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灯     
我友陈君,年过三十,人好嘴碎,喜欢喝酒,更喜欢下棋,可是用时过多,有一次比赛,七轮棋竟有四盘超时。平时对弈,每盘少者四五个小时,一般六七个小时,按他的话讲,要把棋渣子统统熬出来。于是有的棋友劝他:“一代象棋宗师胡荣华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陈君反驳道:“你胡说,这是文  相似文献   

2.
本刊专访     
《围棋天地》2005,(8):13-13
记者:首先要恭喜你捧得理光杯,夺冠之际,你最想说些什么? 谢赫:此时我最想感谢的是原北海舰队司令员苏军,他老人家已于去年6月16日去世,今天(4月5日)正值清明节,我的夺冠也算是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我幼时学棋,当时青岛的围棋环境并不是很好,就在我学棋一年后,苏司令邀请国手华伟荣七段到青岛讲棋,当时华老师认为我在围棋上很有天份,这使得爸爸有了让我走职业道路的念头。可以说这个契机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3.
5月观战指南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1,(9):M0002-M0002
这两个字是做《黑暗穿行》这篇棋评时的唯一感觉。 4月3日,古力击败金志锡打进第3届BC卡半决赛.而本期杂志21日付印,使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做这篇“史上罕见难局“的棋评,而古力九段也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将本局讲完。古力是有名的快刀手,下棋快,讲棋更快,要知道他历来讲棋每局棋只需二、三十分钟!  相似文献   

4.
黑方:刘世振 六段 白方:孔杰 五段 6月21日我和胡耀宇联手为上海队战胜了对手广东队,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俩就飞往成都,参加第七届“NEC杯”,对手分别是孔杰和谢赫。 我一直对“NEC”的舞台非常向往,相信此次参赛的另三名棋手和我有同感。我们四人中只有孔杰在“NEC”舞台上下过棋;而他的那盘棋也只是“NEC俊英战”的10秒快棋赛。不过我们四人对“NEC”的舞台倒是并不陌生,因为曾多次在这个舞台上担任过裁判工作。比如我曾经连续三届负责挂棋,后来孔杰步了我的后尘,而胡耀宇和谢赫则多次担任记录和读秒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笑说诸宸     
诸宸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刚进国家集训队的一件小事.当时我们的驻地还在北京老山,平时她学起棋来总是如饥似渴.有个男棋手老被她缠着教棋.一次他逗她说:“那得叫我干爸爸.”诸宸说:“那你下完棋要去给我买西瓜!”她叫了他“干爸爸”,他果然又教她下棋,又去买了西瓜.后来我问她:“你怎么能随便叫人干爸爸呢?”她说:“那怎么啦,叫他一声,他腿都快跑断了.”  相似文献   

6.
我被美术界的朋友称做叛徒是有原因的。妻子问我:“你要棋还是要我?”随手是要付出代价的,学棋也是。我回答:“没有你日子还能过,没了棋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我总认为,职业棋手没有业余棋手的那种痴劲儿。一个业余棋手的实话实说在街上有个人和我打招呼,我怎么也没认出他是谁来。他说起十几年前,一次中日业余棋手交流赛上他给我记过谱。当时觉得和日本人比赛,任务艰巨,过于紧张竟没有看他一眼。我连忙道歉,因为当时他是慕我之名才自告奋勇给我作记录的,但我一下棋,就什么都放下了。这次邂逅却让我想起了很多快要忘了的事。我…  相似文献   

7.
千万别误会     
有一天我在中国棋 院三搂训练室不经意间看见了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 情:曹大元老师正背对着门口坐在那里仔细阅读当 天的报纸,古力从外面走进来老远一看,他还以为是 谢赫在看报呢。童心大发之下,古力悄悄地走到曹老 师身后,猛地一巴掌拍在人家的肩膀上,还大喝一声 夺下报纸……  相似文献   

8.
1964年全国个人赛黑龙江队的成绩不理想,棋队要 做一些调整,王永盛等人年龄偏大,棋又没有什么太大的 发展,但他在这次比赛中战和了 杨官,觉得自己的实力还可 以。我对他说:“一盘棋的胜负很 偶然,虽然你与杨官下和了, 但他要比你好一先棋以上,你俩 要是下十盘棋,你最少输他三 盘。”王永盛不信:“十盘棋多赢 三盘!不可能,谁也不能。”我说: “杨官那盘棋是太想赢你了, 要是平常下十盘,我看三盘还得 多。你要是不信咱们两个下,我要是十盘棋不多赢三盘不算我赢。”队里的人都不信我能赢,就提议我们两个比一下,输了的请…  相似文献   

9.
谢赫赢了,胡耀宇赢了,赵治勋也赢了,倒在他们面前的居然是韩国的三位天王:李昌镐、李世石和曹薰铉。 这是以前三星杯中从未有过的“奇观”,也是韩国人跟头栽得最狠的一次。 如果说赵治勋赢曹薰铉尚属情理之中,那么谢赫与胡耀宇的双双胜出确属意料之外。 但是只要你进入棋局之中,你就会觉得这个“意料之外”原本也是理所当然。在一锤定音的妙手下,对手也只有臣服。 一局棋的输赢算不了什么,但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中国的年轻棋手正在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0.
大话联赛     
棋 王汝南的“没想到”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在他上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促成了象甲联赛,多少也让数以亿计的棋迷领略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14支队伍能够全部参加是我没想到的。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拉  相似文献   

11.
第一谱 1—46 谢赫第一手棋就“长考”了3分钟,直到周围的摄影记者姿势摆得都有些累了,他才优雅地在棋盘上落下第一子,不知他是否想给对手来一个心理战。  相似文献   

12.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13.
就在大家准备收棋时,何苗苗突然说:"黑方还有更好的下法。"小元脱口便说:"算了吧,要我看这棋研究一年也没个头,还是见好就收吧。"姜毅听何苗苗说还有变化,眼睛一亮,忙说:"摆来看看。"说着就伸手码棋。小元刚才说什么,他压根就没听见。赵海本来也有些懒懒的,见姜毅如此,使劲揉揉眼睛,也凑了过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现场记者,一生都很难在对局室里看到这样的一幕:当今世界围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李昌镐九段和李世石九段在3分钟内先后认输。2006年9月28日下午3时半,春兰杯八强战比赛赛场,当谢赫六段一手“尖”出手后,李世石已经不可能捕获谢赫大闹中空的几颗黑子了,他的中腹大空已注定不可能围起来了,赖以争胜的最后机会丧失,李世石再不认输就多少有失大棋士风范了。  相似文献   

15.
蔡福如仍然还牵挂着他的棋队,虽然从今年年初就已经退居二线了。前不久去二沙头体育场,我见到了蔡老,当问及此刻心情时,他并没有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失落,仍然和平常一样,谈笑自如。“我年纪大了,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吕钦的实力棋迷们也都很清楚,由他继任广东棋队主教练,我很放心。”“以后有什么打算呢?”“我正着手第一本专集的编撰工作,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象棋再尽一点绵薄之力。” 其实我能感觉得到他的心情并不是十分好受,毕竟与棋队朝夕与共十几年,哪会一下子就忘记了呢?不过历史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新人的出现也总是要…  相似文献   

16.
棋迷俱乐部     
棋逢吴穹 喜欢下围棋的人在棋盘上往往不大谦虚。棋赢了,自然是自己棋艺高明的缘故;棋输了,则是由于不小心下错了棋。若是棋力相近者,那就更加互不服气了。比如说,我对吴穹就是这种心态。当然,想必他对我也是如此。 和吴穹下棋,局后我是不大愿意复盘的。主要在于我总是“棋艺高明”的时候少,而“下错棋”的时候多,复盘起来未免有些无趣;二则由于他太会“讲”棋了,一复盘,边摆棋边论道,其神态举止活象那位常在央视纹枰论道节目中讲棋的华以刚先生,一副诲人不倦的样子。除偶尔作自我检讨之外,嘴里说的尽是人家的不是:这一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大的职业围棋头衔战——倡棋杯素有“小应氏杯”之称,无论比赛的私人性质还是以应氏计点制规则为主的赛制,甚至连比赛专用的应氏棋桌棋椅棋罐和棋手的对局费与奖金,都与应氏杯非常相似。第二届倡棋杯半决赛的第二局在12月6 号进行,首局败北的孔杰和谢赫分别取胜,将比分扳成1比1平。7号是决胜局前的休息日, 主办方安排棋手游览南宁当地风景。可主办方的一番美意只得到谢赫一人的响应,而孔杰、周鹤洋和周睿羊都向主办方要来棋具,各自在  相似文献   

18.
棋痴老庄     
物以类聚,我的朋友大半也是些棋迷,其中不乏着迷更深的棋痴,如下面的一位就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年大年初一,是我的一位熟识的棋友带到我家来的。他满脸皱纹,身材单薄,衣着简朴,开口说拜年,牙齿几乎掉光了。我问他高寿,答日50岁,我有点惊讶于他的苍老。他说他是慕名而来的,接着就要求与我下棋。大年初一,却要关门下棋,是不是有点痴?好在我也是爱棋之人,  相似文献   

19.
拜师     
没想到我也能当象棋教师,收了一个比我整整大40岁的徒弟———老陈。老陈不是本地人,一年前孤身一人来到本镇,开了一家礼品店。在礼品店的后院,摆放着几张棋桌棋凳,供人们下棋之用。奇怪的是,老陈从不下棋,只是在一旁观战。棋友小李问他:“老陈,会下棋吗?”老陈微笑着回答:“只会一点点。”“会一点点可不行,小龚,你的棋下得不错,又喜欢看棋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你当老陈的师父吧。”小李说道。“这个建议很好。”别人也随声附和。在众棋友的“起哄”下,我和老陈成了师徒。于是在我上夜班,白天有时间时,老陈都会骑着摩托车登门请教。我教得…  相似文献   

20.
“当主持人,由于我要面对上万的观众,这让我觉得我代表的是象棋棋手,我就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的。而讲棋时是要求你尽量不要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不能因为你喜欢某个棋手或者因为他的水平高,你就夸他。而我总是处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棋,对棋又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功夫在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