与区域地面沉降演化规律,为实现区域地面沉降综合调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遥感是当今一门综合性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遥感技术在煤矿区的应用主要包括矿区地表变形监测、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本文简要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方法、原理及其优越性,探讨了遥感技术在煤矿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监测地面沉降,避免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基于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介绍了PS-DInSAR技术的原理、特点,探讨了其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PS-DInSAR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PS-DInSAR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是行之有效地。  相似文献   

6.
正抬头望天,在距离地球700公里~800公里、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地方,雷达卫星正在执行区域地形监测任务。它们将拍摄到的地表图像,以数据信号的方式传回观测站,顺利完成了雷达干涉测量(以下称"InSAR")的第一道关卡。什么是InSAR?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胡俊给出了答案:"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界有很多技术,包  相似文献   

7.
孙冬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112+255-112,255
介绍了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监测中的物理基础,并分别通过水体遥感监测和土地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综述资源的遥感检测。应用遥感数据及其影像处理分析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快速、有效、直观、动态地进行大范围的资源监测,弥补了常规监测方法的不足,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超  张宗科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308-309,321
中日信息化合作项目“环境监测、水灾监测信息系统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湖北省计划委员会与日本日立制作所合作开展的项目。该项目是充分发挥中日双方的科技优势 ,针对湖北省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实际需求 ,共同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1 遥感应用研究所的技术基础(1)国土资源遥感。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展我国国土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研究一直是遥感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遥感应用研究所已基本建成全国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系统 ,并在试运行 ;首次建成我国土地利用数据库、水土流失数据库、生态环境背景数据库和陆地卫星TM…  相似文献   

9.
大气延迟是InSAR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来源,直接影响InSAR测量结果的精度。本文详细分析大气相位屏的来源及其对InSAR的影响,分类梳理了常用的大气延迟相位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处理方法,对各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进行分析总结,为在不同场景下应用InSAR技术时如何选择大气校正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理论基础,地表温度反演的算法,气象卫星在地表温度反演国内外研究现状,气象卫星地表温度反演的应用、存在问题;展望了气象卫星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区域及全球尺度地表参数和能量循环的研究中迫切需要大范围、高精度的观测数据。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已经具备在全球尺度上精确监测地球系统中诸多要素的能力。特别是星载微波遥感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且对多种地表要素特性十分敏感,已广泛应用在全球积雪、土壤水分与植被等地表要素的监测和定量反演之中。精确的微波机理模型是理解遥感观测、发展遥感反演算法以及提高数据同化系统中观测算子精度的基础和关键。近30年来,研究人员基于电磁辐射和散射理论及微波辐射传输方程,针对不同传感器参数特性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从单散射体、随机粗糙表面到积雪、植被等典型地物的微波散射、辐射机理模型,广泛应用于微波观测模拟和反演。文章对这一系列微波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和遥感建模及反演理论的深入发展,包括微波遥感在内的遥感手段将为地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要地回顾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历史发展情况,简单介绍了InSAR的干涉模式与干涉原理,最后概括地总结了InSAR在地形测量、地质灾害研究、极地监测等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麦永耀 《科教文汇》2007,(10S):213-214
简要地回顾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历史发展情况,简单介绍了InSAR的干涉模式与干涉原理,最后概括地总结了InSAR在地形测量、地质灾害研究、极地监测等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震、洪水、泥石流、地面沉降……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总是难免遇到灾难。我们或许无法避免灾难的到来,但是能够尽力将灾难引发的危害性降至最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兰恒星,立足创新,注重理论探索与应用相结合,在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过程模型研究上做出了许多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的成果.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和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遥感解译是地质环境检测最常用的技术之一,遥感解译能够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对大面积矿山环境的监测得到相关数据和结论,同时具有高度准确性。本文通过北方某市一矿山基地的环境监测为例,介绍遥感解译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水体波谱监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在论述地表水体的光谱特征基础上,阐述了水质波谱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水质波谱反演的方法;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典型的水质可遥感指标;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5)
伴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分辨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利用卫星遥感成像技术进行城市的动态监测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本文主要阐述遥感在城市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原理,以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水资源管理中,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占有重要地位。遥感技术可通过感测地表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反射特征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水资源信息。它具有感应监测范围非常广、时间分辨率较高、信息的获取速度极快以及数据内容更新的进度飞快等优势。因此,在目前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中,遥感技术就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水资源调查监测也可以采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通过获取水体的遥感影像,能够监测水体的面积、深度和水质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另外,遥感技术还可用于洪涝灾害的预警和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可以准确预测洪水范围和影响,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同时,湿地资源保护和湿地资源管理也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分析湿地的遥感影像,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科技风》2013,(17):276
现如今在对大气环境的监测中,其实施的监测方法主要以遥感FTIR技术为主,而遥感FTIR技术也以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组同时测定的优势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发挥着巨大的优势,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遥感FTIR技术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文章所要探讨的主旨就是对遥感FTIR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新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综述现代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地表和空间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如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卫星重力、绝对和超导重力、海洋重力、卫星测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等)在地学不同领域(如导航、定位、重力场、地震、冰川、地表水、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等方面)的科学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