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概况面22区位于八面河油田的西南部,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南部与面120区相连。油层顶面整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倾向斜坡,地层倾角3°~5°之间。含油层系为沙三段和沙四段,共有14个砂层组31个含油小层,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上3砂组和沙四段1、4、5、6砂组。油层埋深1023.2~1249.2 m,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面22区沙三上3砂组4小层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沙四段1砂组属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有  相似文献   

2.
王刚  胡一华  唐武 《内江科技》2010,31(4):84-84,19
陈373块稠油油藏具有油层薄、埋藏深、出砂严重、原油粘度高且纵横差异大、天然能量不足、水敏感性强等特点。本文以陈373区块热水+化学剂驱开发效果为例,重点分析如何有效补充油层能量、减少注汽热损失、提高油井产能等问题,为该类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运军  郑华 《内江科技》2010,31(5):37-37,33
针时海上常规稠油油藏,通过室内一维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资料,开展不同条件下的海上常规稠油一维恒压水驱实验,对比不同粘度、不同压差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点等,分析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及水相端点值的变化规律,以用于指导海上常规稠油油藏开发.研究结果表明:①虽然不同粘度、不同压差下的相渗曲线形态略有不同,但整体表现为油相渗透率高,水相渗透率非常低的特点(水相相对渗透率端点值多数低于0.1)。②随着原油粘度增加,束缚水饱和度降低。(③原油粘度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大;驱替压差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大。④水相渗透率端点值非常低。驱替压差越大,水相渗透率端点值越大.  相似文献   

4.
胜一区沙二1-3是穹隆背斜构造,闭合高度170m,主体部位构造简单、地层平缓,地层倾角为3°-5°。总的来看,沙二1砂组以砂体大面积分布为主,连通好;2—3砂组各小层砂体以宽窄不同的条带分布为主。针对该油藏特征,综合应用密闭取心井分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油藏工程方法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状况,为区块下一步的钻采方案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海港 《内江科技》2012,(3):116+92
乐安油田草20馆陶组砂砾岩油藏作为国内外少见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受原油粘度高、层薄等的影响,各项指标均处于热采筛选标准下限,开发难度较大。本文在草20馆陶组开展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的研究应用,逐步形成并完善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及油层保护、酸洗、注汽。举升等稠油开采配套工艺技术,取得了突出效果,实现了稠油区块的高效开发,成为稠油上产的主导手段,这对水平井在低品位油藏热采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埕古13块馆陶组油藏埋藏浅,压实作用低,造成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原油粘度大,在油流向井筒过程中更加剧了油井的出砂。本文综合考虑该块油井及地面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该块采油工艺技术为:封隔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技术+电加热或空心杆掺水降粘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反韵律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特点,运用数值模拟对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如原油粘度、垂向渗透率级差、采液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采液速度对剩余油分布起较大作用。隔层的存在减弱了重力及毛管力作用,不利于下部油层动用,对开发效果及剩余油分布影响明显。并回归出了不同隔层状况下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定量关系式,为有效的实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振东 《内江科技》2011,32(2):136+150-136,150
孤东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大型整装油藏,馆5、6砂体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厚油层油藏,馆4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发育零散,呈现小、窄、薄、渗透率低的特点:孤东油田经过20多年的高效开发,馆5、6砂层组的主力油层已经普遍进入高含水,下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而馆4砂层纽的零散小砂体在增油效果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小砂体的开发状况及效果分析,面积大储量高能够完善注采井网的小砂体开发效果较好,因此加大小砂体的挖潜力度,对提高孤东油田的储量动用率、提高采收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杜229块油藏是典型的超稠油构造油藏,其开发层系为兴隆台油层,储层为一套以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为主的中厚层砂体。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其内部非均质性较弱。现杜229块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其西南部兴Ⅲ+Ⅳ组油层由早期的蒸汽吞吐开发方式转向蒸汽驱开发。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等时格架,结合测井小层解释结果,采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将杜229块兴Ⅲ+Ⅳ组储层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5,(10):25-26
<正>东辛深层稠油油藏主要分布在辛68、辛109、营72等区块,地质储量3231万吨,占采油厂总地质储量的7.82%。油藏埋深2200~2400 m,地面原油粘度2000~5000 m Pa.s,无法进行有效热采,采用常规注水开发。由于油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注水启动压力高,欠注严重,欠注井占40%以上,且常规酸化增注效果差。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适用于稠油区块的杂双子表面活性剂配方,2014年现场应用8口井,成功率100%,平均降压6 Mpa,平均增注50 m3/d。  相似文献   

11.
八面河油田沙四段滩坝砂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规模大,以薄互层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且属于稠油,动用效果差。通过工艺地质结合,优选有利区带,运用常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优化井网,开展工艺技术评价,实施注水开发,逐步实现了八面河油田薄层滩坝砂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2.
胡一华 《内江科技》2010,31(4):106-106
陈家庄凸起下段薄层砂岩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较薄、净总比低、储层出砂严重、原油粘度变化大。基于存在问题和开发难点,开展了热采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包括热采防砂工艺的研究、注汽管柱结构的优化、注汽参数的优化,通过以上技术集成形成了陈373块薄层特稠油油藏独有的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徐明旺 《内江科技》2012,(6):134-135
Xg潜山含油厚度超过2300m,面对巨厚潜山油层,在潜山内幕构造、裂缝、多种岩性及储层识别基础上.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技术手段,采用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组合开发油藏思路,利用直井控制认识油层,利用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纵向上分段部署,平面交错,纵向叠置实现油藏立体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陈东升  姜红 《内江科技》2011,32(7):117-118
针对胜利油田出砂严重的细粉砂岩油藏的油井,应用了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稳砂剂。通过固砂性能评价实验证实其与石英砂的粘结力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几种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与石英砂的粘结力高8倍多;该稳砂剂的2.5%水溶液固结细粉砂的能力强,出砂率仅为0.03g/L,对岩心的伤害较轻,伤害率为13.4%。通过对比使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注入体积的稳砂剂溶液对天然岩心的油水相渗透率影响实验,证实岩心油相渗透率影响较小,水相渗透率降低较明显,发现了其具有一定的控水功能;在胜利油田一些细粉砂岩油藏的12口油井,用3%~5%的该树脂水溶液处理近井地带,处理半径约为2m,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正>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属于易出砂地层,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堵塞、乳化、粘土膨胀,以及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和回采水率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出了化学预处理地层技术,该技术从油层伤害机理入手,将清洗液解堵与薄膜扩展剂两者综合运用,既可以降低注汽启动压力、提高采收率和回采水率,又可以保护油层、延长防砂有效期,提高了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16.
GREEN防水伤害增产剂是采取生物环保科技,针对油田开发中油藏泥质含量高,油层结构疏松,胶结性能差,低渗透水敏、水锁,原油物性变化大,轻微出砂,作业污染造成产能降低问题.利用它可以快速有效的起到解除水伤害等因素造成的油水井污染,改善油藏,提高渗透率,达到增大石油产能或恢复注水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家地区位于博兴洼陷南坡金家鼻状构造带上,主力含油层系沙一段为地层不整合油藏,油层埋深850m左右。储层具有层薄、夹层多、渗透率低、粘土含量高、出砂等特点,加上强水敏,注汽压力高,油井周期内产能递减快,热采效益差,该地区一直未能突破产能关。2011年,通过强化地质、工艺的一体化结合,把常规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渗流理论进行叠合,形成了压裂防砂一体化的增产防砂双作用工艺技术,大大地推动了该地区难动用储量的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块沙一段油藏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蒸汽吞吐地层压降大,油藏采收率低的问题,积极开展稠油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在对该油藏地质基础、开发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整体部署,优化实施,稠油油藏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在单2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落实圈闭,搞清油藏的控制因素、储层及油藏性质等,本文针对濮城油田文17东块油藏进行了储层构造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文17东块属中孔、低渗、低产、中深埋藏、轻质常规原油的特小型油藏,计算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9.02×10^4t.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南地区,断裂带发育,沉积物源丰富。扶杨油层为重要储层,断块构造控制油藏的形成,成藏模式为顶生下储、侧向运移,异地成藏,油藏类型为构造一岩性油藏。为了准确识别该区河道砂体,本文在研究了扶杨油层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多属性分析,划分了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应用分频技术对沉积相带进行识别,并利用Geoprobe软件显示了河道砂平面分布。该技术经实践证明,对砂体识别的效果非常显著,为形成扶杨油层储层预测技术系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准确识别扶杨油层河道砂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