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篇课文首要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会正确书写每个生字.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更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义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第一课时如何设计才能取得高效呢?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一、让好的开端成为奠基石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一篇新的课文,能否拨动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 :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上得好坏 ,也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 ,教师认真上好了语文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就能很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增强语文意识。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研究人员更要重视语文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然而 ,近些年来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被忽视了 ,从上至下 ,从全国各地的“赛课”、“教研课”、“示范课”等等看来 ,绝大多数是课文的第二课时 ,即分析课。似乎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上得好不好 ,不那么重…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篇课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如果能准确地把握、科学地处理好第一课时,就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期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了第一课时的扎实,学生就能顺畅地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实现零距离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结果往往过于单调,对于教师而言,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任全部放在第二、第三课时讲解有点困难,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了如指掌都,毫无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非常重要,它是引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文,顺利走进文本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第一课时要通过有效阅读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计划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分层次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过程中注重词语教学,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有效性,能够促进第二课时的顺利进行,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8.
语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对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并鼓励学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进入到第二课时阶段,就要体味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那么第二课时的讲解就要更为深入、完善。本论文以《金蝉脱壳》的课文讲解为例,提出采用"三加两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程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对于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设计思路是:初读课文,认识字词,初步感知。近年来举办的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提倡用30分钟教授第一课时,引发了我们对第一课时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起始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点。那么,语文第一课时该学什么,怎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似乎没什么好讲的,无非是学学字词,读读课文,理理文脉,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也往往是恍恍惚惚度过的。不像第二课时,可以品悟文本,解词赏析,更加容易出彩。渐渐地,第一课时也就不被教学者所重视。然而,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有效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首先要了解第一课时的基本任务,以保证做到不浪费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讲读课文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就一篇新课而言,第一课时是学生的“黄金时间”,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轻第一课时、重第二课时的现象。造成了第一课时结构呆板、内容单调、效率不高;第二课时内容多、形式复杂、师生负担重的偏颇。渠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课题组为改变这一现状,历经六年探索、研究和反复实践,总结出“五步教学法”。该教法的五个程序前铺垫、后延伸,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和“求知欲”,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益。这里刊载《讲读课文第一课时“五步教学法”简介》及教学设计,旨在引起更多的教师重视学生的“黄金时间”,精心设计和安排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讲读课文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是无法在一课时内完成的,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或三课时来教学。如此,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着奠基作用,为后续深入探究、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学习表达扫清障碍。可以这样说,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教学,就没有第二课时的精彩呈现,所以有效教学必须从第一课时起步。下面结合具体课例,从两方面谈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把第一课时作为公开课进行教学,因为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师只是为学习课文扫除生字障碍,疏通课文,更多地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忽略了情感的启动,毫无精彩可言,又如何登得了大雅之堂?其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应从第一课时人手。那第一课时怎么上才有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的第一课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焕发起孩子们对所学课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在兴趣的支配下,积极主动探索课文内容。教师通过对第一课时的把握,围绕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理,营造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进程,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同,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可以"略教",甚至不教,让学生自学,把略读课文当成学生学习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零食".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16节语文展示课,不由对当下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些许担忧.为了课堂出彩,教师们几乎都把第二课时的"分析课文内容"调了一部分,或是全部放到了第一课时,对第一课时应着重学习的生字和初读课文,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试想,学生读课文还结结巴巴的,怎能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初读,让初读也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无非是让学生认一认生字,学一学词语,读一读课文,理一理脉络。其实,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样需要"精彩",需要教师去细细思量如何上出语文味来。接下来,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动物过冬》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让第一课时充满语文味。一、学习字词,体现语文味认识生字、学习词语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很多教师在教学生字新词时,常常脱离了语境,效率当然不高。其实,汉字是一个个丰富灵动的符号。每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构造特点,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内涵丰富。教学时,要抓住特点,让学生对这些汉字、词语充满好奇,发现规律,从而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这样的学习才不会枯燥。《小动物过冬》一课  相似文献   

20.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