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晓峰 《科技文萃》2001,1(1):131-133
作为中国著名作家的巴金蜚声海内外,在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鲜为人知的是巴金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投身于中国世界语进步运动,又是华夏一位杰出的世界语者。  相似文献   

2.
巴金长篇小说<家>世界语版近日出版发行.这是出版界和翻译界同仁给予老人的最好生日祝福,也是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1933年9月3日的《绥远民国日报》副刊《十字街头》,发表了杨令德翻译的巴金用世界语写成的散文《我的小弟弟》。该文为考察巴金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思想及其作品在国内的传播状况,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亚洲世界语者的最后一次大聚会--第二届亚洲世界语大会于1999年8月22日至2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来自16个国家的420名世界语者出席了这次大会.由亚洲世界语运动协调委员会创设的亚洲世界语大会1996年在上海举行了它的首届大会.3年来,亚洲各世界语组织加强了联系和合作,世界语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例如,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世界语运动一度十分低沉,而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世界语者出现在国际性的世界语大会上.这次中国有60多名世界语者参加了在广西桂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世界语大会后来到河内,这么多中国世界语者参加在国外举行的世界语大会,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日本有149人参加,是除越南外人数最多的.而越南的世界语运动更是由于举办这次大会而获得壮大发展.大会上还出现了3名老挝世界语者.  相似文献   

5.
世界语在欧洲已经有四十年历史之后传入中国,契机是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以及急欲进步的渴求。世界语作为一种人造语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质疑后,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与中国社会、文化革新活动相关。世界语得以在中国各地传播发展的原因是复杂的,两次大规模的世界语讨论对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在学术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喻京英  周艳 《科技文萃》2005,(1):170-171
一场"感受中国·魅力北京"文化展览奏响了第89届世界语大会的序曲,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世界语者聚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他们用同一种语言共同探讨国际世界语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这次世界语大会是中国时隔18年后,再次承办如此规模的国际世界语最大的盛会.  相似文献   

7.
景仰与怀念     
三年前,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先后编印了<巴金与世界语>和<叶籁士文集>;现今它又准备推出这一系列的第三种<胡愈之与世界语>.这三本书,不仅向读书界提供了世人不那么熟悉但很有意义的论述和资料,而且真实地、生动地描绘了当代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壮丽画面.  相似文献   

8.
侯志平 《科技文萃》2001,(11):73-74
世界语是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为各民族在进行国际交往时提供一种交际工具.世界语传入中国大约有100年的历史.在民族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世界语应用于国际宣传和联络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建国后,在胡愈之同志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创办了世界语月刊《中国报道》杂志.这些都得到了郭沫若、胡乔木和陈毅同志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世界语是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造的国际辅助语,是一种平等中立的语言,希望能够化解国际社会与各民族间的交流障碍,增进各族人民友谊。本文从中介语角度,分析世界语对推动中国文化传播产生的作用并对未来提出展望,在当前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以世界语为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语自诞生之日,即具有内在的意识形态诉求,其终极指向与无政府主义相当吻合。因此,世界语在传播过程中被无政府主义者广为借用,成为一种泛政治化的人类共同语。无政府主义者将世界语引入中国,并成为传播这一人工语言的重要力量,从而使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乃至整个语言文字改革运动都呈现出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巴金文学生命中,译介与传播俄罗斯文学有着很显赫的位置。巴金对俄罗斯文学进行译介和传播的贡献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中的重要一章。巴金译介俄罗斯文学有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巴金往往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译介这些作品,而是从思想、精神和情感的角度来接受、喜欢它们,并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读者。翻译能成为巴金表达自己内心“隐衷”的渠道。俄罗斯文学作为巴金借来的武器,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发挥着启蒙民众、唤醒青年人独立意识的作用。同时,俄罗斯的文学精神随同巴金的文字在中国读者中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巴金对出版工作的主持下,及巴金热爱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译本。  相似文献   

12.
殷秦 《科技文萃》2000,(4):78-80
1999年8月17日至19日,本世纪最后一次全国性的世界语大会在中国西南部的广西桂林市举行.近200位世界语者欢聚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其中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和阿根廷的3位国际友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已有60余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世界语课程。世界语作为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言,具有声调优美、科学性强、既简明又富于表现力等多种优点,但对于本国学生来说,它毕竟是一门外语。怎样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学生中开展世界语教学,这是世界语教学界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讨着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其来自人类的共同理想,来自自然语言所赋予的本质,来自世界语本身的不断完善、丰富和开放,因而不能将其和洋泾浜语混为一谈.世界语实质上是自然语言经人工合理调整后的新语种,自然性是它的本质特性,因此,应积极创设使用契机,让世界语的潜在生命力在实际应用中真正焕发出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84岁了,我从青年时代接触世界语.在南京上中学时参加了南京世界语协会,认识了巴人同志(我国第一任驻印尼大使),他使我知道了世界语是先进的语言,了解了对和平的渴望.柴门霍夫提取了多国语言的优秀成分创造了科学、进步的语言——世界语.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当今是网络时代的话,那么世界语就是网上的骄子,前途不可估量.世界语者就是时代的宠儿,在网上可以大有作为;上网也就成为每个世界语者的机遇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2年12月中国教育部向各省教育厅发出“重申将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的通知以来,全国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对世界语发生了兴趣.各地举办的世界语函授学校、世界语讲习班犹如雨后春笋,学习世界语的  相似文献   

18.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通过对巴金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命运进行探究,探讨塑造悲剧人物的艺术手法,解析巴金笔下悲剧人物层出不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透析巴金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编辑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及《抗战三部曲》。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融为一体。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巴金对于书籍,采取的是敞开胸膛吸收的方式。巴金还善于在思考中1982年3月15日,巴金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封面说明“但丁国际奖”。超级英雄奥特曼先生,捉了好多的怪兽准备做成汉堡包送给放寒假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938年学术年会于12月16日在黄冈师专召开。湖北省世界语协会理事长张天心报告了协会的工作:国际世界语协会会员、我国世界语学者胡国柱作了《世界语的由来、特点与现状》的专题讲座,张丹忱、杨宗琨等世界语教授、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黄冈地区世界语协会名誉理事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丁永淮,我校校长、副教授蓝葆春,副校长、副敦授刘行敏等到会致词。北京及省有关领导发来贺电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