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改变篮球玩法的人,一个为篮球改变自己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06,(19):17-17
被光阴改变了的媒体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看到《扬子晚报》改为早上出报的消息后,竟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这首曾经流行的老歌。正是,时光如流水,它不仅改变了一个人,还改变了一个媒体。《扬子晚报》在2004年9月22日改版,实行“一报两投”。时隔不到两年,2006年8月2  相似文献   

3.
她78岁了,马来西亚是她生活的全部世界。父亲17岁从福建下南洋到了这个土地,她见过英国人、日本人、巫统。他们一个一个来了,又一个一个走了,日子没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也没太多改变  相似文献   

4.
今天,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将给这个世纪带来新的经济和政治冲突,再一次改变国家的力量对比,改变企业的竞争格局,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就是以计算机和通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 而对这样一个时代,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在思考,我们以自己的什么贡献给国家,贡献给民族,帮助她成为新世  相似文献   

5.
刘亮的彩票     
一个人的命运被改变往往通过一次偶然的事件就可以达到,更何况我们现在是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当然要做到这点,你还需要一点执着。18岁的陕西小伙子,一个名叫刘亮的保安的命运就是这样被改变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要融人一座城市容易,但要他影响一座城市却很难。一个人可以轻松地成为一座城市的新移民,但要他改变一座城市的面貌决非易事。正因为如此,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值得后人研究。察诸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张謇确实是一个特例,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不仅融入一座城市,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正>一场大火顷刻之间可以吞噬一个人的家园,甚至生命。不过,你听说过一场大火烧出一个创意;一场大火改变了一个人创业轨迹的事吗?请听发明家吴泉发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技术革新改变了传媒格局,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再单一地从报纸上获取信息,不再简单地做一个阅读者和倾听者。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人与人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改变,话语权与沟通渠道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程涓 《新闻爱好者》2008,(11):63-64
人类社会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任何技术都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形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而且推动了社会交往手段的升级和交往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着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交往正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而大学生群体是目前网络媒体的一个很大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0.
这位雄心勃勃的市委书记,被怀疑试图颠覆成名数十年的温州模式。但在温州人看来,是王建满改变温州,还是温州改变王建满,还是一个悬念  相似文献   

11.
王胜  刘刚 《青年记者》2004,(7):42-43
读者对一份地市党报的印象,就像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一样。一个好人变坏了,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改变得比较慢;一个坏人变好了,人们对他印象的改变也往往比较慢。除非有非常特别的事件发生,令人骤然改变印象。印象的改变相比实际情况而言总存在一定的滞后,这就是“印象定势”在作祟。  相似文献   

12.
一 报纸自有副刊以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摄影中,人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表现对象。反映人,则主要是反映在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人,这是新闻摄影使命和特点所规定的。因此,摄影记者最应当关心的是把人物照片拍好,改变过去那些把“活生生”的人,拍“死”拍“呆”了的作法。怎样去反映和表现好人物,谈三点看法 重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精神、性格、气质及修养水平,表明一个人典型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个性也具有可变性的一面,会随着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山区…  相似文献   

14.
所谓城市特质,我认为应当是生活在一个城市区域内的所有人群的集体个性的综合体现,城市特质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说历史渊源、文化积淀、人物风情和地域环境等等,最终是要通过人的个性来体现的,就是说环境造就人,人是可以改变环境的,但是最终是环境改变人。每个城市的特质是不同的,因此报纸也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晋筠  吴凡 《新闻与写作》2005,(11):40-41
采访蔡铭泽院长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对认准了的那件事,就要咬着牙坚持到底,也许正是这份执着和创新的愿望逐渐改变着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改变着如我们一样的学子。  相似文献   

16.
杨茂林 《传媒》2004,(7):36-37
中国报纸自有副刊至今一百多年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应就是中国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大手大脚大哭大笑地去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4月9日举办的2011中国企业微博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微博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方式。喻国明教授表示,新媒体的结构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微博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改变之一,是人们判断问题方式发生了改变,过去我们是晓之以理把一个道理说清楚,就能说服人控制人,这是一种社会认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的人员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值得每一个图书馆人的深思。本文探讨了人的行为规律和激励的本质,介绍了几种西方的激励理论,提出了图书馆的激励措施,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潮来潮去,时尚流转,美女辈出。这一百年的中国,不同的人也许有着不同的解读,不过有一点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那就是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女人的改变远比中国男人来得精彩、现代。女人改变了自己,女人也改变了中国。而时尚改变了女人。时尚是女人的梦想。名女人则是时尚的引领者。因为名女人总是让别的女人爱恨交加。一个男人的名字如果能让人联想起某个时代,接下来的记忆也许就是血海飘香了。可如果一个女人的名字如果能让人联想起某个时代,伴随这份记忆的却往往是风花雪月和万种风情。世纪末的时候盘整一下这一百年的时尚和这一百年的名女人,还有什么样的“回顾”比这个更轻松愉悦的呢?  相似文献   

20.
一次偶发事件常常让历史拐弯。SARS或许不足以构成一个拐点,但无疑将在史册中留下印记,正如9·11之改变了美国和美国人。SARS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改变,已经开始显现,但更久远和更深刻的变化,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体会。 北京十位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界的学者,作为这场灾难的亲历者也是观察者,对SARS将如何改变中国,做出了他们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