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和二语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词汇联想测试探析本族语者与二语学习者对刺激词的反应类型,发现我国高级阶段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知识结构不健全.实施语块教学,模拟本族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网结构,将语义联系丰富的预制块直接作用于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中,通过外部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其心理词汇结构进行合理化的调整,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2.
易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锋 《海外英语》2011,(10):312-313,315
不论是一语学习者还是二语学习者大脑中都存在着心理词库。语言的输出的过程便是语言学习者将词汇从心理词库提取的过程。而提取二语词汇的前提是要建立并不断地丰富心理词库中语义网络,即词汇的语义化过程。该文拟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讨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词汇的语义化对语言输出的影响和意义,并尝试探索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实际词汇学习中的遇到的困难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个二语学习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认知角度研究词汇的组织、储存和提取,揭示母语心理词汇和二语心理词汇的共同之处及区别,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对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词汇在语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二语心理词汇的形成与发展与母语心理词汇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自身的特性。文章在探讨二语心理词汇的特征后,对如何促进二语心理词汇的建构及如何激活和扩大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和评述,以期对实际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心理词汇研究是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的有力结合。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出于应试等目的地增加词汇量无法使二语语言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帮助二语学习者克服母语心理词汇的控制和干扰、重新建构二语心理词汇,对于减少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的中式英语、提高其词汇学习效率和汉英翻译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易混淆词辨析与中国本体语言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不是相等的概念,易混淆词作为站在中介语立场划分出来的词语类型,在辨析时更强调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比,以及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词语运用中的偏误。本文根据在词汇课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易混淆词辨析实践,结合相关资料和已有的研究理论与成果,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辨析的立场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心理词汇是词汇在大脑中存储的心理表征。母语与二语心理词汇大体上同质,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语心理词汇发展过程中语音反应是必经阶段,二语心理词汇的理想状态是要建立起类似母语心理词汇的以语义连接为主的通达网络,二语心理词汇中的及物和不及物动词连接网络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学习者要尊重二语心理词汇建构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英语动词学习策略:重视母语,重视语音,进行以词块为单位的动词学习,并对及物与不及物动词区别处理。  相似文献   

9.
歧义词的表征是语言学和心理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语言学家最早对歧义词进行了类型区分,并提出了心理表征假设,而心理语言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为该假设提供了实证支持。此外,二语歧义词表征是动态发展过程,其研究对二语词汇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语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二语心理词汇表征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语学习者通过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和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达到对信息的理解。因此二语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发展是听力认知能力提高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