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文学的畅销之作,同时也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罗列出详细数据,从研究的规模、期刊报纸的刊登情况、研究队伍、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方面梳理汤亭亭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现况。并从叙述策略、女性主义批评和文化批评三个视角来分析国内汤亭亭作品研究的利弊得失,为汤亭亭研究在国内的发展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美籍华裔作家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身份的问题,所以她们在创作时还往往承担着文化译者的职责。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研究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和谭恩美的小说中的翻译现象,认为美籍华裔作家积极打破殖民者眼中的刻板印象,主动接受自身的杂合身份,在"第三空间"为解殖民斗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将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以及哈金的成名作置于文化翻译的视角下进行对比分析,以说明华裔作家的离散体验在他们进行文化翻译时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媛 《柳州师专学报》2013,(3):20-22,19
拟用空间理论探析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首部作品《女勇士》的空间意象,从全新的视角解构书中的隐含的空间话语以及通过这些空间关系有力地解构了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华裔面临的男女对立、种族对立、中美文化对立等二元对立体,进一步揭示汤亭亭对华裔文化身份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的视角探讨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一书以及对该书的评论研究中的"缺场因素",并揭示文本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了该书的叙事模式和评论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个崭新视角来分析汤亭亭代表作《女勇士》,描述了华裔女性在中美两种文化下相互碰撞中的困惑,从而解构父权制,并去探寻和重建华裔女星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在主题、意向、文体、风格和特征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尤以汤亭亭和赵健秀为个中翘首.汤亭亭深入探讨华人女性的生活并对女权主义运动给予极大的关注;而赵健秀则力图打破陈腐的模式化华裔形象,创立全新的华人男子汉塑像.尽管"赵、汤"之争削弱了美国华裔作家作为华人社会代言人的力量,但它同样是美国华裔文学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华裔美国文学首推女性作家.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分别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三位作家及其作品并将其置于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背景之中,力图展示代表不同时代的三位华裔美国女作家对身份认同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女勇士》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出世之作。作为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后辈,汤亭亭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地带徘徊。民族和文化的双重性为其写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该作中,汤亭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塑与再现,生动描绘了一个家族在过去和现在、中国和美国两个时空中的生存图卷。不仅折射出了作者身处异域的迷惘与挣扎,而且反映出华裔美国人在重塑文化身份历程中的艰辛与困苦。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依托,并从记忆的三个维度出发,开启女主人公的自我塑造之旅,论证了记忆重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文化记忆在华裔重获归属感与认同感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身体社会学理论深入分析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名作《孙行者,及其即兴曲》,通过展现各种人物的身体形象,汤亭亭有力地抨击美国白人对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并塑造出身心自主的独立美国华裔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