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存在着片面的甚至或是错误的理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基本形式,对话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在双方平等基础上的自我建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更多的情境,帮助学生和文本、教师进行有效对话,从而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有效提问是教师摒弃"一言堂"的重要追求,也是师生"对话"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对话教学是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和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中职语文课堂中,对话教学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有的教师对"对话教学"存在着片面解读甚至误读,其结果是语文课堂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因此,必须让对话教学真正走进中职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有效的对话教学方法,创设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对话的过程。对话指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深层交流,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反思文本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平等对话的理念更是深入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当我们放弃了"独白式"的语文教学,追求鲜活的"对话式"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充盈着主体自  相似文献   

5.
对话式教学倡导构建民主、和谐、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对这种对话与交流的教学理念达成共识的同时,却出现了各种"对话综合症",使课堂对话表现出一种虚假的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交流、互动。因而,如何实现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话式教学中教师的有效行为策略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反思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存在着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理解,致使语文对话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过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专业素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机智。对话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过程,考验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驾驭力,需要教师灵活把握一个度,力求高效。教师应有效地和学生对话,让学生享受课堂对话的乐趣,必须在他们的兴趣、关注面和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找到契合点,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对话教学中常出现的"对话教学简单化""对话教学中讲空话"对话教学离题""对话教学教师引领作用缺失"四个误区进行反思,旨在使对话教学不断改进,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将"对话"引入教育教学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也是对语文教师本质力量的一种重新审视和思考,时话教学理论必将成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语文课堂的对话策略也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沉寂的课堂热闹起来了,对话成了语文课堂最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导致对话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对话教学的真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对话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框架。一、教师主宰的“假对话”语文课堂本应是教师引发学生智慧…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尊重学生个体独特感受以及师生的对话交流。"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实践这一理念的重要方法,受到一线语文教师和相关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想的语文能力。本文着力探讨在小学二年级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在二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批注式阅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灌输理念,从而使鲜活的语文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本文从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话欲望等方面探讨如何高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重塑儿童的主体精神,打造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对话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呢?一、师本对话,预设课堂的精彩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打造语文精彩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在课前与文本进行充分的"零距离"的对话,品味到文本语言的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些理念和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进行对话教学。这赋予了学生话语权,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正"对话"在《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对话"的权益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课堂呈现两种极端,要么"死气沉沉",要么"热闹非凡",缺乏生命与诗意。其实,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与情感的流淌,是学生与教师、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多元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语文课堂真正彰显诗意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语文课堂上常见的对话模式是"教师质疑——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的模式。这种理性的观察和反思的模式,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话的有效性,而质疑作为教师抛砖引玉的环节,是整个课堂对话的关键。那么,怎样在深入挖掘教材之后,提出高屋建瓴的问题呢?一、掘地三尺,力透纸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素质教育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一个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对话型教学方式已经受到很多教师的重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对话型教学的几点体会,说明如何将对话教学引入到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一、创设平等的教学氛围在素质教育改革新概念的引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将自己从"主体"转为"教学引导者和组织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观的积极性以及能动性。众所周知,学生才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主导以及关键。与其,教师去规定、引导学生去阅读以及学习,还不如让学生自由地发挥,通过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创造高效化的初中语文课堂。但是,具体而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又应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具体达成呢?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恰恰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真正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该是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以及作者间的多重对话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等目的,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但由于对其内涵理解的偏差,在一些语文课堂实践中, "话"往往对不起来,或只流于形式,走入误区.因此,广大教师须深入实践,积极探索有效对话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