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在本世纪内的又一件历史盛事,为迎接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中共朝阳区委和区档案馆联合举办了“迎澳门回归祖国图片资料展览”,并于6月3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与此同时开幕并向社会展出的还有“朝阳区馆藏名人档案展”。国家档案局副...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的朝阳区文化地标性建筑——朝阳区图书馆新馆改建工程日前正式启动。同时揭牌的朝阳区图书馆图书配送中心将每月在朝阳区43个街乡循环一次,配送、交换图书1万册。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将在朝阳区工人体育场拉开序幕。亚运会期间,将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等居住在朝阳区西北的亚运村。朝阳区有6个亚运会比赛场馆和9个训练馆,将举行140场比赛,产生90块金牌。此外,还有24条亚运会必经线路。为此,朝阳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形  相似文献   

4.
当澳门回归的脚步将要临近并轻轻掠过我们身旁的时候,人们对澳门这一南海明珠的关注是可想而知的。我国的出版界,为了迎接这一庆典,满足人们对澳门了解的心理.出版了大量的介绍澳门的图书,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盛典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些书籍中,带有庆典性的通俗读物和知识读本占有较大的比重。人民出版社的《九九回归看澳门》、《月阴月晴观濠镜──澳门沧桑》,新华出版社的《澳门纵横》、《澳门1999》.世界知识出版社的《澳门1999:历史·现状·未来》,中央党校出版社的《澳门问题读要》,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澳门走进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随着澳门回归的日益临近,祖国内地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澳门。他们渴望了解澳门,认识澳门,一睹它的风采。作为内地媒体理应担当起这一职责,把宣传澳门,沟通澳门与内地的交流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前不久,我们前往澳门进行了采访,取得了一些感性认识,获得了一些理性思考。我们深感宣传澳门一定要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体现本色,把握特殊,从而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社会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报道内容要体现本色,公正客观 澳门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澳门回归是继香港之后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里程碑。但由于内地与澳门长期隔绝,对澳门一无所知的大有人在,即便是对澳门有所了解的人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因此,作为一名记者,就有责任澄清事实,把一个公正客观的澳门展现在国人面前。 在内地人眼里,澳门是一个治安较差,赌黄泛滥的边陲小城。在去澳门之前,我们的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对澳门的理解更是模糊不清。受传闻的影响,我们对它也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家人也一再交代要谨慎行  相似文献   

6.
1、宣传澳门问题的由来和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2、宣传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和中央关于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宣传《基本法》。3、直传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推委会的工作情况;直传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产生,以及澳门同胞积极参与筹组特区政府的情况;介绍澳门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中文的官方地位这三大问题的解决进程;宣传我国政府决定在澳门驻军是体现主权的象征,也有利于澳门社会的稳定;宣传我驻澳部队为进驻澳门所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宣传澳门同胞爱国爱澳的情怀,内地和澳门血浓于水的密切联系以及澳门的…  相似文献   

7.
澳门天主教堂建筑与澳门城市开埠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不仅构筑了澳门城市建筑的主体风格,而且奠定了澳门城市规划的基本结构。今天的澳门,仍然保存着地中海城市的特有风采。  相似文献   

8.
在澳门回归三周年喜庆之日,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了推动澳门历史研究深入发展,为澳门史专家提供一块互相讨论、互相学习的学术园地,决意创办《澳门历史研究》杂志,并于2002年底正  相似文献   

9.
澳门天主教堂建筑与澳门城市开埠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不仅构筑了澳门城市建筑的主体风格,而且奠定了澳门城市规划的基本结构。今天的澳门,仍然保存着地中海城市的特有风采。  相似文献   

10.
关捷 《北京档案》2005,(3):22-24
一、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基本情况介绍 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坐落于朝阳区日坛北街33号,始建于1965年5月13日,文革期间终止工作.1980年重新恢复工作,1985年8月与档案局合署办公,列入区政府序列.之后,历经1993年、1995年、2001年数次机构改革,内部机构、编制人数多次变动.目前,朝阳区档案馆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为区政府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本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内设机构有收集科、管理科、利用科、信息化科4个科室,工作人员20名.  相似文献   

11.
小小澳门,气象万千,不说不知道,不看不知道,不到澳门永远不能真正了解澳门. 有人说,澳门是一本书,一天也是读,一年也是读,有人在澳门住了10年,临走时说还没真正读透澳门.  相似文献   

12.
王西京 《今传媒》2010,(1):114-114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艺术界的同仁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在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澳门西安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应澳门美术家协会、澳门书法家协会、澳门中国画院的盛情邀请,西安中国画院全国巡回展澳门展今天在这美丽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阐明了对澳门问题的立场: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国政府主张在条件成熟时,经过谈判解决,在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1955年,葡人企图借“澳门开埠400周年”搞庆祝活动,同时,葡政府宣布将澳门改称“澳门省”,隶属海外部管理。7月,又颁布《澳门海外省组织法》。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警告澳门葡萄牙当局》的评论员文章。澳门当局不得不取消预定的庆祝活动。1960年3月8日,在祖国亲人的支援下,澳门将珠海竹仙洞、银坑的储水输入过去。199…  相似文献   

14.
动态简讯     
《北京档案》2008,(10):55
朝阳区召开奥运档案归档部署会朝阳区档案局于前不久组织召开了全区奥运筹办和赛时保障工作档案归档部署会,并传达了中办秘书局局长王仲田对奥运档案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士祥对奥运档案工作的批示。(朝阳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末,瑞典人安德士·荣斯泰特到达澳门。他认真研究了有关澳门的全部档案后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葡萄牙人占领这块土地既无法律根据,又没有任何协议作基础。葡萄牙没有任何权利霸占澳门。荣斯泰特是为澳门写历史的第一人。19世纪初,英国人再次企图夺取澳门。1802年,英国6艘军舰进入澳门水域。葡人无力抵制,向中国政府“恳示保护”。广东地方政府迫使英国舰队全部撤离了澳门水域。1808年,英军在葡没有反抗的情况下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澳门。中国政府一边警告英军速撤兵,一边在香山县城及澳门附近部署军队,严阵以待…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作为一座古老的都城,拥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60余年的建都史,是一座人文底蕴相当深厚的城市,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然而在历史文化的“赛道”上,朝阳区经常是被忽略的一个,有些人的第一反应甚至是:“朝阳区有什么历史文化吗?”事实上,朝阳区不但有历史文化,而且是先有了朝阳区的历史文化,才有了整个北京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徐艺圃馆长、编研部戈斌主任,应澳门文化研究会的邀请,于1994年元月13日至15日,出席了在澳门举行的首届澳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起这次研讨会的澳门文化研究会,是1993年正式成立的一个民间学术组织.研讨会得到了澳门市政当局以及当地一些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徐艺圃馆长一行于元月12日抵达澳门,随即参加了澳门文化研究会为此次研讨会举办的记者招待会.  相似文献   

18.
澳门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已有中国先民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澳门即被纳入版图,此后历代相沿。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涉海东来,明政府在要求其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并接受监督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其租居澳门。光绪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澳门为葡国的“永久”管理地。该条约虽然已于1928年失效,但葡萄牙仍占据着澳门。1987年,中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值此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我馆会同澳门基金会、广东社科院历史所共同编辑《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现将其中馆藏明代档案中天启、崇祯年间兵部题行稿之有关文献摘发,以飨读者。这组史料反映了明政府委任澳门官员负责巡视管理澳门的军事防务、设关盘验出入澳门的贸易商船、市舶司征收澳葡税银等行使主权的情形,以及葡人租居澳门后给广东地区带来的种种祸患。  相似文献   

19.
随着1999年12月20日这一庄严时刻的临近,澳门回归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出版界也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纷纷出版了澳门题材的图书、画册、图片、光盘。据新闻出版署图书在版编目中心提供的数字:仅1998-1999两年间全国共推出澳门题材图书约250种。这些图书中,有专门介绍澳门历史的,如新华出版社的《澳门纵横》、珠海出版社的《澳门的历史》、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画说澳门》……这些出版物虽然都着眼于澳门400年的历史,但角度不同,各具特色。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澳门的故事》就匠心独具,该书在澳门4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3,(12):139-139
本书是明代澳门历史研究的专题著作,关照明代澳门社会的方方面面,所涉及:明代葡萄牙人东来及澳门开埠、明代澳门政治、文化、经济、城市发展、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地理诸问题,也涉及以澳门为中心的中国天主教传播、中西文化交流及东亚海上交通等。书中既有澳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名、事件、文献及名物制度的微观考证,也有对明代澳门历史的整体把握和宏观论述,大中有小,以小见大,纵横交织,中西文献史料相互映证,努力呈现出一幅内容极为丰富且色彩斑斓的明代澳门史的全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