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们,我们都见过用中文写的传统春联,但你见过用英文写的洋春联吗?下面就是一副"洋春联"的图片,不仅全用英文书写,而且对仗工整。这副春联上下联各有9个英文单词、4个词组,按中国春联的格式竖排。门右侧的  相似文献   

2.
全家午出头     
<正>明太祖朱元璋不但喜欢写春联,而且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一年除夕夜,朱元璋带上文臣微服出巡,察看百姓的春联。夜深人静,正好路过一家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见这家未贴春联,朱元璋便进屋问明原委。原来,牛贩子忙于做生意,归来已迟,此时,正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  相似文献   

3.
春联小史     
战国时,中原老百姓把用桃木刻的木偶,挂在门旁,称为“桃梗”,据说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即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被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自此,春联之风便在民间流行起来。 春联小史  相似文献   

4.
神对联     
<正>过年了,我们中国人有贴春联的习俗。话说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请村里有学问的私塾先生帮他撰写一副春联。私塾先生提笔略一沉吟,挥笔在纸上写了起来,片刻即成。那人俯身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来,先生写的春联全部都是一个字——"长":  相似文献   

5.
最早的一副春联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公元964年除夕,蜀国孟昶自己动手写了“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被人们公认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最后一课《春联》时,让千家万户的春联飘进教室,引导学生学春联、赏春联、作春联、写春联,使学生领略母语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学生的情感就像满目的春联,红红火火、春意盎然。 学春联。课文里例举了五副春联,并着重阐述了春联的内涵美和音韵美。由于课文对  相似文献   

8.
正新年时,每一个家庭都会在门口贴上春联,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我国的习俗,每逢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期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幸福美满;一副副精美、妙不可言的春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爸爸交给我一个任务——写春联。我听了既惊讶又兴奋,迫不及待地就去查找春联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9.
趣话对联     
少爷写春联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个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  相似文献   

10.
春联     
中国人喜欢在春节时贴春联,两条大红纸上写着神采飞扬、对仗工整的诗般雅句,在左右门框或是门柱上一贴,喜庆吉利,热闹火爆,情趣盎然。春联的来源和形成,是从古代用两块桃木板画门神开始的,到了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才第一次以桃木板写对仗的诗句,出现了第一副春联。宋代王安石的名诗《元日》中,仍吟咏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宋代还用桃木写春联。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春联     
我的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幼时读过私塾,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当春节来临,父亲就忙不迭地写春联。父亲很认真,对每一副春联的内容再三斟酌。我家大门上贴的春联,父亲更是用心良苦,以期通过对联教育子女。正月里来拜年的人多,每送客到门口,父亲就会指着春联讲解一番,赞叹声中,他觉得格外开心。几十年来,父亲写的春联一直是我家过年时最美的风景,也是我最温馨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第一则:王羲之写春联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相似文献   

13.
(一) 明代徐渭曾为一家豆芽菜店写过一副春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相似文献   

14.
第一关:初探奇境有个黑心商人,春节时请人写了一副春联:"酿酒坛坛好,喂猪头头大。"贴上那天的晚上,就被当地对他不满的人在上下联的后边各加上两个字,使  相似文献   

15.
写春联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快意,毛笔饱蘸浓墨,红纸闪烁金光,挥毫泼墨,新春的美好徐徐展开。写春联这么传统的项目,能否添加创新元素?在"轩舍迎元日,桃符写院情"特色春联征集活动中,北京大学各院系同学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春联之中。经过老师的专业评审及同学们的人气投票,评选结果出炉。  相似文献   

16.
奇特的春联     
“两秭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民间谜语的谜面,谜底是“春联”。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堪称佳谜。古往今来,人们写春联,贴门对,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与此相反的奇特春联。清代浙江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范文甫,写过两副这样的春联: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无独有偶,清末湖南湘乡开药店的老中医,每年春节都在自己的药铺大门上贴上一副奇特的春联: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两位老中医在辞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富贵…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月9日,泰安市老年大学组织学校书法骨干学员赴泰山景区黄前镇开展"春节送春联.祝福暖人心"文化下乡活动。一到活动地点,老同志们就忙碌起来。笔走飞龙、挥毫泼墨,仅仅2个小时,喜气洋洋的大红春联就铺了一地。一副副喜庆的春联、一张张红红的福字,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工作人员将带着浓浓墨香的春联送到现场每一位村民手中,并将  相似文献   

18.
卓尚坤 《辅导员》2015,(2):39-40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常玩"标点断句"的游戏,并引出了许多趣事逸闻。祝枝山戏财主据说祝枝山曾为一个财主写一副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那财主把春联念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念毕立即到官府状告祝枝山,祝枝山被传至官府,但他说春联是给财主贺岁吉祥的话语。财主不服气,双方互相争执不下,官府又一时难以判定,便请来一位大学士作判,以五十两银子作为赔偿,  相似文献   

19.
新年前一天,希望小学五年级的教室里欢声雷动,同学们正在参加由班委会主持召开的"拥军优属,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全班同学决定为本村军属王大娘送一副春联。在商店里大家看到了一副春联,上联是"拥军优属,军民同心迎福至",下联是"尊师重教,师生协力送春来"。对,就送这副合适。  相似文献   

20.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时下,大多数人都会去街上或商店买来现成的春联,但我的邻居张大爷一直坚持自己写春联。他说自己写的春联更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更有独特的"年味"。张大爷在春节前的几天总是很忙,几乎小半个山村的春联都是他写的,而且他自家张贴的春联也很值得品味。从我识字起,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就常听到乡亲们在议论:谁家的春联词语好,有滋味儿;谁家的春联字写得好,有气势。张大爷家的春联一定是值得逐字品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